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创兴,又名刘竖仁,字力兴,1919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朔县西部山区黄土坡村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7岁时在家乡私塾读书,10岁在朔县县城上高小,16岁考入山西省立云山中学,18岁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大学。刘创兴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学业优异,练有一笔好字,竟能双手开笔,同窗好友无不钦佩,是朔县西山一带有名的“才子”。
刘创兴在就学期间,正值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他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总结经验教训,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使他更进一步提高了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有了较深刻的理解。1936年,他利用寒假之机,参加了太原牺盟会训练班的培训,后去繁峙县担任了三个月的村政协助员,开学后又继续返校就读。
1937年5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的白区党代表会议,刘少奇在《关于白区的党与群众工作》的报告中阐明了今后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方针,并指出:“除开日本帝国主义与汉奸统治的区域外,我们对于国民党政权及其军队在根本上不采取对立的政策,我们进行民主运动,领导群众运动,推动与督促国民党政权实行民主的改革与实行抗日,并批评他们的一切错误,但对于国民党中个别的亲日分子,投降日本、压迫民众,仍然应采取坚决打击的政策。”张闻天在这次会议上也阐述了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刘创兴通过学习,分清了是非,提高了思想认识。这次重要的会议,对刘创兴正确掌握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政策,肩负起抗日战争的重任,起了重要作用。
1937年7月,刘创兴在山西大学学习期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毅然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抱着满腔救国之志,弃学归里,献身抗日,参加了村里的抗日救亡活动,发展革命力量,开展对敌斗争。同年10月,刘创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10月,刘创兴积极参加了原朔县四区动委会工作,由于他有知识、有文化、抗日热情高、工作责任强,后调入朔县动委会宣传团,他与其他宣传员一道,深入朔县西山地区各个村庄,以召开会议、书写标语、教唱抗日歌曲等形式,大力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主张以及动委会的职责任务,号召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参加抗日。在刘创兴的宣传鼓动下,朔县的许多有志青年加入了抗战行列。从此,朔县山川、创兴的家乡抗日烈火越烧越旺,抗日活动在朔县大地疾风暴雨地发展起来。不久,刘创兴又被组织安排到朔县青年抗联救国会担任秘书。
1940年9月,上级为了开辟朔县同蒲铁路以东地区的工作,朔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成立路东办事处,刘创兴任办事处主任,他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各个村庄,建立健全了村政权组织和群团组织,团结各阶层人士,扩大统一战线,组织武装力量,打击和消灭敌人,很快打开了路东地区的工作局面。
1941年5月,刘创兴被调到朔县抗联会任主任,由于他革命意志坚定,对敌斗争英勇,抗日战绩出色,在当地影响颇大,使日军恨之入骨,曾悬赏通缉:“谁能把刘创兴缉拿归案,赏大洋一千五百元”。5月下旬,密探带着日军包围了刘创兴的故乡黄土坡村,因为没能捉拿到刘创兴,焚烧了他家的全部财产。10月间,他在平鲁区青杨沟村执行任务时,被当地叛徒高儒发现,从朔县城带上日军多人,包围了刘创兴的住处,在突围中刘创兴不幸中弹,光荣献身,年仅22岁,后将遗体运回黄土坡村埋葬。
刘创兴烈士为之奋斗的理想,终于在他牺牲四年后实现了,1945年8月10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朔县得到了解放。
1951年,朔县人民政府为了缅怀先烈,景仰生平,表彰业绩,传诸后代,在朔县县城中心地带修建了“塞北烈士纪念祠”,为刘创兴烈士立碑造册,以示永志不忘。正是:
浩气贯洪涛,英雄功著塞外,
碧血染桑干,烈士名垂千古。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