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山东其它分散的小规模回族武装
沂水县"伊光大队",是保护十八集团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兵工厂的回民警卫连队,在保卫兵工厂和反扫荡的战斗中作出了贡献。鲁西北的朝城、馆陶、临清、冠县一带成立的"回民大队"、"回民中队",坚持抗日,发动群众,进行过无数次战斗,后来编人冀鲁边区回民支队。还有鲁中地区、泰运军分区组织的回民主力连和回民基干大队。在东平、定陶、沙海、荷泽马垓、沂南大成庄等回民村庄,也建有回民抗日游击队。
3.新四军根据地的回族抗日队伍
抗战时期,在新四军根据地皖东,有一支回民抗日武装安徽定远县二龙清真营。这支队伍与日寇、土匪和顽军作战百余次,为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回族战士的英勇事迹,至今还在皖东回汉群众中广为传颂。
二龙回族自治区地处皖东淮河流域,当地人民深受国民党统治者的压迫和侮辱。抗战初期,定远县国民党统治者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有碍抗日"为借口,勾结地主恶霸和土匪,对二龙地区的回民进行烧、杀、抢、掠,打死5人,打伤多人,并将财物抢劫一空。1938年,新四军第二师从大别山转战到皖东津浦路西,开辟抗日根据地。师长谭震林派龚圣、陈先等同志到二龙回族地区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发动、组织群众抗日。二龙地区广大回族群众积极响应,青年们纷纷要求参军,保家卫国。于是,1938年9月成立了二龙回民青年自卫军。
1941年,日伪军联合对我皖东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杨三侉等汉奸引导3000余名日伪军向二龙、藕塘等根据地扑来,二龙回民青年自卫队和其他地方武装一起,利用熟悉的地形,给敌人迎头痛击,为挫败敌人的联合扫荡打响了第一枪。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1942年,二龙乡改为二龙回族自治区,近百人的回族青年自卫队扩编成一支独立的回民武装。1943年春组成二龙回族自治区清真营,下设清真一连、二连,仍属于地方性武装。但正规部队派来具有作战经验的指挥员张绍文担任清真营营长,二龙自治区党委书记白之义兼任政治教导员。二龙清真营的组建,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为正规部队输送了一批骨干力量。
二龙清真营以作战机智勇敢著称,多次迎击、偷袭日伪据点,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如1943年仲夏,日伪军头子、汉奸王华锦带三个中队的日伪军到二龙抢劫和骚扰,被清真营一连及时击退,活捉了数名日伪军,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
为扩大皖东津浦路西的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清真营在县中队的协同配合下,在20天里先后拔除5个日伪碉堡,俘敌100多人,击毙敌人数十名,另缴获长枪80多支,机枪1挺,地雷、子弹等近万发。此外,还多次袭击小股日伪军,打得敌人心惊胆颤。
