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国立中学 > 国立二十一中 > 内容正文

国立二十一中改为江苏省立连云中学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整编   2017-05-16 10:35:03

  国立二十一中改为江苏省立连云中学

  原江苏省立连云中学前身为1942年3月抗战时期在安徽太和县创建的苏鲁豫皖四省边区临时中学。9月,奉民国教育部令,更名为国立第21中学。日本投降后,1946年6月,国立第21中学迁回徐州,由于时任江苏省民政厅长王公玙先生的努力争取,7月24日,民国江苏省政府批准国立第21中学更名为江苏省立连云中学,王公玙还极力推动将学校迁至连云港,恰逢此时"日华酒精厂"(日本开办)停办。这样,暂驻徐州的省立连云中学便搬迁墟沟,利用其厂址建校招生办学。1947年夏高、初中同时招生,校长李简斋。1948年继续招生。解放前夕,全校已有9个班,约400名学生,是一所省属完全中学。

  解放后,新海连特区政府任命连云市委书记李葵元兼连云中学校长。1949年春,因革命形势需要,高中部学生全部入新海连特区建国学校学习。

  抗战胜利后,所有机关学校尽皆恢复。国立二十一中学生,多为徐淮子弟,当时渴望东返。王校长为解决学校复员回徐州的交通问题,乃电商陇海铁路管理局局长陆福廷(原系黄埔军校第一期战术教官),蒙允拨一专车,乃于1946年夏迁往徐州。旋奉教育部令:将国立二十一中学改为江苏省立连云中学,暂住徐州。其他省籍同学复员到各省中学。

  1947年夏,江苏省立连云中学开始在连云港、徐州两地同时招生。第一学年在连云港招了两个高中班、三个初中班。第二学年招高中、初中各两个班。到1948年11月,连云港解放前夕,全校已有9个班,约400名师生,因学校还没有全部搬迁,校本部仍在徐州。在连云港墟沟的分部连云中学由教导主任孙杰主持工作。

  1948年11月7日,新海连地区解放以后,经新海连特区教育科统一调整,高中部学生全部考入新海连特区办的建国学校(培养革命干部),初中部转入新海中学初级中学。1948年12月徐州解放,还有一个高中班合并于徐州第一中学。至此,江苏省立连云中学终止。

  连云中学简介

  原江苏省立连云中学前身为1942年3月抗战时期在安徽太和县创建的苏鲁豫皖四省边区临时中学。9月,奉民国教育部令,更名为国立第21中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廿一中学迁回徐州。国民党省政府民政厅厅长王公玙,看到家乡没有高级中学,积极主张将国立廿一中迁到连云港地区,改名为“江苏省立连云中学”,因为王厅长是墟沟人,就利用墟沟依山傍海原日本侵华时开办的“日本酒精厂”近百间厂房和办公楼作为教室、宿舍,因陋就简地办起了省立完全中学。

  1947年夏季连云中学开始在连云港和徐州地区同时招生,第一学年招了两个高中班,三个初中班,第二学年招高中班、初中班各两个,到连云地区解放前夕,全校已有九个班,约400名师生。因学校还没有全部搬迁。校长仍在徐州坐镇本部,只来到墟沟向师生讲过一次话,在墟沟主持教学工作的全靠教导主任孙杰和他的爱人刘自禾(音乐老师),总务主任陈宗王卜,会计孟宪瑞,语文老师徐鉴方,周老师,数学老师孙杰(兼),赵世序,英语老师孟雄飞,教地理的吴老师,还有管教务的王士超老师等,大多是北师大、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的毕业生。教学能力很强,但只限于文科教学。理化因无教师,迟迟没有开课,由于是总务主任兼体育教师,所以,学校的文体活动搞得很活跃,经常举办校报和演讲比赛,组织篮球比赛,男球队名曰“洛日”,女球队名曰“海英”,经常比赛,有的球员还被选拔参加市“试试看”篮球队。[

  1948年11月7日连云港地区解放。解放前夕,连云中学大部分师生都跑到连云港码头,准备乘轮船南逃,但未能上船,一部分徐州籍学生,从陆路逃往江南上了无锡梁溪中学,未走的高中学生不到20人,初中不到一百人。解放没几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学校就复课了,当时的连云市委书记李奎元兼任校长,专职派校干部徐杰为教导主任,后升副校长,并从山东解放区调来一批老师,教学走上正轨,突出了革命思想教育,到学期结束,经全市统一调整,高中部学生全部考入新海连特委办的建国学校,培养革命干部,初中部转入新海中学等初级中学,省立连云中学中止。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