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1924
共出二号
29
穆友月刊
北平
1925
30
新月
上海新月杂志社
上海
1925.10一1926.5
第一卷为月刊.1926年4月改半月刊
31
晨光周刊
广州
1925-
32
清真月刊
镇江
1925-
续表
序号
报刊名
创办人
创办组织
地点
发行时间(年、月)
备 注
33
中国回教学
会月刊
沙善余、
伍特公
中国回教学会
上海
1926.1一1929.11
34
中国回教学
会季刊
沙善余、
伍特公
中国回教学会
上海
1929.11
由《中国回教学会月刊》改名,只出1期
35※
伊光
王静斋
伊光报社
天津
1927.9一1940.6
抗战期问迁武汉、郾城、重庆等地,共出116期
36
伊旬
成都伊旬周刊社
成都
1928.4-1928.9
共出21期
37
新天津晓报
刘髯公
天津
1928-
38
新天津晚报
刘髯公
天津
1928-
39
新天津画报
刘髯公
天津
1928-
40
新人月报
刘髯公
天津
1928-
4I
文艺报
刘髯公
天津
1928-
3 下1刊
42
清真导报
杨湘丞
刘潜斋
四川
1928
共出2期
43
天方学理月
刊
马瑞图
广州
1928.10一1936
共出6卷
44
月华
马福祥、
马振五、
唐柯三、
赵振武等
北平月报报社
北平
1929.1一I948
旬刊。1937年迁桂林,改月刊;1944年迁重庆.1946年复刊改旬刊;1947年迂北平,改
月刊。新中国成立后改《回民大众》,旋停刊
45
清真铎报
白孟愚、
纳忠等
中国回教俱进会滇支部
昆明
11929.2一1949
刊行15期后停刊.
1940年复刊,月刊
序号
报刊名
创办人
创办组织
地点
发行时间(年、月)
备 注
46
穆光半月刊
穆光半月刊社
北平
1929
47
湟中通讯
马步芳
1929一
油印不久即停刊
48
回教青年月刊
傅统先等
上海回教青年研究社
上海
1929一1931
共出12期
49
陕西回教公
会月刊.
陕西回教公会
西安
1930-
50
成达学生会月刊
成达学生会学术部
北平
1930-
51
穆民
陈焕文
穆琵月报社
广州
1931.1-193 J.12
月刊
52
伊斯兰学生 杂志
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校刊
上海
1931.1一1935.8
不定期
53
伊斯兰青年
东北伊斯兰学友会(卷一)西安伊斯兰青年社(卷二)
北平
西安
1931
19334
卷一出2期
卷二出3期
54
北平伊斯兰
刘玉峰、
李韶忱
北平
1931
月刊
55※
正道
北平清真书报社
北平
1931.5一I946.12
原为追求学会主编,聿月刊,1934.I改月刊
56※
震宗报
唐易尘
北平
1931一1舛3.12
月刊j初创于19Z年,1931年改组,刊赣
另起。共出7卷
57
励进
北平
1931
58
伊斯兰学友
会丛刊
刘柏石等
伊斯兰学友会
北平
1931.11
半年刊
续表
序号
报刊名
创办人
创办组织
地点
发行时间(年、月)
备 注
59
穆士林
广东《穆士林》书报社
香港
1930
季刊
60
醒民
醒民月刊社
北平
1932
月刊
61
回 民
马斌
常德
1932
62
呐喊
南京
1932.9-1935.4
周刊
63
云南伊斯兰
画刊
云南
1932
64
边事月刊
马步芳
青海
65
回族青年
杨新民
中国回族青年会
北平
1933.1一1934.4
66
穆音
马大伦
常德
1933一I937
月刊
67
西北
北平西北公学
北平
1933一1936
月刊
68
开宗月刊
开宗月刊社
郾城
1933一1937
69
一OO周刊
马步芳
1933一
不久即停刊70
北平回教临
时难民救济
会特刊
王振海
王子馨
北平临时难民救济会
北平
1933.12
只出一期
7I
伊斯兰青年
西安伊斯兰派报社
西安
1933一1936.12
半月刊,本刊原由北平东北伊斯兰学友会
编印,自第2卷起改由伊斯兰派报社编印
72
东 光
泰安
1933
73
醒蒙月刊
桂林
1933
74
改造
中国回教改造杂志社
上海
1934
75
觉醒钟
北平西北三小
北平
1934
月刊,其出5期序号
报刊名
创办人
创办组织
地点
发行时间(年、月)
备 注
76
大道
穆华轩
南京
1934.3一1937
日报
77※
突崛
穆建业等
南京
1934.5一I945
抗战期间迁往庐山、芷江、重庆等地
78
人道
杨玉书等
上海
