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国立中学 > 国立十一中 > 内容正文

〖回忆·母校情思〗感慨无限话《情思》——悼念李戴耀、杨高石、何先焰三位学长
来源:邓福秋   2019-07-29 12:27:02

  2007年-2008年是国十一中校友们最悲恸的一年,三位最热心于校友联谊,对《母校情思》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学长走了!

  2007年2月,李载耀学长走了。他是《母校情思》第七辑和第十辑的主编,博学多才,为人宽厚,有求必应。他是高26班的,和我就读的高17班,相隔两个学年,互不相识。我知道他是在1990年代国十一中校友联谊活动展开以后,但只闻其名,没有会过面。我写信向他请教过有关母校校史的一些问题,他总是仔仔细细,实事求是地给我答复。我对他的印象是,既坚持原则又能妥善处理各种不同意见,是一个能团结大多数的领头人。他肺结核缠身多年,却两度担任《母校情思》主编的重任,据他老伴说,他在编纂第十辑的过程中,就多次患病,第十辑出版不久就病倒了。他是为母校,为《母校情思》而病倒的啊!平日我很少和他联系,当得知他病倒的消息去电话慰问时,他孙子告诉我,他已经从长沙住院后回到了岳阳的医院,病危了!不能说话了!我后悔没有早和他联系,没有能在他病危前给他一点点一丝丝安慰,太对不起他了。他是为母校、为《母校情思》劳累过度而病倒的啊!他走了,不声不响,但留下的厚厚两册《母校情思》,将伴随校友们终生,他永远活在校友们心中。

  2008年3月,杨高石学长走了!天啦!他,他是我们班最年轻的小弟呀!他出生于1928年,属龙,一条真实的龙,11岁时考入国立十一中,从此就和母校,和金龙山——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哺育了我们母校整整五年的龙地竹篙塘,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我们母校的龙,也是金龙山的龙。是他,首先发起设立竹市镇中学金龙励学奖;是他,数次不远千里从昆明来到竹市镇中讲学;是他,用自己最敬爱的老师命名,在竹市镇中学独资设立钟瑛数学奖;是他,特别关心将竹市镇中学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这个目标实现后,他高兴得即刻挥毫向校友们报喜,得意之情,充满字里行间。他是龙,是金龙山的龙,也是我们母校的龙。2003年10月,高十五、十六、十七班级友在长沙聚会后,他默默地准备,以高十七班的名义,创办《母校情思》。1995年10月,第一辑《母校情思》出版。这是他一人独自组稿、编辑,独资出版、发行的。第一辑《母校情思》像一声春雷,把蛰伏在校友们心中半个多世纪的“母校情思”震醒了!受到校友们的热烈欢迎和响应。自1995年面世以后,各地校友联谊会一棒接一棒地承办,内容一辑比一辑丰富,一辑比一辑多彩,十多年中,出版了十一辑,总字数超过310多万。《情思》给校友们提供了怀念母校的园地,校友们积极投稿,各自抒发所见所闻、所感、所能,所以内容丰富:文章诗词、绘画、摄影、雕刻,既从多个角度介绍了母校毕路蓝缕的建校过程、成长经历和和光辉成就,又对学校领导成员克己奉公、各位老师辛勤执教的美好形象以及我们同学勤学苦练、期作国家栋梁的有为身影,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绘;还将我们对母校、对恩师、对校址所在地的父老乡亲的感激之情、对同学的怀念与祝福,通过一篇篇一首首真挚的诗文表达了出来,从而加多了联系,增进了友谊,丰富了我们的晚年生活。因此我们热爱《母校情思》,把它看成我们晚年生活中最有价值的读物。《母校情思》把分别了几十年,分散在全国、全世界,通都大邑、穷乡僻壤,所有能找到信息的校友统统联系起来了。大家见到这块园地郁郁葱葱,下意识中觉得自己回到了青年时代,精神振奋,仿佛自己的确变年轻了。当某些校友考虑到大家年事已高,建议办完第十辑即画上句号时,许多校友纷纷发表意见,认为这块园地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不应当人为地停刊。我们的杨高石学长——这块园地的开创者,正是这样想的。他不但这样想了,而且立即行动,组织力量,制订方案,筹办第十一辑——纪念母校国十一中诞生70周年专刊。这期间,他还以高十七班和国十一中纪念馆的名义,编辑出版了《国十一中情思》,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纪念高十五、十六、十七班毕业60周年。他热爱母校,相信母校的感召力,坚信诞生于母校旧址的竹市镇中学,定会继承母校的薪火,《情思》会后继有人。果然,2009年10月,专刊由竹市镇中学主办如期出版了!不幸的是,专刊中的大量篇幅竟是沉痛悼念专刊筹办者的文章!我们的杨高石学长早在一年多前走了!

