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抗战必胜、渴望和平和向往美好的新中国的愿望溢于言表!沙蕾不仅创作了大量抗战诗歌,而且他还从事小说创作。1934年他的中篇小说《热情交响曲》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1946年,他在《文讯》月刊上发表了童话《小莎文的遭遇》和中篇小说《幼小的灵魂们》。
像沙蕾这样以诗歌来揭露敌人、启发民众团结抗日的诗人和作品,在当时为数不少。如《回教大众》上先后刊登过《我们要热烘烘地去死》、《唐官屯》、《前进哟,伊斯兰大众》、《伟大的征战者--穆圣》、《召唤》、《挥起正义的利剑》、《我那北方的家》等,都是这类作品。再如陈竹如《送任君振华赴绥筹组回协分会》诗四首,也反映了坚决抗敌的立场已排成一个不可散的行列!
来吧,你飞机,你大炮,你坦克车、毒弹和其他的威力!
我们的步伐是只有向前,
我们的英勇将使侵略者的武器沉默,中华民族是不会永给人欺凌的!
瞧着吧,倒底谁使谁屈膝。别在暗处饮泣别在暗处饮泣!
公理被暴力撕碎了!和平是由战神掌执!别再作弱者的酸态!让我们清醒地站起,
予侵略者以不敢仰视的突击!
我们没有悲哀
把我们的头胪堆成钢铁的堡垒,把我们的碧血洒成汹涌的怒海;我们负驮着沉痛的记忆.
我们开垦着光荣的未来:我们没有悲哀--
当我们的热情还未燃成灰。
看我们步履的姿态是何等雄巍,看我们射击的当儿是何等自在;我们在揭开崭新的时代,
我们在宣判暴徒的死罪;我们没有悲哀--
我们的热情既永不变成灰。
诗人以不屈的精神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表达了抗战到底消灭敌人的坚定信念。
他在《在火药中我们诞生了》中写道:
忍住阵阵的剧痛啊,别让我们的意志下沉!在弥天的炮火中,
瞧,一个独立,自由的东方巨人在诞生!
诗人抗战必胜、渴望和平和向往美好的新中国的愿望溢于言表!沙蕾不仅创作了大量抗战诗歌,而且他还从事小说创作。1934年他的中篇小说《热情交响曲》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1946年,他在《文讯》月刊上发表了童话《小莎文的遭遇》和中篇小说《幼小的灵魂们》。
像沙蕾这样以诗歌来揭露敌人、启发民众团结抗日的诗人和作品,在当时为数不少。如《回教大众》上先后刊登过《我们要热烘烘地去死》、《唐官屯》、《前进哟,伊斯兰大众》、《伟大的征战者--穆圣》、《召唤》、《挥起正义的利剑》、《我那北方的家》等,都是这类作品。再如陈竹如其一:
战云弥漫遍中华,异地萍飘处处家。塞北关山片征急,频挥离泪听悲茄。
其二哀号遍地不能看,大地神州几处丧。万呈血腥烽火急,祝君双手挽狂澜。
此类诗作还有萼楼《赠征兵委员长孙子衡先生七绝四章》,
其第四章为:
欲抒国难要兵强,子弟从戎投笔忙;训练勤加成劲旅,长驱倭寇到东洋。云南昆明人马聪,字伯安,早年即参加反清斗争、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抗战爆发后,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卜,抗日怒潮不断高涨,国民党在此危难关头却内部矛盾重重,互相倾轧,战场上节节败退,使大片河山陷于敌手。马伯安亲眼目睹,悲愤交加,写下不少针砭时弊的诗篇,其中有诗写道:"卒谈卫国弃边防,御侮谁人死战场?灞上戎军儿戏事,危亡无计系苞桑。""聚敛术工民已穷,横流溃决遍西东。人心久已无是非,正义何曾有佞忠。""铸成大错谁尸咎,竖子原来未足谋。太息贾生空陨涕,何如击楫多神州。’纷纭聚讼袭无皮,郑玉当权事可知,屠狗功名成乱世,谁从燕市觅奇儿。"抗战刚一胜利,蒋介石即准备打内战,消灭异己。马伯安有感而发,于1945年10月10日写下《杂感八首》,抒发了其忧国忧民的感慨之情。如:
恶例一开潜祸根,政权更迭到并吞。谲而不正成何事,大难滔滔未忍言。八年全面抗战为生存,无量牺牲难计论。民力已殚曾莫补,可怜无处定惊魂。民为邦本古无争,不信愚民事可成。秦政力征图统一,谁知篝火听狐鸣。马伯安的遗著有《伯安吟草》、《雪泥鸿爪》等。从30年代开始,回族作家创作的小说陆续问世。除沙蕾外,沙陆墟是一位擅长古典小说的文学家。1937年冬,家乡沦陷,他参加了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被推选为总务部长,赴江西南昌。次年,他到福建武夷山,找到中共闽浙赣边区特委,参加了抗日工作,不久,他担任《闽北日报》、《南方日报》、《民主报》的编辑、主编和总编辑工作。他的第一部小说《岳传新编》在《闽北日报》连载,小说以岳飞抗金事迹为内容,这在国难当头的抗战时期,对于鼓舞人们的抗敌爱国热情,具有重大意义。云南作家白阶平,撰有反映云南名族人民劈山开岭修筑滇缅公路的小说《跨过横断山脉》,以及表现当时民间马帮翻山越岭、运送抗战物资的小说《驿运》等,曾受到文学巨匠巴金、沈从文先生的推崇,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影响。
