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日本侵略军垂死挣扎,妄图打通在中国大陆的南北通道,占领赣州后,窜扰赣江沿线,危及泰和吉安,国立十三中校本部决定迁校永丰藤田。师生于农历小年(腊月二十四日)出发,冒雪徒步跋涉200余华里,于农历除夕抵达藤田镇,休整数日过年后,再去3华里外的新址筱岭王村(现为永丰县藤田镇岭南村委会王家村)。
不久,青原山即遭日寇蹂躏,杀死一和尚,烧毁大礼堂和初中部宿舍。2月敌人退出吉安,高中部回到青原山复课。初中部八个班及一贯制六个班仍留藤田,以班级为单位,借用民房为宿舍,平整空地为操场,利用王家大祠堂为教室和膳厅,直到日寇投降后的1946年1月迁回青原山。六年一贯制在迁回青原山复课中,因净居寺校舍不足,初三以下班级,暂驻距青原山8华里的吉水县平湖(现为青原区天玉镇平湖村委会),租用民房继续上课,直到1946年7月才全部迁回。
2010年7月8日和11月5日,吉安十三中组织人员先后到平湖和藤田进行 实地考察,寻访当年国立十三中为躲避日本侵略军而迁校办学的情景。
王家村是一个有四五千人口的大村庄,且全村都姓王。村里90岁的老大爷王芳梅原是当地小学教师,他给我们介绍了当年的情况。老人记忆力很好,还亲笔写了几位时任国立十三中教师的名字,如吴弼群、陶有梅老师和陈际唐校长等。他说,留下来上课的学生大约有500多名,老师几十名。学生上课、餐饮全在王家祠堂,部分学生住宿也在祠堂内,老师则分散住在民房里。由于是战时临时教学点,因此没有什么课桌凳,几块土砖一叠,上面放上一木板,就算是课桌了。
有的房间白天是教室,晚上铺盖一摊就成了寝室。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但师生们追求真理、追求知识、抗日救国的拳拳之心和报国之志却是与日俱增。他们自己动手平出了操场、球场,照常出操、打球、唱歌、排演抗战节目,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生活气息。
王家祠堂是一幢长约50米、宽约20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三进两天井的大祠堂。祠堂被分割成好多间面积几十平方米的小间,看来当年全部师生在此上课是完全可信的。在王芳梅大爷的指引下,我们在祠堂前厅紧靠大门的梁上找到了国立十三中撤回青原山时,为感谢当地村民而赠送的“泽荫槐庭”牌匾,匾上标明的时间是民国三十五年一月(1946年1月)。据老人介绍,那时师生和村民的关系非常融洽,感情至深。在师生撤回青原山时,乡亲们依依不舍,有些老乡步行送程达几十里,才不得不挥泪告别。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村民仍将国立十三中在村办学看成是反映当地文风的一件盛事,倍感荣耀和自豪。虽然时隔六十多年,“泽荫槐庭”牌匾依然鲜艳光亮,就像新的一样,足见他们爱惜呵护的程度和该匾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
国立十三中在平湖办学期间,学生上课、吃住均在林家祠堂和徐家祠堂里,老师则住在徐家大院里。林家祠堂也很大,解放后这里办了平湖小学,直到20世纪末才迁出。(来源:井冈山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