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家乡刁翎镇中共支部书记。曾动员组织数10名青年参加抗日队伍。同年8月,率两名中共党员智取大通沟伪大排队,带着缴获的9支枪和20多人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任一团游击连连长。9月,率部伏击伪军运输船,缴获敌全部军需品和19支步枪。
1936年春, 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一团游击连指导员。5月,调军部任科长。
1938年1月,任九军一师政治部主任兼军部训练班教官。同年8月,任九军二师师长。率部从依东经铁力、绥棱,冲破敌军围堵,于10月到达海伦。因作战勇敢,常被战士戏称为“铁锅(郭)”。闻言笑答:“别看锅破,铁可是坚的呢!”“铁坚”之名因此传开。
1939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九支队政委。1941年8月,率所部从讷河向嫩江远征,途中为敌军包围,于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0岁。
主要经历
郭铁坚政治觉悟高,军事才干出众,指挥作战智勇双全,被战友们称誉为“赵尚志”式的抗日将领。
郭铁坚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中。十三岁时,父母和兄长们见他聪明伶俐,酷爱学习,决定全家人节衣缩食供他读书,希望他将来识文断字有出息,改变全家人的穷苦命运。这样他被送到刁翎小学读书。
1930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考入依兰县立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全国掀起抗日救国的群众运动。依兰县中学里聚集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其中有些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在爱国青年学生和教师中积极宣传抗日救国运动。这种环境对郭铁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之中,思想迅速成熟、深刻起来。
1933年,郭铁坚中学毕业。几年来目睹日本侵略军铁蹄横行,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卖国政策,东北军败退关内,祖国大好河山沦陷敌手,三千万东北同胞变成亡国奴,他心中无比悲愤。然而,东北各地义勇军奋起抗日,广大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又使他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他决心致力于抗日救国光复东北的伟大事业,为三千万东北同胞的解放,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他认为中国因落后而挨打,从自己所处的现实情况看,从事抗日救国活动首先应从教育入手,开发民智,启迪人心,做好思想宣传工作。于是他毅然返回家乡大通沟,组织创办了一所乡村小学校。他自任教师,把屯里农家子弟召集到学校上学读书。他向孩子们讲授科学文化知识,教唱“九"一八事变”、“反日大同盟”等抗日歌谣、歌曲。在把自己的文化知识、政治思想灌输给学生们的同时,他还通过家访,拜见亲友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和屯里的青年们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把自己在县城里的所见所闻讲给这些纯朴的乡里人听,从中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汉奸卖国贼的卑鄙嘴脸,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
1935年初,中共党员金京石受组织派遣来到刁翎地区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建立反日救国会。金京石注意到郭铁坚的抗日救国活动,主动与郭铁坚接触。两人经常秘密谈论国家时局,东北各派抗日武装的活动和力量消长。共同的志向使两人很快结成好朋友。通过和金京石交往,郭铁坚懂得了马占山、李杜等爱国将领领导的抗日军队之所以很快失败,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依靠广大民众。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只有将广大民众充分发动起来,武装起来才能成功。而在中国代表社会各阶级集团利益的所有党派中,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将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动、组织和武装起来,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打败日本侵略者。