1934.6一1937
79
文化周报
杨松友等
甯尿
1934-1936
80
广西回教
广西回教刊社
南宁
1934
只出1期
81
成师月刊
成达师范出版部
北平
1934.4一1936.4
82
边铎
艾沙
南京
1934.3一1934.10
月刊
83※
天山
艾沙
南京
1934.10一1947
1934年10月由《边铎》改
84※
晨熹
刘伯余
南京
1935.1一
初为旬刊,自第二卷起改为月刊
85
伊斯兰
白寿彝
开封
76
大道
穆华轩
南京
1934.3一1937
日报
77※
突崛
穆建业等
南京
1934.5一I945
抗战期间迁往庐山、芷江、重庆等地
78
人道
杨玉书等
上海
1934.6一1937
79
文化周报
杨松友等
甯尿
1934-1936
80
广西回教
广西回教刊社
南宁
1934
只出1期
81
成师月刊
成达师范出版部
北平
1934.4一1936.4
82
边铎
艾沙
南京
1934.3一1934.10
月刊
83※
天山
艾沙
南京
1934.10一1947
1934年10月由《边铎》改
84※
晨熹
刘伯余
南京
1935.1一
初为旬刊,自第二卷起改为月刊
85
伊斯兰
白寿彝
开封
1935.1一1937.5
月刊。
86
华族周报
中华回教公会汉口分会
汉口
87※
昆仑
马霄石
青海回教促进会
西宁
1935一1942j
月刊
88※
古兰日报
杨松友
南京
1936一
由《文化周报》改
89※
回教青年月报
石觉民
南京
1936.3一1947
1940年4月迁兰州.改《回敦青年》月刊,1946年迂回南京90※
成师校刊
北平成达师范
北平
1936.4一1945
由《成师月刊》改.1939午迂佳林,抗战后迂回北平,五日刊序号
报刊名
创办人
创办组织
地点
发行时问(年、月)
备 注
91※
伊斯兰妇女杂志
何玉芬等
伊斯兰妇女协会
上海
1936.4一1945
不定期
92
回教青年
青海回教青年学会
西宁
1936
不定期
93
回民报
法捷三等
镇江
1936-1937
94
回教周报
回教周报社
南京
1936
95△
满州国的回教徒问题
伪满文教部教化司礼教科
长春
不定期
96
中国回教青年学会会报
王曾善
中国回教青年会
南京
1936.9-1937.4
共出3期
97
塔光
广州塔光社
广州
98
友穆
中国穆民交际会
汉13
1936
季刊
99
西北周刊
北平西北公学
北平
1936
由《西北》月刊改
100
中华回教公会陕西省分会月刊
中华回教公会陕西省
分会
西安
1936.2
出一期即停刊
101
西北一小校刊
西北一小
北平
1936
每年出10期
102
西北二小校刊
西北二小
北平
1936
103
昆仑中学校刊
昆仑中学
西宁
19".19柏
月刊
104※
回族文化
中国回族青年学术研
究会
北平
1937.7
序号
报刊名
创办人
创办组织
地点
发行时间(年、月)
备 注
105※
柳州回教特刊
广西柳州回教堂
柳州
1937
画刊
106※
清真世界
成都清真女子小学学生自治会新闻版
成都
1937
107
星 月
马耀武等
西宁
1938-1940
半月刊
108※
回教大众
沙蕾
汉口回教大众社
武昌
1938.2一1939.12
半月刊
109△
回教
马良、
刘锦标等
中国回教总联合会华北联合总部
北平
1938.4
月刊,丑伪刊物
110※
回教报
完捷三
中国回教宣传所(原名上海回教宣传所)上海
1938一1944
不定期
111
灿烂
海口
1938.8
只出一期
112
回教月刊
完捷三
中国回教宜、道所
上海
1939.8-1944
不定期
113※
中国回民救
国协会通告
重庆中国回民救国协会
重庆
1938-1939.9
114
回声
杨静仁、
鲜维峻
兰州
1938
共出2期
115※
中国回教救
国协会会刊
白崇禧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
重庆
1939.10一
半月刊。自1940年8
月i卷1期起改为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报》.从四卷起改为月刊。I945年停刊。1946年11月复刊,改为《中国回教协会会报》
116※
回声报
中国回民救国协会青年报务团
宜昌
1938.8
不定期
续表
序号
报刊名
创办人
创办组织
地点
发行时间(年、月)
备 注
117
昆友
穆建业
西宁
?一1947
1947年改为《昆仑报》
118
回民言论
孙绳武、
王孟扬
回教论坛社
重庆