  杨高石学长,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他精力充沛,才思过人,工作勤奋,在繁重的教学过程中,还撰写出版了多种科研著作和科普读物,2005年出版的《幻环探密》是人类研究幻环的最新成果,是他对组合数学的一大贡献。他热衷于扶贫助学,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办了大量有益的实事。他是我们校友中耀眼的明星。

  他走了,一年多了,我们还在悼念他,有如昨日。

  紧跟在杨高石学长之后,何先焰学长也走了!

  何先焰学长高28班毕业,岳阳市坪桥河人,是一个一心为公,乐于助人而又长于办实事的校友。他在校时,一直是班里的领头人,代表同学做了很多学校里的工作,知道母校的很多人和事。他热爱母校,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记忆。他的思想水平和文字水平都很高,就拿发表在《母校情思》的两篇文章说吧。《精打细算,开源节流》通过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具体的人和事,把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和财会制度叙述得清清楚楚,把负责总务的老师描绘得栩栩如生。在旧社会,无官不贪,国十一中的总务老师,却廉洁奉公,出污泥而不染。什么原因?除了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的感召力外,最重要的是学校有硬性的管理制度作保证。文章用事实告诉读者,国十一中的总务管理制度,十分具体明确,有章可循,只要立意为公,就能学得到,是可资借鉴的典范,是我们的母校国十一中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财富。

  《忆湖南省立第十一中学的诞生》(见第十辑第53面)这也是一篇用事实说话的文章。国十一中怎么变成了省十一中;变成省十一中后,怎么搬到了岳阳;后来又怎么变成了现在的岳阳市一中,都用事实说话,叙述得清清楚楚,令人信服。高28班是国十一中向省十一中过渡时期承上启下的班级,他自己就代表本班同学参加了学校召开的“校址设于何处”的民主讨论。当学校决定迁岳阳,临时校址设在他的家乡坪桥河时,他接受李校长的重托,协助总务老师说服乡亲腾出房子给省十一中办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岳阳和平解放后,一时敌友难分,李校长及一些老师和同学被误会,关进了公安局。他得知消息后,立即利用自己在省公安部门工作的身分,从长沙赶赴岳阳营救,避免了一场难以设想的灾难。大家记忆犹新的是,岳阳的国十一中校友联谊会,是他骑着自行车,一户一户串联起来的。他一直担任联谊会会长,岳阳市校友会承办《母校情思》(第七辑和第十辑),他不但是牵头人,组织者,还协助主编李载耀学长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编辑工作。

  2008年1月7日,我听说他患了胃癌,随即去电话慰问,不意令我喜出望外,他做完胃切除手术,在家休养,体重增加了十多斤。他精神状态很好,说话声音清亮,完全像个健康人。我放心了,没有再去电话。不料,此后未久传来的竟是噩耗——他已经走了!

  7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的事,如在眼前,可是,当年青春年少的同学,现在都是耄耋老人了!这70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很多不平凡的日子,只说最主要的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大鸣大放、反右派、大跃进、三年灾害、文化大革命、打倒四人帮,直到改革开放。其间,既感受过狂喜大乐,也备尝过痛苦深忧,然而,我们记忆最深的仍然是70年前在母校时的经历。《母校情思》引发校友们同声共鸣的是:国十一中有我们最敬爱的老师,我们一生中获得知识最多、受到最良好的品德教育的年龄段在国十一中;国十一中有我们最亲密、最真诚的同学,从那时培养起来的友情,一直延伸到现在;国十一中的所在地有最美的田野,最令人神往的茂密的竹林;那里的居民是世界上最古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国十一中时期唱的歌曲最雄壮、最优美……《母校情思》把我们牵引到了在国十一中求学的年代,情思如泉。可恨,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时间的流逝,健在的校友已经不多了!主办《情思》的接力棒还能传下去吗?它能否在母校的后续学校升华到更高的形式呢?

  捧读《情思》,感慨万千。在此,谨以崇敬的心情向三位对《情思》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已故学长表示沉痛的哀悼!对健在的为《情思》编辑、撰稿付出了大量劳动的校友表示诚挚的敬意与感谢!

  (作者:高17班校友,北京财贸学院财经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央文献出版社:《雪峰山下谱春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