金京石讲述的道理使郭铁坚耳目一新,思想不断升华。他通过与金京石讲述的道理使郭铁坚耳目一新,思想不断升华。他通过与金京石交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及其理论、主张了解得越来越多,对中国社会现状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了解得越来越多。随着思想觉悟的迅速提高,他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独立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经金京石介绍,五月份郭铁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不久,郭铁坚受组织派遣去刁翎开展抗日斗争,担任刁翎党支部书记。在刁翎,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秘密开展抗日救国工作。白天他在学校当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有机会就向学生们炕上聊天,给乡亲们讲述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不当亡国奴的道理。他还利用各种机会搜集日伪军情报,及时传递给抗日部队。他发动组织爱国青年学生参军参战,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他先后将五、六十名男女学生送入抗日队伍,奔赴抗日游击战场。在郭铁坚的领导下,刁翎的群众抗日救国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1935年9月,以东北抗日同盟军为主的抗日联合部队攻克南刁翎。在这次战斗胜利的鼓舞下,郭铁坚决心投笔从戎也组织一支抗日武装,直接在战场上消灭敌人。他与两名中共地下党员商量后,决定智取大通沟屯的日伪地方武装大排队,夺取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大通沟屯是郭铁坚的家乡,那里的一切情况他最熟悉。他曾是屯子里最有文化的人,办学校当老师远近闻名,享有很高的声誉。大排队里的队员都是和他一起从小长大的农民子弟,万万想不到他会造反袭击大排队。凭着这些有利条件,他们顺利地与大排队人员打上交道摸清大排队的活动规律。一天傍晚,自卫团长和几名队员正在吃饭,郭铁坚等三人借故有事进屋来,双方热情地打过招呼后,坐下闲聊。乘对方不备,郭铁坚等人迅速夺过枪支,弄得自卫团长等人开始还以为是开玩笑,搞恶作剧,待明白过来后个个目瞪口呆,张口结舌。郭铁坚等三人缴获九支大枪,一支手枪和一批弹药。郭铁坚把大排队员们集合起来对他们进行爱国教育。经过教育使他们理解了抗日救国的大道理,当场有六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其他几名队员因家中都有具体困难,不能参加游击队,但都表示从此不再当大排队员为日寇效劳。当天夜里,郭铁坚在父老乡亲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动员屯里的青年参加抗日游击队。第三天他带领一支由二十多人组成的抗日游击队离开家乡大通沟屯投奔抗日武装队伍。这支游击队被编为东北反日军联合总指挥部所属的游击连,全连六、七十人,姜德生任连长,郭铁坚任指导员,根据总指挥部指示与三军一师一团三连配合行动。不久游击连划归三军一师一团领导,郭铁坚任连长。
郭铁坚率领游击连在牡丹江下游的五道河子一带开展游击战。九月末,获悉将有伪军给养船队通过。游击连设下埋伏准备歼敌夺船。夜晚,伪军给养队驶进包围圈,郭铁坚指挥战士们发起猛烈攻击。押船的敌人慌作一团,手忙脚乱的掉转船头准备往回逃。郭铁坚不给敌人喘息时间,指挥部队猛打船队的前队和后尾,使敌人船队在江上聚集一处,互相堵塞,无法航行。仅半个小时押船伪兵全部被歼。游击连缴获敌人全部枪支和给养。船上装载的伪军军服使游击连和抗日同盟军四军二团解决了冬季服装问题。
同年冬,郭铁坚率领游击连同四军二团从大百顺向徐家屯进发,黎明时分在徐家屯南沟一带与伪军大队遭遇。抗联部队立即投入战斗,刚一交锋,敌方机枪突然停止射击,原来敌军官在望远镜中发现对方也身着伪军装束,弄不清是敌是友。郭铁坚趁敌人一时犹豫之机,带领部队迅速撤离,甩掉尾追的敌人,安全转移到小锅盔山密营中。这件事使郭铁坚受到启发,此后他带领部队多次利用敌人的军装为掩护,造成敌人的误会,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给敌人以很大打击。
