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少数民族抗战 > 湖南少数民族 > 内容正文

瑶民武装抗日记
来源:邵阳文史二十三辑   2014-04-08 17:16:56

  1945年农历2月底,日本鬼子约一两个师的兵力,五六千人,从山门入大尉庙,经桐山嘴上马颈骨,过椒林、望乡山、高麻塘到老庵堂,前进受阻,转飞山庙,经鱼子溪上中桃,过麻塘山、黄土坑、九倒坪、大王杀、小王杀,打不过,返蒲板溪、芋子塘,遭到了蓝春达组织的瑶民武装的迎头痛击。

  这支瑶民武装又名瑶山自卫队,早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就成立了。队长蓝春达(1898-1951)是一位年轻体壮、骁勇善战的瑶家铁汉。家住飞山庙,依山临谷,环境幽静。其父蓝光华,清末秀才,家底丰厚,住室宽敞,正屋横楼,蔚然雅观。如此险峻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家庭条件,给蓝春达的品性以一定的薰陶,促使他奋发进取,有所作为。特别是生在瑶山,长在瑶山,对使用鸟铳熟练自如,具有爬山越岭、射击猎物的过硬本领。这支队伍建立时,得到了当时治安乡公所的支持。闻初只有12人,都年轻力壮,既有鸟铳,又人手一枪。主要任务是守界,地点在老庵堂。因为这里是桐山通往龙潭的必经要道,长达20华里没人烟,土匪在此出没无常,抢劫过往商贩,扰得人心惶惶。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卫行人生命财产安全,每日农历逢三、八龙潭赶场日期,这支队伍就持枪巡逻,守防在此。除暴安良,历时多年,深受人们赞扬。

  听说日本鬼子打来了,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蓝春达满怀民族恨,当机立断,扩充了队伍,达到34人,分为3班,一班12人,班长丁田生;二班11人,班长丁章怀;三班11人,班长尹本庭。有快枪12杆,鸟铳22支,全副武装起来。统一指挥,纪律严明。利用山区险要地势,周密部署安排,作好对日本鬼子的突击战的准备。

  时在农历3月底的一天,日本鬼子队伍从蒲板溪来了。蓝春达的自卫队利用“麻雀”战术,枪铳齐发,敌人摸不着头脑,惊魂未定,从见神界败走。

  第二天,蓝春达的队伍在鱼塘屋侧边老岸屋现居险把关,设置“呛口”。突然发现日本鬼子黑压压地来了,蓝春达一声令下,

  自卫队员一齐行动,快枪连发五排子弹,加上鸟铳配合,敌人惊慌失措,呜哩哇啦叫,倒下一大片,死伤数十人。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当敌人蜂涌而至时,自卫队已经撤离了。

  到了四月初一日,日本兵与我方赵尧团长率领的国军在白石界相遇,展开战斗。蓝春达自卫队,加上其他善用鸟铳的青壮年70余名,与国军密切配合,决心出奇制胜。这天清晨,一名叫丁狗古的自卫队员先行侦探敌情,不幸中日本兵枪弹身亡。战斗在进行,起初3天3夜,炮声隆隆,烽烟滚滚,大水坑象涨大水一样。接连7天7夜,双方在白石界一带持续周旋,瑶民武装始终利用地形,灵活机动,发挥战斗威力。蓝春达勇猛过人,奋不顾身,上爬下滚,斗志顽强。经过这场血与火的激战,只见日本兵尸体遍山,血流成涧,遭到始未料及惨败。特别是瑶山的鸟铳,敌人称之为“嗔枪”,鼻子一嗅(实际是瞄准),码子、沙子打在身上,敌人无可奈何,剥就剥不出,痛就痛得死,简直哭爹喊娘!

  轰动瑶山的抗日战役,从白石界到镰刀湾至马颈骨,以我军的胜利敌兵的失败而告结束。据粗略统计,日寇死伤在两千人以上,并丢弃大量武器和弹药。由于瑶民武装抗日有功,后赵团长赏赐了蓝队长两挺机枪和两支手枪(左轮和七除),蓝队长也赠送了赵团长一匹好马。

  经过这场瑶山鏖战,日军吃尽苦头,进退维谷。遭到我军前堵后追,分割围歼,基本消灭。只剩下残兵败将,如鸟兽散,败转桐山嘴,从洞门口仓惶逃命……

  日军从农历二月下旬进入桐山境内到四月中旬溃逃,前后将近一个半月,迂回里程计有两百多华里。日军进入绵延深邃的雪峰山腹地,尽管东奔西窜,左冲右扑,但终究跳不出瑶民武装的手掌心,避不开我军的斩妖剑!

  (丁何生(65岁)、贺苑来(79岁)口述,丰明臣、雷连生记录)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