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冬天,回民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张凤亭在家养病,被日伪军抓住押往盐山。鬼子用酷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怒斥敌酋:“八路军的战士,有种的回回,绝不投降!要杀就杀,没有二话!”行刑途中,张风亭对着民众高喊:“同胞们,鬼子的奸计是叫咱们中国人杀中国人,我死了不要紧,还有千万个弟兄在给我复仇!胜利一定是我们的!”鬼子阻止他喊,割掉他的双耳,他仍然慷慨陈词。鬼子又一刀砍掉他的一条胳膊,他依然像铁塔一般地凛然站立着,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鬼子喝令他跪下,他不跪。鬼子砍去他的双脚,张凤亭跌倒在地,大骂不止。鬼子又砍掉他的另一条胳膊,继而割去他的舌头。张凤亭倒在血泊中,时年35岁。
1945年麦秋的一天,回民支队反抢粮,在黄井子村与3000多日伪军发生激战。支队撤退时,时为中队长的李思崇带领的一个班没能撤出来,最后只剩下他和机枪手小吴。敌人再次冲上来,小吴负伤了。李思崇向敌人投出两颗手榴弹,端起机枪扫射着杀出包围圈,跑进村头的麦子垛不见了踪影。敌人翻遍了麦子垛没找着。鬼子联队长狂叫着:“烧,烧,烧!”点燃了一个个麦子垛,还是没有一点动静。
第二天,支队反击,敌人溃逃。村民赶紧抢救烧剩下的麦子。在一个很小的麦堆里发现了李思崇被烧焦的尸体。他伏在地上,两腿紧紧地并着。乡亲们含泪翻过他的身子,发现了那挺机枪。机枪倒放着,他两臂紧紧护着枪柄,上身和双腿紧紧贴在机枪上。乡亲们费了很大劲才将机枪与他的身体分开。这是回民大队建立时的第一挺机枪,除了枪柄被烟熏黑了一些外,竟没有半点损坏。
这就是我们的回民抗日战士!这就是我们的回民抗日支队!这就是我们的面对强虏永不屈服的中华民族!
回民支队生存的“红荆林”
沧县、新海县东部地区,生长着一望无际、绿叶红花、乔灌相间的红荆林,耐旱涝、耐盐碱、耐寒暑、刚毅、坚韧,构成了红荆顽强生命力的性格。
冀鲁边区回汉民众,就是这块土地上的“红荆林”。
回汉民众“红荆林”,是回民支队的保护林。
从1941年,冀鲁边区陷入黑暗。日伪强制推行“强化治安运动”,到处修工事,挖封锁沟,十里一据点,五里一岗楼;对抗日根据地铁壁合围,梳篦清剿,实施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1943年6月,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枪杀黄骅副司令员后叛变,日伪、顽军与叛徒狼狈为奸,倍加疯狂地轮番扫荡,抗日根据地变成了“马蹄形”的游击区。回民支队最艰难的时期,队伍从500多人减员到200多人(不含第三大队,三大队在李玉池领导下远离支队在鲁北地区作战),敌人叫嚣要在一两个月消灭回民支队。
危难时刻,边区回汉民众挺起了坚强的脊梁!
盐山县城西南的石桥大洼3万多亩面积,洼里长满了红荆。鬼子占据盐山后,当地民众不再砍红荆条,便于让八路军和民众藏身。1941年春天,鬼子在新县据点里修了一个13丈高的岗楼,能够瞭望整个大洼。据点的鬼子指挥官三森派出200多个日伪军,到各村抓民夫,要把大洼里的红荆砍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