1945年秋,皖东新四军主力奉命北上,清真营一连受命在珠龙桥阻击敌人,激战三天三夜付出极大代价,但完成了掩护任务。后来,随形势变化,清真营所存200多名战士被陆续编入正规部队。
在新四军根据地,还有一支回民队伍--江苏六合县竹镇回民游击队,是在新四军支持和动员下,由阿訇李叔度于1939年12月组建,以回民青年为主,人数约200人。1940年3月编入新四军5支队15团。
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分散的回民抗日武装,虽不及冀中回民支队和渤海回民支队规模大,有些也没有编入正规部队,但他们同样接受共产党领导,活跃于各敌后根据地,与日寇直接战斗,消灭敌人,打击伪军,保卫百姓的生命财产,保卫祖国疆土,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和冀中回支、渤海回支一道,树立了少数民族武装抗日的榜样。此外,在河南和山西,也有数支回民抗日队伍,尽管规模和影响不及上述各省的回族武装,但他们的抗日功绩不可抹杀。在河南,马庆华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建立于1938年,主要活动于水东地区的睢县、杞县、太康一带。这支游击队在陇海一线奇袭突击,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寇,建立了睢杞太抗日根据地。1939年8月,马庆华牺牲。抗日游击队继续坚持战斗。在山西,主要有两支回民抗日武装,一支是晋东南壶关县境内建立的壶关回民游击队。另一支是长治县的回族武装--长治回民营。这两支队伍战斗于晋冀豫交界处,多次打击日伪军,支援了晋冀豫边区抗日部队的抗日活动。
二、国民党的回族抗战部队和各地自发的回族抗日力量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庐山谈话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团结抗战、打击侵略者,守土卫国成为全国人民的首要任务。在国民党军队中,有不少回族爱国官兵为保卫祖国而斑战疆场,有无数回族青年为抗日事业献出了热血和生命。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直接开赴战场的回族抗日部队,主要是宁夏马鸿宾的第81军、青海马步芳的骑兵第一师。前者在绥远西部抗日,后者效命于中原前线。同时,其他国民党军队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回族将士,坚守抗日阵地,英勇杀敌。
除国民党正规部队中的抗战队伍外,在沦陷区、围统区还有自发的群众性回族抗日武装、分散的回民抗日队伍、回民战地服务团等等,它们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袭击日寇、保卫疆土,不同程度地歼灭日寇和日伪军的有生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一)宁马81军的抗战
抗日战争初期,宁夏以回族为主的国民党军队35师奉命扩编为81军,马鸿宾任军长,首先开赴绥远西部抗日前线。到1938年春,蒋介石任命马鸿宾为绥西防守司令,除81军、绥西所驻各部队归马鸿宾指挥外,还从马鸿逵部队调来步兵、骑兵各一个旅,由马鸿宾统辖。这样,宁夏地方军就组成了以81军为主体,还有马鸿逵部的两个旅参加的抗战部队。在抗日战争中作战最勇敢、斗志最旺盛,给日寇以重创且毫不退缩的,是81军。西北诸马中,"最具抗日精神"的,是马鸿宾。