1939.1一1939.7
分重庆版,兰州版,同年3月兰州版停刊。半月刊
119
回教论坛
孙绳武等
回教论坛社
重庆
1939.7一1941.6
由《回教言论》改
120
伊斯兰青年
中国伊斯兰青年会
重庆
1939.8一1943.5
月刊
121
绿旗
扬玉书
上海
1939.10一I94J
月刊
122※
冀中回民
马铁轮
冀中区回民抗日建国
联合总会
河北
1939
不定期
123△
回光月刊
满洲回教协会
奉天
1939.1一1940
目伪刊物
124
力行月刊
力行月刊社
重庆
1939.10一1943.5
125※
西北回民正论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西分会
陕西
共出4期
126△
回教周报
中国回教总联合会
北平
1940一1945
日伪刊物
127※
回教文化
中国回教总联合会
重庆
1941-1942.7
共出4期
128※
正道周报
韩道仁
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
河北
1941-1944
129※
正道杂志
韩道仁
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
河北
1941-1944
130※
回声月刊
邬白沫
回协广东肇庆支会
肇庆
J94I
131△
回教月刊(又名西北钟声)
西北回教联合会
厚和(
令浩和
浩特)
1942.9一J9".9
日伪刊物
序号
报刊名
创办人
创办组织
地点
发行时间(年、月)
备 注
132※
正源月刊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福建省分会
福建
1942一1943
133※
新穆民
汪浩、汪沛
突崛月刊社昆明分社
昆明
1943
共出4期134※
中国回教救
国协会安徽
分会会刊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安徽分会
阜阳
1943.2-1943.3
35※
穆声
北平
1943
36※
金字塔
桂林
1944.6
137※
阿尔泰
艾沙
阿尔泰月刊社
重庆
1944.4一1945.4
主要为新疆民族兼及回族
138※
成都清真八
寺董事会会
刊
成都清真八寺董事会
成都
1945
139※
流火
张玉良
刘希贤
西安
1944
进步文学刊物,出版期即被国民党查禁
140
清真铎报副刊
清真铎报刊
昆明
1945.11
不定期
141※
流火
张玉良、
刘希贤
西安
1944
只出1期,印技查封
142※
回教妇女
中国回教协会第二组
重庆
1945.I一
不定期
143※
丁嘤
北平
1945年复刊
144※
通讯
重庆伊斯兰同学会
重庆
19457
145※
近东通讯
马天英,
马琳
中国驻埃及公浚馆
埃及
开罗
19457
编者自费出版原名
《会刊》序号
报刊名
创办人
创办组织
地点
发行时问(年、月)
备 注
46※
真光
成都清真寺
成都
1945
147
复光
吉林
1946
148
东北回教周报
长春
1946
149
广州回协
回协广州支会
广州
1946
150
伊斯兰报
韩道仁
渤海区回民协会
河北
1946一1949
由《正道周报》改
151
伊斯兰通讯
中国回民青年会上海分会
上海
1946一1947
共出2期
152
伊理月刊
张兆理
汉It]伊理社
汉口
1946.8一1948.8
153
回声月刊
买韵公
新乡
1946.5一1946.11
共出8期
154
回民青年
中国回民青年会
南尿
1946.5一1947.9
由重庆《伊斯兰青年》改,共出3期
155
会报
中国回教协会第三组
南尿
1946一I948
由《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报》改
156
西北通讯
马振武
南京
1945一1949
共34期,1949年迁兰州,至兰州解放停刊
157
回坍
中国回教协会北平分会
北平
1947.3一1947.6
月刊
158
天 山
仝道章
国立复旦大学回教同学会
上海
只出1期
159
天山月刊
广禄
南京天山学会
舟尿
1947.10
分汉潍两版,有回族内容
160
月华周报
月华报社
北平
19478一19483
161
昆仑报
马海佐
西宁
1947一I949
周刊.由《昆友》改序号
报刊名
创办人
创办组织
地点
发行时间(年、月)
备 注
162
回民青年
江苏六合同民青年联合会
六合
1947一1948
共出11期
163
