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社会,政治腐败,官史贪污。很多青年学生,对此恨之入骨。学校里对总务老师贪污学生膳食费,流行着一种骂名,叫做“吃油饼”。于是“张油饼”、“李油饼”成了学生骂总务老师贪污的口头禅。1942年秋,我进入国十一中初中部,到1948年夏高中毕业,却很难听到这种声音,好似别有天地。当然,个别不明事理的初中新生,初到校时,生活较苦,发泄不满,背后对总务老师骂“吃油饼”的现象也是有的。但是,他们了解事实真相后,“吃油饼”的议论也就销声匿迹了。当时的国十一中,成绩斐然,驰誉国中。在总务工作上,也有它的独特之处。总务老师到了这所学校,便不受外界的影响,出污泥而不染。他们忘我地工作,为国十一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更重要的是,他们树立了廉洁奉公的良好风气,给后人留下了光辉的典范,值得学习,值得怀念。
现将我回忆起的三点情况,简单分述如下:
第一点:学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国十一中从筹办时起,就非常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学校建立了与教导处并重的总务处,下设庶务组、出纳组、会计室。高中、初中等部设有总务室。严格地管理现金、票据的支出和收入。他们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又共同合作,有机联系,彼此协调。现金由专人专管,不准任何人随便插手。校长带头遵守制度,从来不擅自拿现金去办事,然后向会计报帐。李际闾校长有句名言“用钱,校长只动嘴,不动手”。总务老师办事认真,丁是丁,卯是卯,账目年清月结,一丝不苟,深受大家的信任。
第二点,提倡民主理财,财务公开,让学生参与财务管理和办好食堂,改进膳食。我曾亲自经历三件事:(-)1944年春,学校为了审查1943年全年经费开支,召开了各部主任、各处主任组长、全体财会人员及学生代表参加的会议。会议由李际间校长主持阮湘廖铺朱汉张伟、刘庸中、曹秉曜、张思琴朱煊、丁敦奇、易子通、翟丹卿等三十多位老师到会。高中部、初中部、女生部及初中分部各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也被邀参加。我有幸代表初中部学生自治会参加了这次会议,高中部学生自治会代表许晓麓。会上由总务主任张伟老师作“全年经费收支决算的报告”,提交大会审查大家进行了一天热烈的讨论。提出的问题,由会计室朱煊老师一一解答。最后,李校长作了总结发言。并布置各部老师及各部学生自治会,审查食堂伙食帐目,定期出榜公布。(二)1943年春,我被选为童子军3921团团部军需干事,负责登记学生搬柴搬米的劳动成绩,期终作为奖罚依据。同时,还派遣各中队(班)里各小队的军需干事,轮流出勤到洞口镇协助总务老师采购柴米等生活物资。我接受任务后,童军教练徐廷熙老师便指定我去“国十一中洞口采购办事处协助买米。总务老师李拔英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安排住宿,带我上米行,了解行情,分辨米质的好坏和价格的差异出售米的人,大多是本地农民自产自销,一律是糙米,也有贩米的农民,赚加工钱。米行老板只作介绍,收取佣金。每挑米议定价格后,用犀量定多少,就由我写上一张数量价便条,李老师据此付款,凭条做帐。总计米多少,钱多少,由我签字证明。在桥下雇船,嘱我押运将米送交女生部。船到竹篙塘下阳祠时,天色已晚。竹林里女同学提打把火,欢声笑语,忙于搬米。我才高兴地完成了这次购米的任务。(三)1943年,学校实行每个班轮流办一个月伙食的办法,互相比赛。看那个班食堂办得好。在总务老师指导监督下,我们初30班办食堂时,我负责财务工作。在这个月里,我不参加早、晚点名,完全利用课余时间做食堂管理工作。早晨到总务室领取当天的菜金,交给值日采购员;晚上,凭着单据立帐,交总务室复核审查。天天如此,月底总结,出榜公布。该月金额有余,大打“牙祭”。匡建文同学负责保管,工作细致,点滴不漏。大家对初30班办食堂非常满意,我们班受到表扬。
第三点,学校延聘总务老师,重视才德。母校总务老师前后多达80余人,每期不少于30人。他们大多来自沦陷区或战区,饱经忧患,洁身自爱,去留分明,没有一个因财经手续不清而被辞聘的。总务主任陈鸿年、张伟老师,都是江苏人,是善于理财的专家。学校筹办时,对建造校舍和购置校具等,规划有方,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节约开支。学校三迁,弦歌不辍,为师生创造了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良好条件。出纳组长翟丹卿老师,喜爱饮酒,幽默健谈,满面春风,心怀坦荡。经手现金千千万万,收入支出分文不差。会计主任黄拜南老师沉默寡言,深谋远虑,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他负责监督和管理财务工作,填制各种记帐凭证,处理帐务,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操劳不息。夏必强、李训果两位会计老师擅长珠算,办事效率高。一心能三用,左手拨算盘,右手执笔记帐,眼睛注视帐簿和算盘,同时操作,传为佳话。经他们结算出来的帐目,精确无误。农场主任张思琴老师,足智多谋,献计献策。提倡增产节约,开源节流。要求以少钱办多事,把“钱”比作“钢”,要把“钢”嵌在刀口上。农场主要是种菜养猪,在每幢校舍附近都辟有菜园,四季常青,自给自足。总务干事李拔英老师,常驻洞口镇采购柴米等生活物资。他患有严重的眼疾,不停地擦眼泪,为人厚道,待人和气,学生都喜欢他。他不畏严冬酷暑,时刻了解市场行情,带领学生采购柴米,凭学生签字的单据立帐。常说:“一人为私,二人为公”。工作中乐于接受群众的监督,表现出办事公道的高贵品质。这样好的总务老师真是不胜枚举。上述老师虽然都已作古,但他们留下的恩泽,使我们永远难忘。他们为国十一中所作出的贡献,将永垂青史。
中央文献出版社:《雪峰山下谱春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