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国立中学 > 国立二中 > 内容正文

从《川中校刊》发刊词看国立第二中学的办学理念
来源:360doc图书馆   2017-05-07 10:04:56

1938年的《川中校刊》发刊词

  笔者在查阅常熟档案馆国立第二中学档案时,看到一篇校长周厚枢撰写的《川中校刊》发刊词,其中蕴含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令人深思。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中国,上海、南京等地相继沦陷。沦陷地区的很多师生纷纷逃亡到大后方,为了让学生有书读、让教师有书教,教育部先后成立了20多所国立中学以收容逃难的师生,国立二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1938年3月该校创建于四川合川,直属国民政府教育部,初名国立四川中学,1939年3月更名为国立第二中学。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秋迁至江苏常熟,改为江苏省立常熟中学,现名江苏省常熟中学。

  周厚枢发表在1938年《川中校刊》第一期上的发刊词充分反映了该校的办学理念。他首先指出了教育部赋予二中办学的使命,一是要使得大多数从战区逃亡而来的师生能够继续施教求学;二是要求二中在中等教育上实验研究新办法,以作今后全国中等教育改进的经验基础。继而又用“病人”来比喻当时的中等教育。抗战以来,各方面都被严重破坏,而中等教育也明显暴露出很多的弱点,犹如一个病人。现在政府把握住除旧布新改革的紧要关头,要来对症下药,于是开出四服药剂来调理这个“病人”。一是“精神训练、学科训练、体格训练、生产劳动训练、特殊教学与后方服务训练等五种训练并重”;二是“厉行导师制”;三是“校务公开”;四是“设备简单”。

  针对第一服药剂,周厚枢认为,五种训练并重,其中应尤其着重精神训练。以往中等教育最大的毛病,就是太偏重知识的灌输。学校疏忽了学生国民精神的培养、青年理想的善导、学子气节的磨砺、公民道德的涵养等等,以致士气颓丧,学风委顿。一般青年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只关心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前途,而不觉得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密切关系。

  其次为体格训练。因以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体格锻炼,多数在校青年往往患有脑贫血、肺结核、心脏衰弱等病症,且肢体瘦小,营养不良,发育不全,这都是操场运动过少、野外活动全无的结果,从而导致青年精神的萎靡,志气的消失,心境的烦闷,思想的偏激,及至后来无法探求高深的学问、从事艰巨的工作。

  再次是生产劳动训练。他认为,这次抗战所受到最大的教训是国家的一切不能自给自足。这是由于多年来政治上经济上种种的阻碍所造成的结果,自古士大夫不动双手的习惯和整个民族懒惰依赖的风气也是重要的原因。他说,“我国自海口被敌人封锁以后,人人亲身受着无洋布则无衣,无洋米食不足,无洋木不能建筑,无洋货不能维持生活的刺激。所以现在我们不能不赶紧从教育上痛下针砭,厉行生产劳动的训练。”

  最后是特殊教学和后方服务的训练,这更是适应战时的要求,并养成青年团结御侮的观念,为公众和为国家服务的习惯必不可少的训练。特殊教学以军事后方勤务为主,在正课之外,分组选习。男子有防虫防毒组、警卫组、民众组织组、交通运输组等,女子的特殊教学则选择一些适合女生的项目,比如护理,可去附近医院接洽实地练习。战时后方男子侧重警卫、纠察(谍报侦查)、救济、放徵募、慰劳方面事务,女子做民众教育、防疫宣传、上街劝募、缝制衣物等等工作。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可以深入社会、认识社会,而国家可收到组织民众、训练民众的效果。

  周厚枢认为,以上四种训练和学科训练一样的重要,甚至有的还要更重要些。至于学科训练,是重在“培养科学精神与知能,使能得到研究高深学术的基础和创造事物、改造环境的头脑。”这五种训练并重才可算得上是培养真正的健全国民。

  另外,厉行导师制、校务公开、设备简单等“药剂”,可以说是学校管理的方法、方式。这四服“药剂”体现了周厚枢执掌二中时期的办学理念。国立二中曾被教育部委派拍摄学生活动照片,准备参加1939年美国世博会。第一届187名高中毕业生中,152人考入各类大学,其中超过60人考入西南联大、中央大学等名校。8年的办学史,5000多名学生,涌现大批科学家、教授、工程师、艺术家、医生、教师、演员等等各界人才,其中包括获2012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吴良镛在内的14位中外院士。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