81军出征前,马鸿宾在宁夏永宁县望洪堡举办了81军军官抗日训练班。对全军营副、连长两级军官进行集中训练。在抗日训练班的开学典礼上。军长马鸿宾特地穿了一身黄呢子军服,外套黄呢子大衣,佩带着中将衔的领章,足蹬马靴,腰挎佩剑,面对参加训练的军官们,作了长时间的讲话。马鸿宾在讲话中强调:抗日战争是民族战争,军人首先要有民族观念、国家观念,"时时刻刻记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保土卫国、尽职守责。在战场上能攻能守.要有与阵地共存亡的思想准备和抗战到底的决心"。他还指出,日寇有飞机大炮,我们没有飞机,因此,必须做好坚固的工事,加强射击训练,做到弹不虚发,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发挥自己队伍的优势。同时,要加强陆空联合、步炮联合训练,多多训练防空、防毒。马鸿宾这次讲话,对将要开赴前线的战士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增强了81军将士抗日杀敌的信心。
抗日训练班根据马鸿宾讲话的精神,不仅专门进行抗日军事训练,而且还进行抗日爱国主义教育。在军事训练中,没有防毒面具,他们就采用纱布151罩装锯末、用煤油浸湿戴上以顶替防毒面具,这些措施后来在绥西抗战中确实起了一定作用。抗日训练班两个月后结业。
在军官训练的同时,对整个抗日部队也进行抗日训练,广大战士苦练杀敌本领,作好了奔赴前线的准备。在开赴绥西之前,部队的装备也有所补充。
81军抗战活动,前期主要在绥西独立抗战,其后协助傅作义部队恢复五原。
1.81军绥西抗战
1938年5月底,81军军长马鸿宾带领随从人员赴绥西临河,就任绥西防守司令职。马鸿宾亲自察看了绥西防区各友军设防情况,指定了81军的防区范围,随即命令他的部队开赴绥西。绥西地区在当时是一个军事缓冲地带,日军不敢孤军深入,我方亦无多少正规部队。除门炳岳部骑兵第七师外,其他的是游击军及蒙、汉农民自卫军。当地军队互不隶属,战斗力比较差,在防务上大都持避险求安的态度,不承担阻击日军主力的任务。马鸿宾根据绥西的实际情况,将81军主力35师分布于乌布狼山各要隘,担任第一线防务。其具体布置是:最先到达绥西的35师205团团部及其第三营驻乌镇(在五原县北约40华里处);205团下属第一、二营分别驻四义堂和万和堂(在乌镇东北和东部);马鸿宾的81军军部及其直属部队驻临河县城;马腾蛟的35师师部及其直属特务连驻折桂乡(五原东北30多华里处);206团团部及其所属三个营驻守乌拉敖包(乌镇东约5华里处);马钟的104旅208团团部及其所属三个营驻守在乌布浪山口(乌镇东北约10华里)。马鸿逵派出的两个旅,分别布置于五原和狼山。
马鸿宾和他的儿子马悖靖(任参谋长)及军部参谋人员认真研究作战方案,并时常亲临驻地,检查各部防御工事,督促各部进行严格训练,并进行实战演习。81军官兵以极慎重的态度,做好战前各项准备,士气高昂。
1938年6月至1940年2月,81军在绥西独立抗战期间,大规模的战役主要是乌拉敖包战役和乌布浪堂战役。前者获大胜,后者是激烈的阻击战。
(1)乌拉敖包战役
1939年夏,13军板垣师团一部从包头向81军防区进犯。日军配备着汽车、坦克、装甲车,来势凶猛,企图消灭81军主力部队,一举侵占绥西。
日军向驻守乌拉敖包的81军的206团,驻乌镇的205团发起进攻,炮火猛烈。日军在优势火力掩护下,步步紧逼。
参谋长马悖靖亲赴乌镇前线指挥。他命令部队既要利用防御工事,沉着应战,充分发挥火力,英勇杀伤敌人,又要捕捉战机,主动出击,消灭敌人,夺取胜利,不能只守不攻。同时,马悖靖电令206团团长张海禄派出小部队,沿乌拉敖包东南,利用地形向敌人侧背迂回。
