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国立中学 > 国立十一中 > 内容正文

〖回忆·恩师难忘〗校长李际闾事略
来源:许翠华 王楠   2019-07-30 10:22:38

  李际闾先生,字若竹,1898年4月生于湖南巴陵县(今岳阳县)。1978年10月卒于北京,享年80岁。先生在其艰难险阻的一生中,一直关心国运,尽忠职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学生时代

  先生在学生时代,就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思想。中学毕业后随友人阮河清赴日本,得阮河清的三哥阮湘(字淑清)的赏识,阮湘后来也是国十一中缔造者之一,他亲自帮助先生补习日文,考取公费留学日本,寻找国家富强之道。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留日学生会公推阮湘为首领,率留日学生归国,参加运动。阮湘叱咤风云,指挥若定。先生慷慨摹效,积极投入斗争。运动胜利结束后,仍赴日求学。学成归国,参加了北伐战争。

  二、流亡岁月

  1930年前后,留日学生何公敢回故乡福州,任福建学院院长。先生系他的留日同学,被聘为学院附中主任。

  1933年秋,十九路军在淞沪英勇抗日,但被蒋介石出卖,调往福建与红军作战,使之两败俱伤。在国民党内一部分爱国力量的支持和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政策的影响下,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反蒋抗日。先生任革命政府教育厅厅长。蒋介石出动陆海空军向十九路军大举进攻。1934年,十九路军溃败,革命政府官员逃散,蒋介石下令通缉。此时,先生方与曾在福建学院附中的同事何兆先结婚。随后,共同过着流亡的生活。先生化名李楚生,携带妻、妹、外甥逃至上海英租界大同坊,译书为生。是年秋,被宛西三镇师范聘为教务主任。

  1936年秋,先生携妻女返故乡岳阳。旋应衡山县长彭一湖的邀请,赴衡山助理县政。因女死妻病,先生仍返故乡,译书营生。次年,被聘任长沙女子职业学校训育主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一声炮响,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蒋介石取消了通缉令。先生恢复原名际闾,立即投入抗日救亡的斗争。

  三、建树时期

  流亡岁月,先生到处奔走,多是徒劳。至抗战期间,方展抱负,在教育事业上,尤有建树。

  抗战伊始,湖南民众训练指导处在长沙成立。省主席张治中兼任指导处处长,委先生为指导处指导组长,办理全省民众抗日事宜。是年冬,先生视察湘南民训,组游击队,准备与日寇周旋。

  1939年夏,湖南民众训练指导处的工作告一段路。先生原想率领其所训练的游击队到衡阳打游击战。这时,原指导处的副教育长杨宙康接重庆教育部来电,被委任为校长,赴湘西择地创办新的国立中学,以收容流亡子弟,培养抗战建国人才。杨深知先生的办事才干和热心教育事业精神,邀请同办教育。先生欣然应允改行。助杨在武冈县竹篙塘创办国立第十一中学(以下简称十一中)。先生推荐阮湘、郑泽、彭汉涛等学者名流,共为筹划。一时办学人才纷至,诸项很快就绪。是年10月1日,十一中正式开学,先生任高中部主任。先生全力办学,乐此不疲,虽然国难当头,但十一中却蒸蒸日上。

  十一中实际上是一所大型的、综合性的中等学校。从创办到移交给人民政府,历时十年。其间,杨宙康任校长不到三年,先生继主校政近八年之久。该校有校本、高中、初中、女生、师范、职业等六个部,全校人数最多时逾两千。战时不安定,经费不充足,生活条件差,教学设备简陋,芸芸学子,管教殊难!为此先生兢兢业业,操劳不解。经常教育学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举凡背柴背米,喂猪种菜等劳动,先生都亲自与教师一道带领学生参加。长年坚持洗冷水脸,早餐稀饭,借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收到了勤俭办学的良好效果。先生严格择聘师资,对学生的课业,督导尤紧,学风、教风、校风极好。因而每逢高考,该校的升学率在全国名列前茅。由是十一中的校誉,遐迩仰慕,优秀子弟,负笈千里,争入黉门。

  国民党政府对十一中的“政治思想”十分注视,对“异党活动”防范极严。曾多次派特务进校侦查,要逮捕中共地下党员刘若云、熊邵安、李颖生。先生与杨宙康等多次与特务争辩,备述刘、熊、李在校尽心工作,并无异常表现。特务找不到由头,地下党员安然无恙,照常秘密活动,学校也未受到特务骚扰。

