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珍贵的中大实校——国立第十四中学的照片是黄成之老师保存下来的。黄老师于1919年进入中大实校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工作,直到1958年退休,前后40年,一直在中大实校一国立第十四中学长期从事庶务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学校由南京迁屯溪,再迁贵阳,其全部图书、仪器设备等均由黄老师负责押运。到贵阳后,黄老师又被委派建造马鞍山麓南明河畔的校舍。1946年,十四中复员,学校的图书设备又由黄老师负责运回南京。黄老师已于1961年病逝苏州故里。他对母校资财的保护可以说是功莫大焉。其子黄文浩将黄老师珍薇的这组照片献出。黄文浩学长曾随母校由南京至屯渼,来贵阳,1940年毕业于遵廷级,现由苏州大学退休,年近八旬。
这组照片共33张,由于有7张雷同,现收集在此的仅26张,作为对母校95周年的献礼。最初,黄文浩将此33张照片寄给北京的林兢、姚同玉学长,由石鳞、白经天、方华堂、金天明、何胧以及大连的稌祥运等传看、辨认,并写出关于照片的一部分说明;徐祥运还写信给黄文浩,请他提供了黄成之老师的生平事迹。1997年5-6月,由万先俊将照片到昆明、西妥、银川等地给蔡乔方、唐世廉、王汝珍、贺称心、徐世淞、余曼莉、吴茵、欧阳仲芳姊弟等观看,并补充共说明。7月初,贵阳校友安瑞琮等十余人聚会翠传看照片后,又去马鞍山旧地察看,对照片说明进行梭对。7月26日,贵阳校友枥守达等30余人重聚翠薇园,大家又一一地传看了这组照片,认真对照和修改了说明。
这组照片有的是在马鞍山下初建校时拍的,到处先秃秃的,呈现出一片草创的景象;有的是在40年代拍的,已是绿树成荫,生气盎然。从中可以看到武们这一群不愿做亡国奴的师生,在怎样的艰苦环境中,一面读书求学,一面一点一滴地建造自已的校园。1946年学校复员返宁时,当年的荒山坡已成为林木葱葱,苍翠欲滴的校圆了。今人遭憾的是这组照片中独缺初中教雪耻楼的身影。现由徐祥运提供了一张含雪耻楼的照片,放在后面以弥补上这一分遗憾。
我们每次传看这组照片都触景生情,激动不己。我们边看边说,一幕幕的往事浮现眼前,它是那样的生动,如此的鲜活。我们非常珍惜在马鞍山求学的这段最美好的时光。玳们永选不会忘记郡段艰苦磨练,奋发求学的岁月。母校的恩泽,老师的教诲,同窗的情谊,我们终身难忘。愿马鞍山的春风和南明河的流水永远抚慰我们这些古稀之年的苍老的心灵。
这组照片原件除送母校保存外,按在筑同学们的建议,将它们扫描下来,存入了磁盘。再印制出来,成为这本照片集。特寄上。翻阅之际,何妨浮想联翩。(1997年8月21日)
校门牌坊:学校校园无围墙,在校园主干道东段起点用带皮杉杆建此牌坊为“校门”。牌坊两旁是校警站岗的木岗亭。
潍城馆:校长办公室及会议室。位于半山通高中教室路南侧的支路旁。砖木结构。建于1941年后。相传以已故校长的名命名。
通向男生宿舍的小路:路尽头房屋即男生宿舍,路旁为校警室。黄成之老师站在校园主干道上,他的前方山上是高中教室。
女生宿舍与单身女教师宿舍:位于水口寺至油榨街公路西侧。与伙房、食堂、洗室等组成一建筑群。
厨房与仓库:位于水口寺至油榨街公路西侧。本照片是背西向东(略偏北)拍摄的。房后远方为绵阳坡。
高中饭堂:此照片背西向东北拍摄,后面是绵羊坡
初中饭堂,站在北段大门右边的人是黄成之老师
洗浴室
男生宿舍后面的男厕所
露营活动
“校门”外公路上的标牌语:第一个牌上的字是“竖起脊梁”,“砥砺气节”,“不屈不饶”。第二个牌是(公路右侧)后即校门。
高中教室
校园主干道
建造中的高中教室:照片中的人为黄为之老师
建造中的高中教室:照片中的人为黄为之老师
木工棚:门前堆放的为打好的木床
建造中的校舍:照片中的人为黄为之老师
建造中的校舍:照片中的人为黄为之老师
高中教室(后栋)
高中教室(前栋):正面中间为通道,上方为旗杆。穿过通道即是后栋教室。
高中教室
高中教室前后栋间的园地:照片中人为黄为之老师
初建时期的小学部
男生宿舍
校园主干道中段:是站在通往男生宿舍(向左)的岔路口拍摄的。土石路向东上山直达高中教室
男生宿舍(初中):拍摄方向为从西北向东南。屋后的山就是马鞍山,两个山尖即马鞍山的两个鞍头。
这张照片是从山下的篮球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拍摄的。右边最高处的房屋为雪耻楼是初中一、二年级及医务室、图书室及实验仪器存放室的所在。左边上部的房屋是潍城馆,下部的房屋是小学部。摄于1941年后,此照片为徐祥运校友提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