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国立中学 > 国立十五中 > 内容正文

宋氏三姐妹视察国立十五中
来源:360doc图书馆 国之档案   2017-05-14 09:05:41

  民国二十六年 (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竞吞食我半壁山河,沦陷区无数难民背井离乡,四处逃亡。遭遇最惨的是战区儿童,仅以南京为例,日寇实行大屠杀以后,留下的孤儿就有二叁十万。大批难童麵临可怕的命运;或者被日寇劫走当童工,或者被施以法西斯教育,以后充当扩大侵略战争的炮灰,或者把儿童身上的鲜血输给日寇伤兵,毁掉儿童的生命。

  日寇对中国儿童的残害,引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中国妇女界的强烈愤慨和深深的忧虑:如果我们坐视不理,不尽快抢救难童,那将造成中华民族新的灾难。抢救儿童,保育儿童,既是为了免除儿童的苦难,更是一场与日寇争夺儿童的斗争。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周恩来、邓颖超同誌与冯玉祥将军及夫人李德全共同商量抢救战区受难儿童问题。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10日。由中国共产党人发起创建,由各党各派和社会知名人士共同支持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在敌机的轰炸下,在敌人的炮火中,冒着生命危险展开了紧张的抢救难童工作。

  当时,直接或间接投入抢救工作的人员就有3000多人。在该年5月18日之前,就抢救、护送难童15000多人。难童经湖北宜昌分批到达重庆。其他省市也都在同时进行抢救工作。此后,抢救工作陆续进行,据统计,共抢救近叁万名难童(其中大部分在四川)。

  国立十五中是保育总会在民国叁十年(1941年)建立的唯一专收保育生的一所完全中学。来自全国各地的保育生要经过甄别考试,成绩优良者编入普通中学班,成绩一般的编入职业班,未达入学标準的煺回塬保育院。本来,国立十五中最先设在永川红炉场,由于地方偏僻,继后,才在督促之下,由当时的教育部门拨款,在荣昌县城南麵的白象山,修建一些平房教室和寝室,还在靠成渝公路旁边,修建了一座礼堂兼学生食堂。民国叁十二年(1943年)春天就把永川红炉场的一部分学生迁到四川荣昌卧佛寺来了。卧佛寺的大部分建筑物成了学校用房,隻有底层一间正殿供有睡佛一尊,神台前刻有"睡老乾坤"四个金字。紧挨着卧佛旁边的一间小厢房住了个老和尚,他坚持早敲钟晚击鼓,伴随同学们早起床夜读书。

  同学们还经常唱着《国立十五中校歌》(欧阳师作词,史涡芳谱曲)。这首歌与《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安娥作词,张曙谱曲)一样,抒发我们不忘国耻,抗战到底的坚强意誌。

  歌词是:

  伟大的民族抗战,

  燃起了正义得火光,

  照耀在太平洋上。

  我们辗转流离,

  来至后方,

  弦歌再起在红炉场。

  同学如手足,

  老师如家长,

  好学力行,

  百炼成钢;

  收拾旧河山,

  重见爹和娘,

  建设新中国,

  民有民治与民享。

  胜利在前,

  光明在望,

  我们要迈进勇往!

  民国叁十叁年(1944年)夏天,国立十五中在荣昌县有了第一届初中毕业生。这批人本应升入高中读书,但由于保育总会的经费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更加短缺,所以难以支付保育学生读高中的费用,反映到宋庆龄、宋美龄那里去了。她们十分关心此事,与当时教育部商定,改国立十五中为国立荣昌师範。因为师範学校照惯例是要供应学生伙食费的。这样保育总会便可减少对该校的1250个学生伙食费的开支。当时分师範与初中两部分,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一所有高中和初中的保育总会办的学校。

  是年秋,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叁姐妹路过荣昌时,先与十五中的保育生们接触聊天;后又找了国立十五中校长吴如愚了解保育生读书和生活情况。

  在十五中的一间小会议室内,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叁姐妹对十五中的保育生们得学习和生活情况询问得十分全麵:

  “十五中的保育生们学习努力不努力?”

  “十五中的保育生们伙食开得怎么样?”

  “十五中的保育生们业余生活活跃不活跃?”

  “十五中的保育生们……”

  十五中校长吴如愚对宋氏叁姐妹的询问,一一作了详尽的回答。

  宋氏叁姐妹说:“这样就好,这样就好。这样我们就放心了。”并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了十五中。

  抗战教育使中国的下一代挺起了胸膛,竖起了嵴梁。因此,在宋庆龄、邓颖超等老前辈的关心支持下,国立十五中在抗日烽火中,为不屈的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建设人才。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不少当年的保育生和国立十五中——荣昌师範校的学生,已成为专家、学者、艺术家、高级工程师或企业家,他们遍及海内外,有的还担任了党和政府的领导,如李铁映、伍绍祖等,他们都曾在保育院或国立十五中——师範校中生活过。不少保育生和国立十五中——荣昌师範校的学生在抗日战争、清匪反霸、土改斗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了,他们用英雄的业绩汇报了党和人民的教养之恩。据统计,当时参军抗日的各地保育生和国立十五中——荣昌师範校的学生就有3000人以上,其中青年远征军约占一半。赴印集训和赴缅参战的保育生不少于1000人,不少保育生和国立十五中——荣昌师範校的学生牺牲在抗日疆场之上了。 这是一段难忘的历史。 1994年,在返荣庆祝国立十五中成立53周年的全体塬国立十五中师生的倡议下,于县城的海棠公园内捐资修建了一个保育纪念碑亭,这座于1995年10月28日竣工的保育纪念碑亭如今还雄伟的矗立在公园之中。 纪念碑亭两边有联一幅,乃为当年的保育生李朝立所撰,曰: 烽火弥天犹闻弦歌再起 同窗到处共赴祖国腾飞 纪念碑亭顶有当年名将冯玉祥的女儿、80老人冯弗伐所题,“春晖”一匾。 纪念碑亭正中立有石碑一座,当年保育会领导之一,郭秀仪老人,在石碑上题写有:“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暨国立十五中纪念碑”18个大字。 纪念碑亭右侧,乃是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简介,并刻有中国战时儿童保育院歌。 纪念碑亭左侧,乃是国立十五中简介,并刻有国立十五中校歌。 它永远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