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国立中学 > 国立十一中 > 内容正文

〖回忆·历史文献〗回忆学校可圈可点的社会活动
来源:《雪峰山下谱春秋》   2019-07-20 11:15:21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国十一中的师生这样认识,也这样行动。从学校创办的第二年起,也就是1940年,就有初二第九班黄谷双任绍曾、汪嗣圻等优秀学生在学校附近办了个儿童夜校利用课余时间教无力上学的学龄儿童识字、做算术、唱抗日歌曲。教务员、地下党员熊邵安老师发现这事后,大力表扬了他们爱国忧民的精神。后来他们又吸收廖忠可、傅启夏同学参加,编写、油印了课本,并扩大招收成年人,受到当地穷苦农友的高度赞扬。

  这样的农民夜校,师范部的同学也办了,而且不只一所。

  此后,到1942年,学校在竹市新街新建了一座1500m2的社教馆并在管内创办民众夜校,由高12班的学生李绍基担任第一任校长。谢谷尧、熊桂秋协助。李素文、刘允素、陈鸿鸾三位能干的女同学任教。老乡说:“上不起学的孩子有书读,真是积德的好事!”

  我们中还有人主动去周边农村表演抗日活报剧。初九班的罗劲柏有一次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农村小姑娘,为了保护自已心爱的老母鸡,不幸被日本鬼子抓住。后来由扮演抗日游击队队长的傅启夏把她救了出来,而队长本人却因此落在日军手中,慷慨就义。演出结束后解除化妆,群众才发现农村小姑娘是由一个说话秀声秀气的男孩子扮演的,无不惊讶而又赞赏地大笑起来。

  根据抗日形势的需要,也为了让学生深入社会、培养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学校利用较长的暑假,组织抗日宣传队分赴各地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陆思成老师带队的三十个同学去竹篙塘附近农村;熊邵安和徐廷熙老师带初中同学去城步县。李元簇、谢晋轩则带领两支高中部队伍分赴湘南的道县和湘西的靖县。四支队伍,每到一处,就跟当地政府人员了解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演说和文艺演出。在城步演出活报剧《可恨的日本兵》时,差点出了一场大祸。饰演日本兵的队员杠着上刺刀的步枪,见人刺人,见猪牵猪,见屋烧屋,观众齐声喊打。一个二楞子青年农民纵身跳起,举起身边的扁担猛然一劈。幸好站在场边的熊老师眼明手快,一把挡住他的扁担,这个扮演“日本兵”的同学才没有头破血流。几个同学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日本鬼子,这个青年农民才憨厚地笑着说:“鬼子这么坏,如果欺压到我们这里来,老子不一扁担打死他才怪。”

  谢晋轩带领的一支队伍路过雪峰山黑森林地段时,一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石碑不免使人毛骨悚然。到达靖县后,他们把长途跋涉的疲劳与恐惧都忘却了,立即展开口头宣传与文艺表演。两百多名即将奔赴抗日前线的壮丁很受感动,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和日本鬼子厮杀一场。

  返程时,他们又路过一段有名的恶性疟疾区,当地人则称之为“瘴气区”。体魄雄伟,声若洪钟,一路专抢重活、累活干的高四班刘鸿滨大哥染上了恶疾,回湘阴老家不久,竟英年早逝。全校师生,特别是一道去靖县宣传抗日的同学,无不同声痛哭!

  李元簇学长带着队伍经零陵来到古城道县以后,先参观了“此地怀司马,昔人望太平”的“寇准楼”,接着在纪念宋明理学之祖名儒周敦颐的濂溪书院及濂溪故居两度宣传演出。中学时代就已称得上“博古通今”的李元簇学长结合道县的人文历史所作的抗日宣传,受到县城各界及农村人民的热烈赞赏。

  在幼年周敦颐读书悟道处的“一洞三月千古明”的月岩演出,同学们有如身处盛夏无暑,隆冬不寒”的玉字琼楼之中,歌声特别响亮,数百父老们跟着高喊抗日口号时,岩洞中回音袅袅,久久不绝于耳!

  这次道县之行,领队李元簇壮怀激烈,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感受更深。他后来在台湾坚决反对台独的正确立场说不定与这次意义深远的宣传活动有一定的关联呢!国十一中的同学大都来自沦陷区,经济上十分困难。有的同学,像西谚所说的,“穷得像教堂里的老鼠”,经常是身无分文。即使如此,爱国忧民思想仍然萦绕脑际。从乾城难童教养院考入国十一中的河南籍同学王文穆在一次爱国活动中硬要把他的最大的“家当”,他在教养院获奖的一件白汗衫捐出来,经老师同学再三劝阻也不肯退让。

  在当时,食堂供应的饭菜顶多维持最低的营养要求。可是在一次爱国捐献时,女生部同学竟然放弃星期天的一顿晚餐,等于每人捐献小小的一毛钱来支援抗战,真可谓“义重于山”。

  44年“三八”节,女生部为了筹款慰劳伤兵、救济难民,举行义卖,将师生们捐出自己心爱的字画、书籍、笔墨、手工艺品、日用品等标价义卖;还组织有理发手艺的同学为男同学理发,收取低廉的费用。结果将所得款项买了几担大米,送给了附近的伤兵和难民。当然,最大的捐献还是如下两笔:

  第一笔:家住竹篙塘莲社的唐大圆大师,一生主张以儒家的仁政学说与佛教慈悲、平等的观点,通过“东方文化研究院”教育世人,以达到救国救民、实现世界大同的目的。为了支援新建的国立十一中,这位大师除了支持竹篙塘的几家大姓捐出好几座祠堂做校舍以外,还把自己做学术研究的一所禅院莲社捐送给国十一中做校本部。

  第二笔:44年初秋学校被迫北迁龙潭时,一群土匪在雪峰山上鹅翅膀地段把维持全校师生生活,教学的180万元校款全部劫走,师生们急得跺脚的跺脚,责骂的责骂,痛哭的痛苦。沉着老练的李校长一方面向教育部求助,一方面找当地的政府及驻军帮忙。而为了解决暂时的燃眉之急,避免断餐停课,他跟夫人商量之后,把一包祖传下来的金银首饰全部捐献出来,换回一笔现钞。后来,通过驻军及当地政府的协助,校款追了回来,但校长伉俪的捐献却被俩老坚决拒绝退还。

  正是唐大圆大师这位社会贤达和李际校长伉俪的无私捐献教育了我们这些莘莘学子,使我们懂得了一个真理:伟大的人生在于奉献,不在于索取!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为人民、为祖国作出我们最大的奉献与尽可能多的服务!

国立十一中“开山歌剧团”全体合影1940年6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