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国立中学 > 国立二中 > 内容正文

挖掘珍贵校史 传承名校文化——从国立二中校史看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江苏省常熟中学网 综合档案室 陶丽霞   2017-05-07 11:22:41

  一所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不断传承,成为后人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文脉传承直接体现在校园文化上,而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校史, 校史作为一种特有的档案信息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真实写照,是体现学校风貌的基本标志。因此,利用好、编纂好和展示好校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名校的共同之举。

  一、 学校档案彰显办学历程,档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

  学校档案真实地记录着过去,预示着未来,是学校历史的结晶。江苏省常熟中学前身系1938年3月28日在抗日烽火中于四川合川建立的国立第二中学。在常熟市档案馆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里,完整的保存着国立二中档案,共有187卷,大部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移交至此。这批档案反映了国立二中在抗战胜利后复员到常熟并组建了江苏省常熟中学这样一个事实,是江苏省常熟中学办学历史和校园文化中浓彩重墨的一笔。国立二中在抗战爆发后不久就开始了筹备工作,1938年3月28日正式开学。初期,在校教工200余人,学生2000多人;后由于经费紧张、抗战形势严峻,师生流动较大,办学规模随之缩小。蟠龙山下书声琅琅,嘉陵江畔弦歌起舞,唱响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的颂歌。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取得了伟大的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1946年,国立二中奉命复员东迁,因江苏省常熟县虞山脚下环境与合川蟠龙山相似,此处颇得严立扬校长和众多老师的青睐,最终确定落户常熟。学校先后更名为“江苏省立常熟中学”“苏南常熟中学”。1953年定名为“江苏省常熟中学”,其档案也随之运至常熟。

  这批档案涵盖了国立二中时期的招生制度、教育计划、训练方法、大事记、会议记录、公函书信、师生名录等方面的文稿及图片资料。另有一部分经几十年的征集所得存于江苏省常熟中学,如国立二中校旗、校徽、毕业证书、校友会资料等。当时的国立二中云集了精良的师资,优秀的学生,国难之际,以救国求学作为办学宗旨,教学思想丰满,教学成果丰硕。学校“传授科学知识、树立崇高品德、掌握工作技能和建立审美品味”的办校理念,不仅给研究江苏省常熟中学,也给研究民国时期教育乃至当代教育都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因此,利用好历史档案,挖掘文化积淀,从中汲取精华,不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

  二、珍贵校史文化积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

  校园文化突出本校特色,每个学校都因其历史、类型、地域特征等的不同,都有独特的校园文化,也正是这种独特性,校园文化才显示旺盛的生命力。国立二中就是以其独具特色的一面在众多的校园文化中独树一帜。

  在常熟市档案馆馆藏的国立二中档案中,第一任校长周厚枢的《国立四川中学校刊发刊词》,明确了国立二中的使命和任务,他用一个病人来比喻当时的中等教育界,开出了四副药剂来调理这个“病人”。第一副药剂是五种训练并重——精神训练,学科训练,体格训练,生产劳动训练,特殊教学与后方服务训练;第二副药剂是厉行导师制;第三副药剂是校务公开;第四副药剂是设备简单,并指出国立四川中学是接受药剂的试验者,全体师生都要肩负起革新中等教育的使命。学校的使命是建立一所学校的出发点,国立二中自创校始,就明确其使命目标,聘用大量名教良师,执行五项训练,开展实验教学,在抗战时期的中等教育界,其以管理严格、教学优良而蜚声国内。

  档案中有关于国立第二中学准备参加1939年美国旧金山金门世界博览会的记载。原文所示:“十一月二日,欧主任与万教导主任审定学生生活摄影片准备参加世界博览会”,“十一月三日,学生生活摄影近日开始摄取,共计七十余张”。1938年11月,在学校成立不到一年的情况下,国立二中就作为全国中学的代表,被委派参加世博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立二中的办学理念和使命,足见其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一所学校检验办学理念先进与否的标准是能否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人才。档案中有“国立四川中学二十六年度男女高中毕业生出路统计表”,此表统计了国立二中第一届毕业生的出路情况,共有182人,升学率达83.5%,其中152人考入大学,保送大学29人,考入西南联大、中央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者占的比例非常高,8个就业的学生也进入了政府重要部门工作。就校友来看,在八年的办学史中,仅院士校友就有14位,谱写了一段教育奇迹。这些骄人成就,成为当今教育管理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理想。