穆青是著名的回族报告文学作家,他1937年参加八路军,从事报纸编辑、文艺等宣传活动。1940年到延安参加八路军政治部办的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半年后转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2年任《解放日报》记者,开始了通讯和报告文学的写作,9月在《解放日报》上发表《雁翎队》一文,宣传报道敌后抗日游击队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还有反映抗日军民斗争生活的通讯《夜之度》、《夜船》等。一些回族报刊也经常刊登与抗战宣传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回教大众》就曾刊登过小说《勇士日记》和一出叙事独幕剧《回民的怒吼》。
回族学者和作家马宗融是四川成都人。早年留学日本、法国。先后任复旦大学、广西大学教授,并从事翻译著述。抗战爆发后,回成都任四川大学教授,是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五位常务理事之一。倡议组织"回教文化研究会"。1940年马宗融兼任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他是发起和倡导研究中国回族文学和文化的先驱者之一,更是促进推动研究抗战时期回族文化的第一人。在他倡导下,1939年在重庆成立了"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回教文化研究会,"第一批会员多为回汉文化界知名人士。《新蜀报》发表社论指出:"足见该会旨趣,在打破回汉门户,冶民族文化于一炉,发扬光大,以促进抗建伟业。在他约请下,老舍、宋之的合写了表现回汉团结抗战的话剧《国家至上》,影响巨大。他撰写的《抗战四年来的回族文艺》一文,全面评析了抗战以来回族和非回族作家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以及回族和伊斯兰的各种刊物,不失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系统概述回族文学的力作。1944年以后,他更坚决地投入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斗争,积极参加复旦大学教授们的民主运动。
回族民间文学富有民族特点和生活气息,各地民间流行的故事和传奇不少。许多故事和传奇记述了回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以及回民反抗阶级压迫、除暴安良、抗击侵略者的内容。《红军三过单家集》等故事,是至今流传于宁夏回民区的革命故事。红军长征经过宁夏固原、银南地区时,与当地回民结下深厚的友谊,也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三过单家集》讲的是1935年红军三过西吉县回民村庄单家集的故事,内容主要有红军尊重回民生活习惯、帮助回民盖房、建立回民自治政府的情景,特别是毛泽东路过单家集的情景。《彭老总在宁夏回民区的故事》,通过《一个小茶壶》、《地窖里》和《"彭老总来信了"》三个小故事,讲述了彭老总与回民的深厚情谊。《红军在银南的故事》则通过《保护清真寺》等几个小故事,讲述了红军英勇作战、军民共同战斗的情景。
民谣和叙事诗为回族人民所擅长,如流行于甘、青、宁、新一带的"花儿",其唱词是一种口头诗歌,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回族劳动人民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为西北回民所喜闻乐见。驼运业是北方回胞的一项生计,在日寇入侵、国破家亡之时,这些驼户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有一首在新疆流传的《驼户日月难》,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他们的艰辛与无奈:
驼户的日月难,自做吃来自做穿。挨饿受冻鞋跑烂,还得自己连。头发千条线,自己梳来自己辫。困乏身子懒,毛盖子锈成毡。好不过春月天,好不过春月天。遍地的青绿惹人烦。
抬头见哀雁,两眼泪不干。
不提家眷还倒好,提起倒把心搅乱。好不过夏月天,好不过夏月天。
太阳出来照西山。
织不完的毛口袋,补不够的骆驼鞍。渴得咱头发昏,晒得那石头烂。
驼驼只是把毛脱,咱把身上皮脱干。好不过秋月天,好不过秋月夭。
庄稼熟了人喜欢。
只怕骆驼又起场,一天两搬鞍。
跟上掌柜连夜转,又不知道走哪边?站大了半夜歇,站小黑了水。