日军连续向81军阵地炮击,我方206团用八二迫击炮向射程内的日军还击。"由于206团使用的是旧式迫击炮,一冒烟就暴露了目标,敌人立即向我方炮兵阵地倾泻炮弹200余发,我军迫击炮只打了3发炮弹就被敌人打哑了"。
日军在大炮、机枪掩护下,坦克、装甲车、汽车都向81军阵地扑过来。205、206团战士沉着应战,当敌人靠近时,206团一营官兵发起猛烈冲锋,冲到敌人机动车辆前的士兵,同敌人展开肉搏战,用大刀砍敌人汽车轮胎,有的敌人未及下车就被打死在车上,下了车的敌人,未及使用手中的武器,就被打死或打伤,剩下的敌人急忙钻进汽车和装甲车仓皇逃跑了。
这场战斗,81军缴获了敌人2辆汽车,100多发炮弹,几十箱子弹,还有枪支、指挥刀、罐头等军用物资。81军出师后首战告捷,鼓舞了士气,在民众中产生了良好影响。正如乌镇街上的老艺人编曲所唱:"咱们的老西军(指81军),打起仗来真能行。打跑了日本兵,缴获汽车拉进五原城,全城百姓庆祝又欢迎。依靠咱们的老西军,打败日本兵,百姓得安宁。"
(2)乌布浪口、四义堂战役
1940年2月1日,日寇3万余人,汽车、装甲车、坦克1500多辆,飞机数架由黑田师团长指挥,分两路进犯绥西。一路敌军向乌布浪口、四义堂、乌拉敖包、乌镇一带的81军阵地进犯;一路向马七渡口骑7师门炳岳部驻地进犯。当日上午,日军在四义堂北集结,3架飞机在天空侦察并投掷炸弹,对驻地轮番轰炸,同时又以密集火力轰击,还配以坦克、装甲车开道,步兵尾随其后猛烈冲锋。
81军35师官兵奋起抵抗,激烈的战斗持续一整天,冲锋与反冲锋交替进行,我方伤亡很重,但有力地阻击了敌人。208团的阵地被突破,但敌人未敢贸然冲人驻地深处。这时集结在枣树林子大沙滩的车辆已近300辆,开始向乌布浪口和四义堂接近。35师官兵在马腾蛟指挥下,与敌激战到深夜。敌人在进攻时施放了毒气,中毒的士兵咳嗽、呕吐、流鼻涕、流泪,不能坚持作战,只得送下火线。在夜晚的战斗中,连长丁良玉受重伤。次日牺牲,文书薛万有、营副马建功及30余名战士阵亡。
2月2日凌晨,战斗又紧张起来。师长马腾蛟命令206团向四义堂增援。206团第一营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从乌拉敖包向四义堂前进,穿过开阔地时,牺牲了不少战士,但终于冲过敌人的封锁,义无反顾地增援四义堂,加强了四义堂阵地。乌布浪口与四义堂两阵地联合作战,再次给敌人以有力的反击。
2月2日下午,日军集中兵力,突破四义堂阵地,208团的一个营被迫向蒙古方向撤退。但不久敌人就从右侧切断我军退路。四义堂阵地全部是大沙漠,地面被雪覆盖,很难找到掩护物,当我军部队向临河方向撤退时,敌人用机枪疯狂扫射,部队伤亡惨重。在撤退时,35师官兵们已是饥困交加,适逢严寒天气,军装单薄,许多人冻伤,或因体力不支,倒在路边。
后撤的部队经过乌镇时,只见到处是日军敌机轰炸的弹坑,马腾蛟师长、马玉麟旅长在乌镇收容部队。其后,又离开乌镇,继续向下临河撤退。2月3日上午,部分战士到达临河81军军部所在地,可军部已撤离临河。后撤的部队只有离开临河,分批向蹬口方向撤退。
马培清率领的2000多人最先进入沙漠,经过三天三夜艰苦行军,到达蹬口西北的哈巴尔滩才第一次看见村庄,稍事休息再到蹬口。沿公路撤退的其他部队,花费更多时口,陆续抵达蹬口。
日寇占领五原、临河后,只派少数部队追至临河以西的黄杨木头便停止了前进。
这次战役,81军35师有力地阻击了敌人,但损失兵员千余人,武器弹药丢失更多。
