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国立中学 > 国立七中 > 内容正文

国立七中与洋县智果中学
来源: 爱洋县 微信公众账号 收录 饶先生   2017-05-09 11:19:23

  智果中学位于距县城12公里的洋县谢村镇智果村,与智果寺一墙之隔。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38年的“国立七中”第一分校。2010年高一年级停止招生,2011年学校整体并入城关中学并更名为“洋县第二高级中学”。(洋县教育)

  拨开尘封的岁月长卷,回顾智果中学走过的七十余年的光辉历程,往日师生们在古柏掩映的校园中伴着智果寺的晨钟暮鼓勤奋读书,毕业后高唱校歌奔赴抗日和祖国建设各条战线的场景已镌刻成这方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土地上的一枚鲜红的印章。

  智果中学校门(2017.1)

  1938年4月,日寇侵略中国,山西沦陷后,各中学部分爱国师生流亡于西安,在古城西安组建了国立山西中学。同年秋,他们辗转至洋县,在县城五郎宫(原城关粮站内)、智果寺、良马寺等地栖身办学,招收战区流亡学生。

  国立七中校歌

  1939年被国民政府批准为“国立第七中学”,校本部在五郎宫,智果寺为第一分校,良马寺为第二分校。第一任校长张国瑞是山西芮城人,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曾任山西省立教育学院教务主任,山西大学教授,山西省立二中即运城中学校长。被任命为“国立七中”校长后,他亲自在校门上书写“顶天立地,继往开来”,还在校门两侧墙壁上书写自己撰写的对联: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

  悲人类的灾,悯人类的难,人类的疾苦共相关,爱人爱物爱世界,才是好青年。

  抗战时期,“国立七中”学生遵守 “爱国抗日,追求进步,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友爱互助,患难与共”的校训,高唱“天降大任,劳苦先驱,懿于七中、志士群英……勿忘祖宗奇耻,时念民族颠涟……”的校歌,用知识和信念、力量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时代壮歌。抗日赴缅作战的远征军中,该校近300名学子投笔从戎,血染疆场。1947年,“七中”校本部迁入智果,1948年,原一分校校长董炽昌会同地方名士赵冠群等在智果寺内创办了私立“晋阳初级中学”。

  建校60周年之际,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程安东书题写校史展馆牌匾和条幅

  建校60周年之际,抗战时期任教育部部长、时年98岁的陈立夫先生为学校题词“育才兴国”

  1949年解放后,“国立七中”改为民办学校——晋阳初级中学,1952年11月,县政府将私立崇义、晋阳初级中学合并,转为公办并更名为洋县初级中学。1956年,学校更名为洋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9月改为完全中学,招收高中班学生。1959年9月,洋县文教科委托学校办初级师范一班,学制一年;同年学校更名为第二中学,简称“二中”。1962年7月,学校更名为洋县智果初级中学,高中班并入洋县中学,在校师生400余人。当时的智果中学积极贯彻“学工学农学军”的教育方针,学校校办工厂、军训科目、支工、支农等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肯定,学校曾被授予“全省学军模范单位”“陕西省红旗党支部”“汉中地区校办工厂先进单位”等称号。1969年复设高中班,1970年,学校定名为“洋县智果中学”。

  校园一角(2017.1)

  上世纪末,学校教育质量一路领先,成为洋县乃至汉中市农村高中的一面旗帜,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奖励。1991年至1997年间,高考升学计划内录取65人,成绩优异者多被西交大、西工大、哈工大等名校录取。2001年,学校高考上线123人,创历史新高。2002年秋,学校有教学班21个,学生1200余人。

  女生公寓(2017.1)

  2008年,该校学生杨伟获得全县普通中学理科总分第一名。学校先后获“省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县级高考达标学校”“县级教育质量先进学校”“县级文明单位”“县级治安模范单位”等称号。

  多年来,智果中学为抗战胜利、祖国建设和县域经济振兴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中国科学院天文史学家席泽宗院士,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院长、香港生物教学研究会主席等职的张树庭院士,著名的“黄瓜大王”、中国工程院候锋院士,全国著名学者、哲学教授、演讲艺术家、教育艺术家景克宁,高级工程师、北京市政协常委张汝范,冶金炼钢专家刘丕绩,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张幼峰,著名教育家、西安大学校长段朝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播李修萍之父李林绪教授……他们都是从智果中学这片热土上走出去的。

  2010年,为整合高中教育资源,学校高一年级停止招生。2011年,学校整体并入洋县城关中学,更名为洋县第二高级中学。

  与学校一墙之隔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果寺藏经楼(2017.1)

  73年沧桑岁月,73年风雨兼程,73年桃李芬芳,73年薪火相传。虽然昔日的智果中学史已被岁月尘封,但学校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数以万计的优秀师生已成为全社会宝贵的财富,激励着全县教育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