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1913—1937),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政治委员。
原名邓晓村,笔名碧天氏。1913年2月13日出生于吉林省双阳县佟家乡太阳岭村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1927年考入双阳中学。1930年考入吉林省一中。上学期间,受进步教师的影响,阅读了大量的鲁迅、高尔基的作品及《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纷纷组织起抗日武装。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周建华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省一中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1933年春,根据斗争的需要,中共吉林特支决定,由周建华负责组建党的地下联络站,保存、传递党的机密文件、接待过往的党的地下工作者。为了隐蔽和安全,他把联络站建在自己家里。周建华日夜奔波,不畏艰险,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掩护了许多党的领导人,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5月,吉林特支遭到破坏,随即转移到磐石,周建华担任共青团磐石县委委员。1934年冬,共青团南满特委成立,周建华任特委委员。不久被派往南满游击队,任大队政治部主任,开始了武装斗争的生涯。到部队后,他直接参加了三源浦、八道江等多次战斗。经过战争的洗礼,周建华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年轻指挥员。
1935年初春,根据杨靖宇的指示,周建华率队到临江县五道沟与杨部会合,不料,途中遭遇日伪军“讨伐队”。周建华当机立断,命令部队迎头痛击,日伪军毫无准备,顷刻间溃不成军,狼狈败逃。杨靖宇赶到,赞扬他处置果断。后受杨靖宇委派,周建华率警卫部队在冰湖沟阻击敌人。夜半时分,二百余敌兵进入伏击圈,周建华举枪击中敌指挥官。敌军腹背受敌,又群龙无首,纷纷束手就擒。这年,周建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教导团政治委员。
1936年5月,周建华调任抗联第一军第三师政治委员。11月,受命与王仁斋师长一起率领骑兵部队西征。直抵辽河岸边后,由于河未封冻又无船只,与党中央联系的通道未能打开。但他与师长一起,率领三师以清原、新宾为根据地,转战于辽东各地,开展游击战争,频频出击日伪军,取得了多次胜利,扩大了抗联的影响。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能征善战,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望。
1937年7月,日军冈田少佐率二十余人乘汽车自清原县城去南山城巡视防务。周建华得到情报后,带领三十余名战士埋伏在敌人返回的必经之地———东松木岭下道穴沟的公路北侧。第二天,敌人的汽车进入伏击圈,周建华一声令下,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仅用十分钟便结束了战斗,击毙日军少佐以下十九人,缴获长短枪二十余支,军刀六把。这次伏击战的重大胜利,给日本侵略军当头一棒,戳穿了“日本关东军无敌”的鬼话和“南满、共匪,已完全肃清”的谎言,极大地振奋了军心、民心,弘扬了抗日联军的声威。战后,司令杨靖宇亲自慰问了三师指战员。
1937年冬天一个寒冷的早晨,日寇纠集千余名日伪军,组成“七县联防队”,对抗日联军进行疯狂的“围剿”,采用“篦梳战术”日夜向三师疯狂“讨伐”,妄图将其一举消灭。当时,三师仅有七八十名战士,枪支弹药和粮食奇缺,处境艰难。为保存实力,周建华率队向清原县转移。当部队到达开原、西丰、清原三县交界的夹皮山时,与敌人“联防队”遭遇被围。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仅有两挺机枪的三师将士毫无惧色,英勇杀敌。敌人的八门小炮、二十余挺机枪、八百多人的疯狂进攻被三师多次击退。经过一天的激战,战士们终于冲出了包围圈。第二天,部队来到砬子山北侧,又与前来增援的清原县日军守备队遭遇,战斗异常激烈,从清晨打到黄昏,抗联战士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周建华身中数弹,但仍跪在地上继续射击。激战中,这位年轻的师政委,为掩护战士们撤退,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4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