马鸿宾当时在重庆开会。当他得知部队战败的消息后,立即赶往蹬口,收容部队,查询损失情况,追究责任。将乌布浪口战役中失职的208团团长马钟、该团二营营长马希舜撤职查办;将四义堂战役中作战勇敢的205团一营营长马维麟提升为205团团长,营副王五典提升为205团第三营营长。马鸿宾向部下宣布:"我们还要打回后套去,守住地方,保护老百姓。我相信士兵和下级军官是好样的,只要指挥得当,是能够打败日本鬼子的。"马鸿宾把收容的部队重新组为两个团,补充了装备。休整后的部队由旅长马培清率领重返绥西,协同友军作战。
2.协同傅作义部队收复五原
日军占领五原后,认为绥远中国军队短期内难以恢复作战能力。加上日军兵力部署战线过长,也不可能久留河套。于是日军除留一个联队和伪蒙军共15000余兵力驻守五原及附近地区外,其他部队向东收缩。
1940年3月,第八战区傅作义率部再返绥西。在日军主力东撤后,傅作义决心收复五原。傅作义命令35军主力进攻五原,游击军、新5旅、新6旅从两翼策应,阻击敌方援军。
81军35师由绥西开赴伊克昭盟东北的达拉(特)旗,35师及两个骑兵连驻黄河南岸滩地及沙窝沼地一带,军长马鸿宾率指挥部驻占檀召,其余部队均驻扎于占檀召前面及迤西地区。1940年3月20日,傅作义主力向五原新城、旧城、梅令庙、新公等据点发起进攻。3月21日,占领旧城大部分及新城外围据点。包头日军闻讯,出动大批援军,向五原开进。
81军的任务,就是阻止日军从包头出动的援兵,使傅作义主力得以消灭五原日军。
81军阵地与包头日军隔河相望。日军由包头渡河,企图从南线包抄五原我军后路,从托克托县附近渡过黄河后,立即向西进军。树仁台一带的民兵义勇军与敌人接火,义勇军不支,被迫后撤,日军继续西进。81军阵地很快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81军205团进入阵地。日军以30多门大炮猛烈轰击。81军装备陈旧,没有火炮,无力反击,不久,右翼阵地被敌摧毁。81军被迫向东北方向撤退。前沿阵地部分承担掩护的队伍陷入敌人包围。
撤到沙窝地区后,部队重新集结。马鸿宾命令各团,利用敌人车辆在沙漠中不能畅行的有利因素,以"磨盘"战术与敌周旋,运动作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与敌人保持一定距离,拖住敌人,选择机会,选择有利地形进行反击,消耗敌军。这样,在沙漠中周旋数日。
八九天后,马鸿宾选择时机,在新艮堡西南占据制高点,设下埋伏。敌军逼近时,我军猛烈袭击,敌人措不及防,轻重武器失灵。这次战斗,共消灭敌人200余人。81军边撤边打的战术发挥了明显效用,敌人屡经打击,便放弃了南线增援计划。此时黄河开始解冻,重武器不易过河,日军便匆匆渡河北去。81军完成阻击任务,有力地支援了五原之战。
乘着胜利,马鸿宾命令部队,向黄河以南的伪蒙军连续发起进攻。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扫除了伪军的全部据点。伊克昭盟东北的大面滩地区全部收复。
在整个收复五原的战役中,我军全歼了驻五原的日伪军,击毙日酋水川中将,扫清了包头以西、黄河以南的日伪势力。马鸿宾率领的数千甘宁各民族将士,以其勇敢和毫不退缩而出名。1942年,马鸿宾奉命率主力35师自伊克昭盟撤回中宁及固原地区整训,直至抗战胜利。1945年,国民政府授予马鸿宾忠勤勋章,嘉奖其抗战之功。
(二) 青马骑兵师的抗战