古尔邦
古尔邦月刊社
北平
1947.7
164
回族文化
马次伯、马力克
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
南尿
1948.1
165
回族文化
中国回教协会第三组
舟尿
1948.7
季刊
166
伊斯兰通讯
清真铎报社
昆明
1948.8-1949.9
共出38期,周刊
167
伊联
刘有强
伊斯兰联谊会
北平
1948
报纸,8开
168
回说
成都回说杂志社
成都
1948.12
169
中国回教救
国协会第一
届全体会员
代表大会特
刊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
南京
1949.8
只出一期
注:本表据邱树森《中国回族史》下册第957-966页《中国近代回族报刊简表》提供资料及笔者搜集新增的29种报刊资料综合统计编成。序号后有"※"号者为抗战期间创办及抗战前创办、抗战期仍出刊的报刊;序号后用"△"标出的是日伪刊物。
回族报刊进行的抗日宣传,早自"九·一八"事变后即已开始。事变发生不久,由北京宣内回回营民铎中学抗日救国会创办的《醒民》杂志,先后发表《抗日的决心及觉悟》、《失去东三省的责任哪个顶》、《不抵抗主义与亡国主义》等文章,表达了回胞反对国民党妥协退让和抗日爱国的立场。在回族文化界颇有影响的《月华》杂志,于1932年1月第4卷7期发表《国难期间伊斯兰人应有的呼声》:"中国自东北事变以来,已至国人存亡立决之时,我们为伸张正义,为保护自己的生命,不能不协力灭此残害人类的倭奴,倭奴灭,则东亚和平可望,世界和平可望。"并倡导"在中国现在大难临头的时候,我男女教友,都应持一种勇敢奋起的精神,为爱正义、爱国家、爱宗教,而从事于援救国难的工作,至于办法,如抵制日货,筹集款项,军事训练。我伊斯兰人民应及早起来挽救这大好的东亚土地,保护中华古国的荣光"。《成师校刊》在1936年8月第3卷第24期一篇关于世界伊斯兰教现状的文章,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利用的阴谋进行了揭露:"东京回教事务所的成立,日本朝野人士的提倡回教,拥护回教,1932年日本消息的官费出版,以及去年《古兰经》的印行,东京回教大学的酝酿,满洲回教协会的成立,这一切事实的表现,都证明日本帝国主义在利用回教民族!"1935年《突崛》第11至12期合刊的《突崛论坛》上,载有《敬告华北回胞》一文,指出:"自塘沽协定后,华北局势即已转变,荆刺载道,疮痍遍呈,奸人为祸,傀儡作祟",呼吁"华北教胞,亟应辨真敌人之面目,努力于环境之对抗",以"效命于国家,尽忠于宗教"。以上事实说明,富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回族同胞,早在日寇侵华之初,就通过报刊揭露侵略者的罪行和阴谋,宣传和动员广大回胞识破敌人奸计,同侵略者进行斗争。抗战爆发后,回族报刊通过宣传,在思想舆论上同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西北、西南等大后方主要城市如重庆.成都、西安、兰州、西宁、鸟鲁木齐、昆明、桂林以及孤岛上海、香港等地,先后迁来或创办了一批有影响的回族报刊,这些刊物几乎都将揭露日寇侵略罪行,唤起同胞投身抗日救亡的宣传鼓动放在首要位置。概括起来,抗战期间回族报刊的抗战宣传按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揭露日寇侵略罪行,唤起回胞抗战。日寇入侵给全中华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对回族同胞也是欺凌杀戮、毁寺破校无恶不作。日寇声称爱护伊斯兰教,却使许多清真寺毁于战火,《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在创办初期,连续刊登《山西私立清真崇实中学被敌焚毁录》、《成都清真东寺被毁记》、《绥敌焚毁五原清真寺》等文章,《伊光》第99期《日本轰炸西安同民区》,类似这样的报道,及时揭露了日寇侵略对回族人民犯下的罪行。因此,不少刊物号召和呼吁回族同胞坚决抗日,如《突崛》杂志在"七菲?事变当月就发表了《从"九·一八"谈到卢沟桥事变的重要性》、《告回族青年》等文章,大声疾呼:"全国的同胞们,事急矣!国危矣!大家快起来","与敌人作殊死斗,还我河山,救亡图存,就此一举。"