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专题栏目 > 奥运与抗战 > 内容正文

中国奥运第一人” 刘长春(上)
来源:国际在线   2017-06-23 14:31:54

  图为1932年,刘长春在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现场。

  刘长春在奥运会上参加200米预赛时的情景,赛道上跑在第四位的即是刘长春。

  1932年7月31日15时,美国洛杉矶市。

  这是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后的第二天,男子100米短跑预赛正在田径场上进行。起跑线前,在那些高大魁梧的欧美运动员中间,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中国选手,吸引了众人好奇的目光。

  他是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四万万人口大国的唯一参赛者。

  观众们无法透过那张不苟言笑的陌生面孔,洞悉他脑海中的波澜起伏——就在10个月之前,日本人在中国的领土上突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此时,他的家乡东北,已沦陷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发令枪响。仅仅11秒钟之后,这个尚未被人们所熟识的中国青年,便被宣布从预赛中淘汰出局。在6名参赛者中,他只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与最先撞线的选手,相差大约4米的距离,折算为时间不足1秒。

  历史将这瞬间永久地铭刻下来。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每当有人试图讲述中国在奥运赛场上的艰辛历程,便一定会提及这个名字:刘长春。

  “我能比呀!”

  在刘长春远渡重洋参赛之前,中国曾多次与奥林匹克失之交臂。

  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1896年希腊即将举行第1届奥运会前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曾经向部分国家发出了参赛邀请函,其中一封通过法国驻华公使,辗转递交到清政府。但垂暮帝国的统治者,却因“不知奥运为何物”而未予理会。

  彼时中国的上空,弥漫着的硝烟依旧挥之不去。腐朽闭锁的国门被来自西方的坚船利炮摧毁,随之涌入的有残酷血腥的杀戮,有戕害肉体与灵魂的鸦片;也有各种异域文明的舶来品,其中便包括在洋务运动中逐渐兴起的近代体育运动。

  一些有识之士是通过散见于《万国公报》上的零星消息,才对奥运会有了最初的印象。

  这一发端不久的体育盛事,当时被称作“万国运动会”。

  中国人萌生参加奥运会的梦想,距今恰好整整一百年。1907年10月24日,主张体育教学的“南开之父”张伯苓,在天津青年会第5届学校联合运动会上的即兴演讲中,代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组队参加奥运会的倡议,在青年学子中间激起一阵波澜。这个被轻视了半个多世纪的民族,迫切地渴望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

  但是对这来自民间的声音,忙于军阀混战的当权者却无暇顾及,索性充耳不闻。

  中国人的热情还是得到了奥林匹克的回应。1915年,正在筹备第2届远东运动会的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收到了来自“万国运动会总干事部”的电报,那便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国际奥委会。电报中明确建议:“下次万国运动会时,中国亦得派运动家前往预赛”。

  然而随即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护法战争,使这弥足珍贵的机会转瞬化作泡影。

  直至1921年的第5届远东运动会,中国才与国际奥委会正式建立联系。次年,身为远东运动会发起人之一的体育家王正廷,被推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成为步入这个组织的第一位中国人。1924年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则于1931年被正式接纳为奥委会组织。

  虽然这个简称“体协”的组织当时已在内政部立案,但没有得到来自官方的任何财政支持,自其诞生之初便时常因为资金匮乏,而濒临名存实亡的境地。为了应付捉襟见肘的经费问题,体协曾一度栖身于上海《申报》,借用报馆里一间狭小的空房,作为临时办公地。

  尽管手头非常拮据,那一年在巴黎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体协还是派遣了3名网球运动员赴会参加表演活动。然而,这一举动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也没能留下任何详尽资料。如今那3名运动员的姓名,已几乎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中。

  同样由于经费问题,192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第9届奥运会,中国也只派出时任体协干事的宋如海,以观察员的身份只身赴会观光。坐在人潮涌动的看台上,观望着异国选手奋力拼搏的矫健身影,耳畔回响着各种语言交汇而成的欢呼之声,宋如海感到极度的压抑与孤独。他用英语反复喃喃自语:“奥林匹亚……奥林匹亚……”突然,一股抑郁于胸中的热流喷薄而出,这个中国人用中文谐音大声咆哮着:“——我能比呀!”这一句呐喊,很快便被周围的声浪所淹没。

  这一年,沈阳东北大学的田径场上,19岁的刘长春,已站在百米赛道的起跑线前。

  “兔子腿”

  在故乡大连,提起刘长春,仍有老辈人会记得他当年那个小有名气的绰号——“兔子腿”。

  这座滨海城市的西郊,毗邻海岸的小平岛河口村,群山环绕之下的宁静村落。村民们经常在半山坡绵延数百米的小道上,看见一个顽皮的孩子呼啸着飞奔而过。盛夏,他跑到三里开外的浅滩戏水玩耍;严冬,冻结上厚厚冰盖的溪流,则成为他“打滑溜”的好去处。

  田间乡野日复一日的奔跑与嬉戏,无形中使刘长春练就了一双好腿脚。14岁那年,他转学至城区的沙河口公学堂,在参加当地一场运动会时,这个懵懂少年在百米短跑中居然跑出了11秒8的成绩,也因此叫响了“兔子腿”的名声。

  这看似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却过早地被现实蒙上一层沉重的阴霾。

  日俄战争之后的大连,原本由俄国人掌控的租借权,被移交至日本人手中。刘长春的家庭主要依靠父亲贩卖布鞋为生。但当日本人开设了鞋厂之后,机器生产的胶鞋迅速充斥市场,这个小手工业者的生意受到严重排挤。年幼的刘长春亲眼目睹了家境每况愈下的惨淡。

  比起生活上的困苦,更令他刻骨铭心的阴影,是来自精神上的屈辱。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