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差几分七点,火车准时到达天水,出站之后,乘6路(投币每人3元)到森美购物广场下车,步行几百米,到达玉泉观(3A景区)。这是抗战时期国立五中校址,父亲在这里经历了两年高中求学生活,因此,这是我们西北行第一个目标。
8点,玉泉观景区门口购票,半票每人10元,向售票员询问国立五中纪念碑的位置,答曰:边走边看,就能走到了。一条上山路,松柏之中,庙宇时隐时现,周边大山植被挺好,景色的错。
看到玉泉观的标志,感觉很亲切,寻找到父亲当年的足迹了
景区内,玉泉观的山门
站在父亲曾经走过无数遍的地方
修缮和保护比较好的庙宇
1300年树龄的侧柏
庙宇修缮一新,道路更加顺畅,沿着父亲的足迹行走,没有激动,没有伤感,心里挺平静,慢慢走,细细看,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瓦、每一个角落,仿佛都有父亲生活过的印迹。景区没有其他游客,问了寺庙的人,得知五中纪念碑在山下岱庙中,下山之后就能走到。
一个小时之后,出了景区,来到此行的目的地,其实,这是售票处之前的一个院落,周边百姓晨练的地方,根本不要门票,因为不在景区之内!
近在咫尺,购买门票时,卖票的人不知何原因,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不过,景区也值得一看,事前也在计划之中。
终于看见了岱庙的大门
进门之后,很大的空地,不少老年人锻炼,看见右前方不远的五中纪念碑,兴奋极了,直奔而去,一旁打乒乓球的两位老人在碑脚下放着背包,看见我们拍照,主动拿起东西离开了球台。
我们站在了国立五中纪念碑前
“国立第五中学纪念碑”几个大字映入眼睑,让我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父亲当年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就在这里。下面是一行小字:1938.5.1——1946.6.30。父亲作为国立五中的第一批学生,一九三八年五月一日开学之时,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学习生涯,同来的还有父亲的堂弟和弟弟,分别就读于高一和初二,三兄弟相依为命,刻苦读书。
对于这期间的生活,父亲曾在回忆录里有较为祥细的记载,岱庙中凡是能住人的地方,都成了当时的学生宿舍,父亲居住的地方,上面是戏台,下面是能走人的过堂。虽能避雨可不挡风。课桌椅是学生的固定财产(除此之外,每人还有一盏菜油灯,晚自习用),需随身携带,具体地说,课桌是一块木板,用时放在腿上,不用时挂在脖子上。比较奢侈的当数椅子,那就是便于携带的小板凳。大空场地便成了露天教室,老师将小黑板往大树上一挂,学生围坐在树下听课。条件虽艰苦,父亲和叔叔们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写到这,我想起抗战时期很多学子们说的一句话:“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网上查了一下,有一种说法:最早出自于1935年12.9运动时任中共清华支部书记的蒋南翔之口,意思是指社会浮躁,没有学者及学生将心思放在读书上。现在想想,父亲所在天水为大后方,内心若不浮躁,认真读书的学生应该还是很多的。
仔细地读了碑文,特别是背面左侧,当年校长查良钊由陕入甘途中联语:关山万重为国为民的同志来此锻炼自己,途径多端自私自利的人们去吧免累他人。反复读了几遍,细细体会其中之含义,感慨!我第一次看到的这段文字,是父亲当年的精神力量,用此来激励自己,锻炼自己,为报效祖国而刻苦读书,努力学习。
岱庙
进山门回头张望,这里的二楼最像戏台,一楼的过道
纪念碑旁边的高台阶上就是修缮过的岱庙,规模尚可,几进的院落,还有旁院。我们走进岱庙之后四处张望,寻找戏台,看来看去,只有刚进庙门时穿过的山门之上,与戏台有几分相像,难道说,当年父亲就是在这里住的?也许真的是,也许庙宇已经面目全非,早就没有了当年的痕迹。
当我们准备走出岱庙时,几位老人主动和我们攀谈,其实,与我们年龄相邻的人,对于当年的人和事,几乎都是空白。不过,感受一下当地人的热情与实在,挺好。
10点出了岱庙,步行到不远处的伏羲庙(4A景区,半票20),庙前广场很大,庙宇所占面积也很大,应该是人为新建的景区,没有太多看点,内有一博物馆,想看一看有关伏羲方面的发展史,增加点历史知识,没有,只有一些出土青铜器,11点出来,走了几百米,乘车返回火车站,下一目标,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