1936年7月,为使抗联九军更加充实健全,经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同意,联合总指挥部将郭铁坚游击连划归抗联九军领导。郭铁坚任连指导员,九月,又调到九军军部任科长,主要从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为提高九军战士的政治和文化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1月,抗联九军整编时,郭铁坚任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兼任九军训练班教官。此时期,郭铁坚把自己的哥哥、弟弟和爱人全部动员出来参加抗日斗争。他还再次到刁翎学校带出三十多名学生上山抗日。为了作战方便他和爱人李淑珍(任九军被服厂厂长)把孩子寄养在依兰镇一位老乡家,不幸后来被日军查出惨杀了。他的小弟弟郭成章是九军一师骑兵师部侦察科长,也在西征时牺牲于汤原县。他的老母死于兵荒马乱之中,老父领着两个孙子(郭铁坚哥哥之子)逃难匿居于林口马鹿沟里。郭铁坚全家把一切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1938年5月,九军重新整编二师,任命郭铁坚为二师师长。六月下旬,按照中共北满省委关于三、六、九军进行西北远征,跳出敌人包围圈,向敌人统治薄弱、尚未建立“集团部落”的小兴安岭西部山区和松嫩平原转移的决定,郭铁坚率二师四团、五团百余人与三军常有钧部向西北远征,部队从依兰县东部渡过松花江,一同向海伦远征。
远征部队到达庆城九道岗时,遭到敌人包围,激战中九军五团胡金福团长负伤被俘。突围后郭铁坚与三军常有钧部失去联系。九军四团王团长带所部与三军一起冲出重围。在残酷的战斗面前王团长动摇了,他借口不属三军系统,要单独行动,以搞给养为名离开三军。后来脱离革命队伍,当了土匪。王团长拐带走的四十余人,后来有十余人重新归队。郭铁坚率领五十余人为避开敌人的袭击,日夜在山林中穿行。丛林里铁锈色积水泡烂了脚,蚊叮虫咬血透衣衫,暑气蒸熏汗流浃背,呼吸艰难,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有的相互搀扶着,有的拄着枪跟队行军坚持西征。
部队到达绥棱县张家湾河时,夏雨连绵河水猛涨,无法继续前进,四周又有大量敌人,部队只好困守山中。给养用完了挖野菜野果充机。长途行军作战的疲劳又加上十多天断粮饥饿,郭铁坚、王副官和一些战士得了伤寒病。面对这极端严重的情况,郭铁坚心急如焚,但是他脸上不露一丝焦急的神色。他用钢铁一样的意志抵抗着伤寒病的折磨,顽强地挺起身躯,一面慰问激励战士们增强胜利信心,一面设法与群众联系,搞给养。
九月,河水落后,他拖着病体涉水过河,到附近村屯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揭露日伪反动政权的凶残暴行,进述抗联战士的目前困境,获得了群众的同情和支持。村里有一位姓张的大嫂,丈夫过世,她一人带两个孩子靠在山边种的两垧苞米维持生活。听了郭铁坚讲的情况后,她十分同情抗联战士,主动让战士们宿营在她家苞米地里,地里的苞米尽管战士们食用。在她的串联下乡亲们纷纷给抗联部队送来粮食、胶鞋和衣物,使抗联战士们终于渡过难关。
十月,郭铁坚重整队伍继续西进,十一月经四海店到达海伦县八道林子原三军六师开辟的后方基地,与王明贵率领的第六军一部会合。年底,九军二师五团、六军十九团、十一军九团、三军机枪排共八十余人,合编为第四支队,支队长雷炎、政委郭铁坚。
1939年2月中旬,第四支队八十余人在海伦与望奎县交界处的李洛琢屯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敌人聚集了海伦、望奎、绥棱、庆安、绥化五县的日伪军、警察和自卫团千余人的兵力,包围了李洛琢屯。抗联九军在屯南、十一军在屯北,东面由九军与十一军兼顾。两挺机枪各管两面,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李洛琢屯东面靠近克因河地势较低,其余三面皆为漫岗,屯子座落在低洼处。四支队的各军在屯子里凭借房屋、柴垛、墙壁为掩护,打击暴露于光秃秃漫岗上的敌人。靠有利的地势条件,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抗联战士的英勇顽强,四支队与十余倍于已的强敌坚持战斗八个多小时。黄昏时分日军从屯西突破进来,抗联四支队立刻向东突围,支队长雷炎在突围时英勇牺牲,郭铁坚政委率队冲出包围返回绥棱东山里。此战四支队指战员牺牲八名,负伤十余名,被俘一名,敌人伤亡一百余人。
1939年5月末,以原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为基础,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原九军第二师五团郭铁坚部分编入九支队所属的二十五、二十六两个大队。支队长陈绍宾、参谋长郭铁坚。一九四一年八月初,为了保存抗联有生力量,开辟新的游击区,建立新的根据地,郭铁坚率抗联第九支队二十六大队从讷河向嫩江远征,当部队经过嫩江西岸与讷河交界的郭泥河屯时,与大批日伪军遭遇,陷入重围,在敌我双方争夺制高点的激战中,他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三十岁。
郭铁坚所领导的二师是抗联九军中唯一坚持到最后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在九军军长李华堂于一九三九年七月投降日军后,他担起了团结和组织原九军中坚决抗日到底的战友们的重任,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团结扩大抗日统一战线作了极大的努力,从而使九军二师能够一直坚持战斗到最后,成为东北抗联中的一支英雄队伍。九军二师中的不少战士不仅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又以战斗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