  1942年4月,杨宙康被调任西北大学,教育部委令先生接任校长。1944年夏秋际,日寇侵犯湘中,为免遭浩劫,先生及早组织全体师生员工与家属人等,手提肩挑,除老、弱、病人外,一律步行,将学校安全转移到溆浦龙潭,继续开课,弦歌不绝。1945年春,先生赴重庆,向教育部述职,因法币贬值,入不敷出,请求增加经费。时值日寇犯湘西,先生尚在重庆。代理校长职务的廖镛,一闻战讯,深夜急带师生出逃,由龙潭经溆浦转迁辰溪,学校损失甚巨,先生获悉,立即赶回,几经周折借基地多处,使学校各部先后安顿,得以复课,弦歌之声再起,学校恢复了以前盛况。是年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举国欢腾。先生即筹划学校北迁交通便利的开阔地带。此年7月,将学校各部分安置在岳阳县坪桥何姓祠堂和屋场弦歌之声洋溢到东洞庭湖畔的农村。千里遥迁之后,教学秩序继续井然,声誉更著。是年,“国立十一中”易名“湖南省立十一中学”。1948年秋,十一中最终迁入在岳阳县城的新建校舍。

  十一中北迁岳阳后,正值国民党扩大内战,先生继续埋头办学,对国民党筹备召开“国大”,不予理会。有人问及先生,何不竞选“国大”?校长认为内战时期,竞选无益。1948年夏,全国掀起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十一中的学生走上了街头。先生回想当年投身五四运动的情况,深知反动军警狠毒,老师对学生必须救护。一天,学生上大街高呼口号,军警正投石伤人。先生见状大喊:“不要打人啦”!但更加石块如雨,幸而学生拥先生从商店后门脱险回校。这次反而是学生救护了先生。国民党岳阳行政专员王剪波仍不罢休,派人来十一中要速捕教员刘向文与徐涤辉,声称这次风潮是刘徐二人煽动的。先生机警地应付来人说:“已是深夜,学生已就寝安睡。这时若在学校抓人,势必惊动他们,定会激成乱子,不如白天抓吧”。捕人的走后,先生即派工友密送刘徐二人从小站上火车逃走。先生亦愤而将校务交给廖镛、刘大栋、刘庸中代管,自己亲往长沙向教育厅辞职。教育厅不允。王剪波慑于上司将捕人的打算作罢,只是派军警毁坏了校长室聊以快意。先生倒增加了胆识,继续掩护地下党员的活动。1949年,中共地下党员刘润泗住进了十一中校长室,筹划和平解放湘北的一切事宜。先生与刘亲密相处,声称是知交,无人见疑,还派了教员许晓能过江,欢迎解放军进岳阳。

  四、余光晚节

  解放后,先生已近晚年。遵照指示,将学校移交人民政府。在移交前,先生与有关人员将图书、仪器、家具、银钱等校产和资金,盘底造册,核对清帐,一一点交,一丝不苟。先生平生,严谨务实、廉洁奉公,临别十一中之际,更以现身说法,教育了学生。

  先生的三妹是中共地下党员,早在三十年代在沪被捕入狱,曾为之营救获释。先生离开十一中后,应在大连工作的三妹之约,携妻儿前往会晤,在大连期间,先在教育厅工作,后在工业厅工作,曾任大连第二届、第三届人民代表。

  文化大革命期间,先生已经退休。因其曾在十一中救过刘若云、熊邵安、李颖生、刘向文和徐涤辉,“造反派”为罗织这些人的罪名,不仅抄了先生的家,撕毁了人民代表证和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证,而且将先生关入“牛棚”,大搞逼供讯。先生虽是遍体鳞伤,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决不诬陷好人。文化大革命结束,“四人帮”倒台,先生欢呼:“中国人民总算翻身了”!这时,儿子李升恒已在北京工作,接先生夫妇到京养老。

  (资料来源:本文系李际闾先生的夫人何兆先先生提供资料。作者许翠华、王楠均是李何两先生的学生。对所列事实,绝大部分都曾目见耳闻。)

中央文献出版社:《雪峰山下谱春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