《月华》杂志从抗战开始一改往日不大议论国事的态度,在第10卷1期复刊词中明确提出"唤起教胞做具体的抗敌工作"为其今后的主要工作,并坚持以激励回民之国民气节,发扬回教杀身成仁之抗战美德,说明抗战建国必成之理由.联络回教世界,得到国际同情,予侵略者以政治上、经济上打击为立论原则。《成师校刊》在5卷1期复刊词中生动地记述了在日寇的魔爪下,全校师生逃离北平流亡广西的辛酸历程,表示"在抗战的当中,一切都为抗战而服务"。从该期开始,每期都有关于抗战的文章。战争初期创刊的《回教大众》在发刊词中表示:"在这个全面抗战,也就是全民族抗战的今日的中国","我们要使得更广大的回教大众都踊跃动员,让他们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献身民族,同时唤起世界回教大众对我们的同情和援助,所以我们办一个回教刊物大声呼号,这是我们发行本刊的第一意义"。应该说这样的态度,代表了当时回族报刊的基本立场和追求。
一些政治、军事人物及民族上层、宗教领袖和回族学者发表谈活,撰写文章,对于宣传抗日、动员回胞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蒋介石《对全国回民的训示》和《对回教代表的训词》,一方面不承认回族为一个民族,一方面又肯定回族同胞"身体强壮,勇敢善战,在全国民众中亦甚杰出,尤其是有坚定的信仰与团结的精神,至为可以称述的民族优点",表示"政府要与回教共同努力,上下一心",抗敌救国。白崇禧在《回民言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回教大众》、《回教青年》等刊物上发表的《敬告全国回教同胞》、《全面战争与全面战术》、《抗战的新形势》、《动员回教精神》、《反侵略与回教文化》、《兴教与救国》、《中国回教与世界回教》、《民族解放战争中回胞应有的觉醒》等文章,以及孙绳武、王梦扬、纳润章、马宗融、马学仁、薛文波等名流学者和知识分子撰写的大量文章,对于宣传和鼓动回民抗战都有积极影响。如《回教大众》创刊号上发表的《要用信教精神挽救中国民族的沦亡》一文,提出:"我们是回教的信徒,同时也是中国国民,既然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一员,所以要一方面发扬宗教的精神,一方面要对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负起相当的责任。因为本身和中华民族有了密切的联系,那么民族的生存,就是本身的生存,民族的灭亡,就是本身的灭亡,所以要团结精诚,坚定意志,去求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务使中华民族能够不断地在世界上繁荣滋长。"由于这些人物的特殊地位和巨大影响,他们的言论和文章,对于回族同胞行动起来抗日救国,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推动作用,从而有利于回胞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及承认回族为一个民族、主张回族拥有民族自治权等民族政策,对于团结动员回族同胞积极投身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对回回民族问题的研究,先后由西北工委负责起草的《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及一批研究文章,特别是在李维汉主持下写成的《回回民族问题》,对于宣传抗战、动员回民开展抗日救亡产生了积极影响。正是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和党的民族自决、自治政策感召下,全国各地各阶层回胞积极投入这场民族解放的抗日救亡运动。回族报刊的抗战宣传也是这一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1940年8月《突崛》第50期刊登的《教刊巡礼记》一文所写的:"战争,使得多少人紧张起来,使得多少落伍者跑上前去,使得进步的过程骤然缩短。大战三年,不论是哪个角落里,只要在中国的土地上,都洗去了污脏的面庞,清俊而坚实地呈现在时代之前。我们检讨三年前之过去,看看抗战中的成绩,不说是哪一方面,中国伊斯兰民族的进步是飞快的,令人高兴的。回教刊物这三年中的成长,的确不亚于战前的一个长时期。"这个评价,是朴实而中肯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