抗战全面爆发后,驻守甘肃、青海的马步芳、马步青部队被编入抗日队伍序列,隶属第八战区东路总指挥部,肩负起抗日作战的任务。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马步芳军队一个师出省,赴前线作战。该师自1938年1月开始,一直在陕西东部、河南西部、中部、东部抗日前线,并曾移师皖北,打击日寇。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返回青海。这个师就是青马骑兵第一师(后整编为骑兵第八师)。
1.骑兵第一师的组建
骑兵第一师的组成,是以原青海海南警备司令部所属第一旅为基础,合并驻防河西走廊的马步青的一部分兵马,同时征调大通、互助、湟源3个县的民团共8000余人。其成员中回、撒拉、东乡、保安、藏等民族人员占70%以上。马步芳调派原海南警备旅第1旅旅长马彪(马步芳的族叔)为师长,赵仁为参谋长,龚浔为政治部主任。全师分三个旅,马元祥为第一旅旅长,马禄为第二旅旅长,马秉忠为第三旅旅长。
1937年8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颁令该师为暂编骑兵第一师番号,正式任命马彪为师长。骑一师习惯上称"抗日骑兵师"。在部队组建中,马步芳借出师抗日之机,一面扩充军队,扩大自己的势力,一面在甘、青两省宣传抗日救国的意义,在客观上起到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动员民众的作用。骑兵师的组建,受到爱国民众的普遍支持。
1937年9月11日(农历中秋节),马步芳在西宁大教场对新组成的暂编骑兵第一师进行检阅,并举行隆重的欢送大会,鼓舞士气。街头民众夹道欢呼,场面热烈。部队从西宁出发,经兰州、平凉,到达陕西乾县,沿途群众闻知抗日队伍路过,都奔走相告,热忱迎送。骑一师官兵在人民群众的热情鼓舞下,精神抖擞,士气高昂。骑兵师到达陕西后,即归第八战区西安行营指挥,各旅分驻兴平、扶风、礼泉、永寿、成阳等县待命。
2.骑兵第一师的抗日作战
青马抗日骑兵师的战斗经过,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担负陇海线防务,守卫潼关(1938年2月一7月)
1938年2月,骑一师奉命调驻临潼,各旅分扎在西安以东地区和河南陕州以西,担负陇海铁路沿线的灞桥至灵宝一线防务,及西安至河南荆紫关公路沿线的蓝田、商州龙驹寨一带的防卫任务。同时,还派出部分骑兵小队,由风陵渡北渡黄河,到晋南芮城一带,以轻骑袭击运城的日军,保证潼关安全。
当时在西荆公路龙驹寨一带有日本浪人和汉奸组成的白莲教匪徒,专门以邪术愚惑群众,敲诈勒索百姓财物,肆意拦截车辆,抢夺物资,使西荆公路无法畅通,严重影响华中战略物资的运输与供应。1938年4月,骑一师奉命剿匪。在摸清匪徒活动的规律后,很快歼灭了这股由日本浪人指挥操纵的匪徒,保障了公路的畅通无阻,因而得到西安行营的嘉奖。
1938年9月,蒋介石命令空军轰炸花园口河堤。已奉命于两月前调至兰封、商邱一带的马禄2旅也退守郑州以西。骑兵师不久被调往许昌待命。
(2)驻尉氏、鄢陵、薅华一带,承担河防任务(1938年9月一1939年春天)
骑一师在许昌稍驻数日,即被调往黄泛区的尉氏县、鄢陵、扶沟、西华县一带,担负起这一带的河防任务,受一战区孙桐楦集团军的指挥。
黄泛区以东的日伪军,经常骚扰河防驻地,烧杀抢掠.还散布日军要夺取洛阳的谣言,蛊惑人心。恰在此问,驻守扶沟县尹郭、白庙一带的第2旅3团1营1连的排长马元林(原哥老会分子),暗地勾结河东伪军,枪杀1营营长马尚成,带几十名士兵东渡黄泛区叛逃。不久,马元林引月军一个中队及伪军千余人侵入骑1师驻地。时值严冬,风雪交加,师部决定利用恶劣的气候条件,以两个旅的兵力,向侵入我方防线内村寨的敌伪军展开进攻。经过激烈战斗,打死打伤数百名伪军,收复了被侵占的村寨,同时活捉马元林,当即杀头示众,溃逃的伪军正想乘船东渡,骑兵师乘胜追杀。因气候严寒,黄河冰凌覆盖,加上逆风行船很难行进,敌人一半被骑兵师击毙,一半跳河被溺死,无一生还。