  当代学校需要历史文化的浸淫,这些珍贵的历史片段,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沉,虽相隔久远,但其精神实质就是今天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

  三、利用档案搞好校史挖掘与宣传,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搭平台、有抓手,注重载体建设,将校园文化和档案建设有机结合,可形成教育的合力。

  编写反映学校发展的著作。注重以当事者的亲历亲闻而编写的《国立中学的回忆》已经出版;现在,通过对国立二中档案的研读,精选代表性的原始档案成书的《国立二中(1938-1946)》已编纂出版。该书通过详实的档案记载,图文并茂,反映国立二中这一抗战时期全国著名中学的各个方面,增添了史实感。用客观语言描述,配合简要的档案解读,以求充分反映出国立二中特点:炽热的爱国情怀,先进的办学理念,卓越的办学成就,优秀的师资队伍,艰苦的办学环境,特别的教学活动,完备的规章制度,独特的课程设置,丰富的课外生活,大量的杰出校友。通过宣传校史让学生们了解创校过程的艰难,发展的艰辛;通过宣扬前辈精神,激发师生才智和奋斗精神,呼唤教育改革与创新精神。

  充实和完善校史陈列室。依托现有档案材料,以部分有典型意义的实物档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出发点,以现代电脑处理技术为依托,生动、直观地再现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艰苦创业精神、坎坷的发展经历、民族存亡时刻莘莘学子的英勇壮举,再现不同时代背景下名师学者的学术思想、育人风范和卓著成果。真实生动的史料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使师生更直接地受到熏陶和鼓舞。学校在挖掘校史的同时,强化了历史传统教育,促进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建立名人档案和院士风采廊。挖掘学校各个时期的名人档案,可以做出一道有特色的“文化大餐”,它是校史人物档案信息开发的一种高级形式,也是使学校名人扬之于当今,传之于后世,益于当今,功在后世的事业。以吴良镛名人档案为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是我校1940届校友,他是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建筑教育家,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学时代就读于国立第二中学,在常熟档案馆馆藏档案中,他的名字在高中部第一院通讯录和中央大学二中校友通讯录中均有记载,他在母校六十五、七十周年校庆时,都为母校题词留念,始终关注着母校人才培养、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吴良镛校友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也是所有国立二中人,所有江苏省常熟中学人的荣耀,他的档案具有极大的教育和激励作用。我们设立院士风采廊,将院士的简历以展版形式展示于校园醒目位置,如图书馆、教学楼、校园宣传栏等;还运用校园网络搭建平台,将院士校友的风采一一展示。通过记录知名校友对学校教育的发展,对社会文明进步的贡献,传播他们的光辉业绩,沟通校友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弘扬学校的办学成就和办学传统。

  综上所述,档案能非常客观真实地再现学校的历史面貌和发展状况。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做好校史挖掘与宣传,让学校成为富有美丽人文景观的精神文化家园,丰富学校人文底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激励师生爱校爱国热情。江苏省常熟中学作为驰誉海内外的江南名校,培养和输送的5万多名人才,分布于海内外各领域,许多已成为各界才俊,17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学校切实贯彻“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思想,既重视竞赛学生的特长发展,又致力于全体高考学生整体实力的提升,优秀学生群体不断壮大,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学科竞赛成绩斐然。2011届龚宗平同学获第43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实现了我校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新突破,为常熟、苏州乃至江苏教育赢得殊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正继承传统,面向未来,谱写更加辉煌的新校史。

  (该文录用于《档案管理与利用—方法 技术 实践》并获国家级二等奖。)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