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国立中学 > 国立十二中 > 内容正文

国立十二中今何在
来源:重庆政协报    2017-05-12 14:48:06

  长寿桃花新城桃东大桥以东,沿着长狮公路前行约四公里,有一个夹在丁字路口上的居民点,名叫东新村。现在,这里人家不多,显得偏僻而冷清。然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却人丁兴旺,十分繁荣。

  位于东新村的国立十二中,是抗战的产物。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大量机关、企业、学校也随着内迁。

  寇蹄所至,广舍为墟,广大师生流离失所。为了维持各地中等教育于不坠,救济青年失学并发挥教育功能,增进抗战实力,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先后创办了34所国立中学。国立十二中就是那时诞生在长寿境内的,收容的是湖北籍流亡中学生。学校从1938年开办,一度发展到30多个班,招收的流亡学生一律公费。学校分为初中部、高中部、女子部、校本部,分设在长寿县东新村的北庄、官庄、围子湾、荆庄,各部校区相距二三里,后又建立附小及校办农场。

  国立十二中的校舍很简陋,大多是当地绅士、地主的房子加以改造的,都是用竹篱墙、木柱梁支撑着。师资力量却非常雄厚,任教的多是刚从名牌大学毕业的青年流亡人员,也有海外归来的年轻学者。学习氛围异常浓厚。每天清晨,在东新村的田野间、山坡上,都有成批学生吟国文(古文),读英语;每逢周末,学生们都会演些抗日爱国剧目,宣传抗日。

  国立十二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人才。如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艾知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厚安、西安矿业学院教授黄作华、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郎昌清、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瑞清、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谢承仁等。

  1941年,为了打通抗日后方补给线,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国出动了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当时有许多国立十二中的学生报名参加了中国远征军。

  抗战胜利后,1946年夏天,国民政府教育部宣布撤销国立十二中建制,将其迁回湖北,高中部定名为湖北省一中,初中部定名为湖北省二中,现分别为武汉市十四中学和十五中学。

  解放后,原国立十二中的位置则先后办起了长寿县师范学校、长寿东新职业中学、长寿特种技能培训学校。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