骑兵师大获全胜的消息一传出,防区各县百姓,无不箪食壶浆,犒军慰问,并给马彪师长赠送"万民伞"一把,表达对抗日将士的崇敬与慰劳。这次胜利,也打破了"日军将进攻洛阳"等谣言,稳定了民心。同时,极大地鼓舞了骑兵师各旅将士的斗志,消除了怯战心理,增强了必胜的信念。
(3)驻周口到界首一带,防御淮阳日军(1939年春一1940年5月)
1939年春,第2旅调往陕西耀县,3旅旅长马秉忠调为2旅旅长,3旅替补2旅。另外从青海抽调一个旅,补充为骑一师第3旅,孟全禄为旅长。这一年春末,骑一师调至周口至界首一带,主力驻于项城,任务为防御淮阳的日军,因为淮阳是苏、鲁、豫、皖边区日军主要据点之一,所以日军不惜调集重兵,严加防守,并随时出击骑一师防地。而骑一师驻防之地,处于平汉线中段,为华中、华东的战略要地。
骑一师为牵制淮阳的日军,不时派各旅轮流过黄河,以分散的轻骑兵袭击日军,使其龟缩淮阳城内,不敢轻举妄动。
这年的八九月间,马彪师各旅继续以游击方式袭击淮阳日军。在侦察清楚淮阳城内日军情况后,马秉忠旅全部人马渡过黄河,进驻宝塔、孔庄一带,然后围攻淮阳城,经过激烈战斗,攻占了淮阳西关。日军一面拼力据守,一面等待援军。不久,日军从开封调集100辆卡车载着援军,配备步枪、火炮、坦克等优势火力,进攻骑--N阵地。战斗十分激烈,密集的炮火,弥漫的硝烟,顷刻间淹没了两军阵地。敌人多次冲锋,马秉忠指挥全旅将士奋勇迎战,一次次打败敌人,最激烈时形成白刃战。在激战中,马秉忠身先士卒,不幸中弹身亡,全旅人马伤亡惨重,同时牺牲的还有李营长(名字不详)、赵清心连长等。
马秉忠殉国后,骑兵师第2旅由四团团长马成翰指挥,继续浴血奋战。师长马彪亲自督战,并下达了要血战到底的命令。马彪命令第1旅旅长马元祥率部前往宝塔火线增援,马元祥组成轻骑兵迂回敌后袭击敌人,使日军腹背受到攻击,逐渐溃退。马元祥旅长在战斗中负伤,被送下火线。由于骑兵师的誓死强攻,使敌阵脚大乱,防线崩溃。在日军仓皇溃逃时,丢下四门大炮(一说为二门大炮)来不及带走,骑一师战士不懂得炮车使用技术,正设法拖拉中,敌人反扑上来,使用催泪毒气,抢回大炮。
这次战役中,骑--N共消灭日军官兵1000多人,俘虏20多人。骑一师伤亡2000余人。
战斗结束后,项城军民为阵亡将士召开了追悼大会,悼念为国捐躯的马秉忠、李营长、赵连长及其他烈士,并为他们建立纪念碑。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一战区长官部及青海当局都有悼念唁电。西宁也举行了追悼会,悼念阵亡将士。对抗日英烈的悼念活动,以及英雄们的事迹,极大地激励全师官兵化悲痛为力量,增强了誓死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在淮阳之战不久,骑一师又突袭围歼敌人,打死敌骑兵500余人,缴获战马数十匹,从中挑选了10匹送往青海报捷。
骑一师的骁勇和多次获胜,使日寇恼羞成怒,于是抽调重兵,配备精良的武器,以优势兵力强攻骑一师的宝塔一线阵地。骑一师奋起反击,迂回冲杀,战斗十分激烈,重创日军。骑一师伤亡也较大。敌人炮火猛烈,兵力占绝对优势,骑一师最终难以支持,主力迅速撤退,留百余名战士阻击敌人。这百余名战士为掩护部队撤离,背水而战,直到弹尽粮绝,因不愿被俘受辱和遭受折磨,他们一个个投水溺死,表现出这一支抗日民族军队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因骑一师在豫东平原连连挫败日军,有力地牵制了日军。日军每次碰到骑一师,必然吃亏,所以日军称骑一师为"马回子军"、"西北铁骑",对骑一师又气又怕又恼。
