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10—1942.7)
韩五,又名王潘伍,男,蒙古族,1907年10月15日出生在土默特旗水涧沟门(今属默特右旗)小沙尔沁一户贫寒的蒙古族家庭。因他在兄弟间排行第五,父母为他取名为“五”。为生活所迫,他年仅7岁就开始上山打柴,十来岁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22年,15岁的韩五告别了亲人,离开家乡,开始了长期的闯荡生活。最初,他投身行伍,先后混迹于阎锡山的晋军、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傅作义的部队。1932年,他从傅作义驻绥远小校场的部队中拉出一个排上了大青山,不久溃散。后来,他加入了德王把持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保安队,参加了著名的百灵庙暴动,但最终又回到了德王手下。这时,屡经挫折的韩五下定决心,要组织一支蒙古族自己的武装。抗战初期,他先后两次招兵买马,拉起一支二三百人的队伍。1938年夏,在日伪军的军事压迫下,他被迫将这支武装编入伪西北边防自治军,后该军二、三团编为塞外防共自治军第二师,简称防共二师,驻防厚和至包头之间的铁路沿线。
正当韩五受制于日军而感到内疚与苦闷之时,中共地下党员奎璧、贾力更、李森等及时帮助了他。在他们语重心长的劝导下,韩五受到了启迪,思想豁然开朗,心中充满了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的渴望之情。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代表的到来,使他的希望变成了现实。从此,他投身于抗日救亡斗争,迈出了人生道路上新的一步。
为适应抗日救亡斗争的需要,韩五请求大青山支队领导派政工干部进驻自己的部队,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以整肃军纪,改造队伍。组织上先后派于源和赵诚、吴健勋前往察素齐协助韩五开展工作,使部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韩五也从中受到了教益。
此后,经中共绥中特委书记杨植霖、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政治部主任彭德大等进一步工作,韩五的思想觉悟有了较大提高。他信守承诺,诚心诚意地为抗日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从1939年至1940年,韩五想方设法多次帮助根据地解决武器弹药、粮食被服等供给困难。他曾以部队扩充兵员为名,从京、津等地为我军购买轻机枪三挺、步枪近百支、子弹数万发。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由步兵转为骑兵时,他先后从包头购买马装具200副,支援了骑兵建设。我军急需换装,他从北京买来大批黄布,几经周折送到万家沟。在他的掩护下,察素齐的公和茂和义长永粮店成为我地下工作的隐蔽点和物资转运站,大青山物资筹备委员会的同志们在南平川筹集到的物资都运往这里,然后转送根据地。他还及时向我军提供军事情报,有力地配合了大青山根据地军民的反围剿斗争。在韩五的指挥下,防共二师官兵与我军配合默契,为我军开辟与巩固抗日游击根据地创造了便利条件。经过斗争实践锻炼与考验,韩五的思想日趋成熟,跟着中国共产党闹革命的立场更坚定了。
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很好地执行隐蔽政策,未能很好地掌握伪军工作的策略和方法,韩五及其所部的活动越来越引起日军的注意和怀疑。
1940年5月5日凌晨,日军突然包围了察素齐和毕克齐,防共二师大部分官兵被缴械。30名连以上军官和180多名士兵被转押于厚和警察局和警察学校。韩五与吴健勋等机智地逃出察素齐,幸免于难。7月初,为营救被捕官兵,韩五冒险前往厚和(今呼和浩特市区)。结果,当天深夜,敌人就将连以上军官20余人枪杀于哈拉沁沟口,并将韩五软禁起来。数日后,由于韩五拒不招供,又无确凿证据,敌人只得将他释放。
1941年春,韩五摆脱了敌人的监视,公开打出了抗日旗帜,在水涧沟门等地重新组织武装,召集旧部,吸收爱国青年入伍。不到一个月,就组织起一支40多人的队伍。同时,很快与杨植霖、于占彪取得了联系。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十分关心这支队伍,支援了部分武器,并派人前来协助韩五做领导工作。
在1941年至1942年间,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曾配合我军在京绥铁路沿线多次与日伪军作战,颇有战功。同时,韩五利用各种关系,巧妙地分化瓦解敌人,尤其是争取地方伪保安团长、伪乡长、伪村长同情抗日,使他们为抗日做了一些工作。
对于韩五率众抗日,敌人恨得要死,一面派遣特务侦察韩五的行踪,一面设法收买这支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妄图从内部搞垮这支年轻的抗日武装。韩五曾数次遇险,但他临危不惧,机智地化险为夷。
1942年7月的一天,韩五率部转战到白只户村,在村西的民安庙内休息时,被隐蔽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奸细杀害,时年35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