忍饥挨饿得了病,想家千里路遥远。好不过冬月天,好不过冬月天。
天气寒冷雪满滩。
冻得咱们肉皮绽,跑得咱们两腿酸。房子搭起来,动手快和面。
肚子哄饱睡,早歇早安然。
五更起来抓骆驼,贼打火烧又是喊。驼户的日月难,一年四季不得闲。哎哟哟,驼户的日月难,一年四季不得闲。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回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他们还创作了革命歌谣来表达自己热爱人民军队、坚决抗击日寇的心情。如表现热爱人民军队的《盼红军》:
日日想,夜夜盼,盼和红军早见面.;只要见了红军面.喝碗凉水也心甘。天塌地裂头可断,盼望红军心不变。
表现根据地回族妇女翻身得解放的《妇女翻身歌》:
中国要抗战,八路军到前面,组织起妇联会,我才把身儿翻。
《抗日少年》是一首反映"阿哥们抗日上前线,尕妹们家里生产"的抗日歌谣:
老牛恶虎兔儿年,日本鬼子他侵犯中原;阿哥是英雄上前线,尕妹妹。听阿哥唱个抗日的少年。
回族人民是一个热爱艺术的民族,曾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在抗战时期的中国艺坛,也涌现出不少艺术人才,他们在各艺术领域都取得突出的成就。如穆云谷、李诚斋、石炽君、刘芷清、马骀等抗战前后著名的画家;穆紫岩、穆大愚是著名书法家;答秀升、刘振之、曹金藻、刘景光、张永真则是阿文书法家。天津回族画家刘芷清在抗战时期以腕疾为由,拒绝为日寇作画,故有"忠贞画家"之誉。戏曲方面,回族艺术家尤多,如京剧老生演员有天津人王庚生,北京人马连良、哈宝山及女演员华玉凤;花脸演员北京人侯喜瑞、马洪保;旦角演员雪艳琴等都是很有影响的表演艺术家。其中,马连良创立马派艺术,侯喜瑞创立独树一帜的侯派艺术。在地方戏剧中,武昌人尹春保是汉剧生角演员;云南昆明人王树萱是滇剧艺术家。江苏南京人王苹是著名电影演员,读高师期间,曾参加独幕剧《压迫》、《女神》等演出,毕业后任教期间,参加左联领导的"磨风剧社",排演易b生的名著《娜拉》,开始了演员生涯,曾在话剧《罪犯》(又名《谁之罪》)、《大雷雨》、《母亲》、《武则天》、《罗密欧与朱丽叶》、《北京人》、《家》、《清明前后》、《草莽英雄》中担任女角。抗战胜利后及新中国成立,王苹仍从事电影演员工作,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副厂长。山东人张平少年学徒时参加业余剧团。1936年在上海救亡剧五队,演出过《放下你的鞭子》、《广州暴动》、《血祭上海》等剧。解放后继续从事演艺工作。在曲艺、杂技方面,清末评书艺人马诚方是北京著名评书艺人,其子马德禄为著名相声艺人,被称为"相声八德"之一。至今健在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生于1914年),14岁随父马德禄学艺,后拜周哈谟为师,会说、学、逗、唱各种类型二百余段相声,并自编自演。他的表演淳厚、灵俏、风趣、幽默,深受观众喜爱,当时在京津一带就声誉很高。四川成都人贾树三是竹琴艺术家;北京人王文礼、王雨田是著名杂技演员。著名魔术师马守义,河北人,后寓居武昌。擅长大型魔术表演。抗战爆发后,他经常通过魔术表演宣传抗日思想。1938年6月,在蒙藏、回族各界于汉口举行的欢迎世界学联代表会上,马守义表演了三套抗日魔术。第一套变出一只和平之神--鸽子;第二套变日本国徽为一套万国旗,表示全世界人民团结反对日寇;第三套变出一面用英文写的"爱好和平的人起来,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斗争"的旗子。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有反映回汉团结抗战的文艺作品,如由宋之的、老舍合编的四幕国防话剧《国家至上》,就以回汉两族协力抗战为内容。该剧演出者郭沫若、郑用之,导演马彦祥,由张瑞芳、余师龙、钱千里、孙坚白(回族)等演员出演。该剧"作风手法别具一格",不仅由著名文化人参与和著名演员演出,而且,为了加强宣传效果,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大力支持,并于1940年4月5日起,在重庆国泰大戏院开始公演。该剧在重庆首演后受到热烈欢迎。后来,该剧在昆明、成都、大理、兰州、西安、桂林以及香港等地上演,得到各地回协的支持和帮助,在回族人士中影响很大。这个话剧是中国现代第一次以戏剧形式反映回族人民斗争生活的作品。这幕话剧的创作和演出,也正是抗战期间回汉团结抗日救亡的一段佳话。
我们从上述抗战时期回族文学和艺术发展的一些片断中,深有关回族艺术的部分内容据切感受到回族同胞的殷殷爱国心和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图存、顽强抗日的不屈精神。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