在各次战役中,由于豫东地势平坦,不易隐蔽,骑一师在作战中虽然行动敏捷,但骑兵目标过大,马匹损失较多,骑一师曾由青海补充战马500余匹,仍不足为用。一战区考虑到骑一师多次作战,伤亡较重,兵马损失较多,便于1940年5月调骑一师至豫中的叶县、舞阳等地休整。7月,又调骑一师至豫皖边界的临泉、沈邱两县。
(4)赴皖北抗日前线,直到战争结束(1940年7月一1945年9月)
骑一师于1940年7月调至晦泉、沈邱后,经过整编。改为骑兵第八师。为了便于指挥,有利于作战,骑八师取消了旧的旅、营建制,改为新的师、团、连编制。当时全师共编为3个团,1、2两个团为骑兵团,第3团为步兵团。此外尚有师直属营、连等。骑八师师长仍由马彪担任。整编后的骑兵师,仍属洛阳第一战区战斗序列,同时接受第五战区李仙洲集团军的指挥。
1940年8月,骑八师奉命赴皖北的涡阳、蒙城等县,任务是牵制津浦铁路蚌埠沿线的日军。当时日军在蚌埠一线为第60师团,还有伪军的两个师,与骑八师阵地对峙。骑八师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日军,破坏敌占区的铁路、公路、桥梁等。骑八师在皖北也增补了部分豫、皖等省的入伍青年,整顿和训练后,战斗力有所增强。
1940年9月发生的龙岗镇战斗,是骑兵师到皖北后的一次大的胜利。当时,骑兵师的工兵连和一个步兵连驻怀远县涡河北岸的龙岗镇,他们在此修筑了两道防御工事,并埋设了许多地雷。对日军构成极大威胁,日军便以大炮、坦克、装甲车配合步兵,围攻龙岗镇。骑八师的这两个连发挥地雷战的威力,用地雷炸毁敌人坦克,并利用工事,狠狠打击敌人。当时打死日军几百人、尸体狼籍阵前。交战正酣,忽见日军一面太阳旗倒下,马彪师长命令两个骑兵连渡过涡河,迂回袭击来犯龙岗镇之敌,"敌人惶惶溃退中来不及运走被我军击毙的日军尸体,便从每个尸体上割去一只胳膊,准备火化后送回国,在战场上,横陈的这种缺胳膊的尸体达三四百具。经过这次战斗,’马回子军’的声威传遍附近敌战区,敌军再不敢轻举妄动了"。
1941年夏,日军以优势兵力由皖北的寿县、凤台两县出发。三面包围骑一师。马彪分析当时的形势,判明日军出动是"扫荡",不是西进。因此,决定将骑兵师从怀远县的河溜集,蒙城县的双涧集等地移出,开赴阜阳、颖上沙河以北地区。敌人扑空后,便退回原据点。敌我双方之间无大的战斗。
骑兵师在皖北期间,曾与新四军彭雪枫部在黑夜中因不明真相而开战,双方受了一些损失。马彪任师长期间,骑兵师与彭雪枫支队双方有过联络和友好往来,彭雪枫派人给骑八师送过军衣布料,骑八师给彭部送过战马和枪支,还随时互通情报,共同对付日寇。骑八师为此曾受过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和战区来电报责备。以后,彭雪枫部开赴津浦路以东,与骑兵师联系中断。1942年夏,由于种种原因,马步芳决定撤换马彪的师长之职,以马步康接任骑八师师长。马彪曾面谒蒋介石,愿效法古代的黄忠,战死沙场,蒋介石假意嘉许并犒赏美币10万元。马彪拟成立骑兵纵队,但计划落空,于是离职闲居西安,后来被马步芳叫回青海。
从1942年夏马步康担任骑八师师长,到1943年底,骑八师归五战区指挥,几乎没有大的战斗。1943年至1944年之交,日军为打通平汉线,先是攻占洛阳,不久又攻打阜阳重镇。为了保卫阜阳,马步康骑八师奉命赴颖上一带,作为侧翼掩护主力部队,并参加了阜阳保卫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