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英烈名录与英勇事迹 > 山东抗战英烈名录与英勇事迹 > 内容正文

【抗日名将】遇袭殉国的赵登禹将军
来源:夕阳晚情   2018-04-08 14:13:06

  赵登禹(1898年-1937年7月28日),字舜诚(一作舜臣),山东省菏泽县赵楼村人。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132师师长,卢沟桥事变后阵亡。

  赵登禹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赵登禹因家境贫寒,未入私塾读书,在家务农并与其兄赵登尧拜师练习武术。1914年春,赵登禹、赵登尧兄弟赴西安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在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当兵。1916年,冯玉祥的部队调到廊坊驻防后,赵登禹任冯玉祥的随身护兵。在冯玉祥影响下,赵登禹积极读书识字,学习文化。后来,赵登禹还入西北军教导团学习。1920年,赵登禹被任命为第16混成旅直属工兵连第3排排长,后来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26年参加北伐。1930年,赵登禹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玉祥的部队被整编。1933年,赵登禹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

  1933年初,日军入山海关,进入热河省。3月4日攻占热河省省会承德,随后向长城各口发动进攻。3月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奉命率第109旅从蓟县出发,夜间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击退日军先头部队,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阵地。为有效消灭进攻的日军,赵登禹要求所部待日军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用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日军的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炸伤。入夜,赵登禹利用日军警戒疏忽的机会,率3000人自两翼迂回到日军侧后包抄,日军措手不及,死伤惨众,赵登禹部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激战数日,日军多次进攻未果,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斗胜利。

  赵登禹领导的喜峰口战斗,击毙日军3000人,中国军队营、连、排长伤亡五十余名,士兵千名以上。日本《朝日新闻》评价说:“明治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喜峰口外,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

  长城抗战之后,第29军被调回察哈尔省驻防,赵登禹因功升为第29军第132师师长,并获授陆军中将军衔。1935年8月,第29军被调往北平地区驻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第29军军长宋哲元任命赵登禹为南苑指挥官,坐镇南苑,与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一起负责指挥南苑的所有军事力量。

  1937年7月28日拂晓,日军进攻宛平城、衙门口、八宝山、北苑的中国军队阵地,同时以步兵3个联队、炮兵1个联队、飞机30余架进攻南苑。因力量悬殊,中国军队伤亡较大,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赵登禹指挥第29军卫队旅、平津大学生军训团等部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当天,在南苑的前敌总指挥赵登禹和督战的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接到北平的第29军军长宋哲元的命令,要求他们放弃南苑,率部撤往北平方向。但是,日军起先获得汉奸潘毓桂等人出卖的第29军作战计划,7月28日当天日军又得到宋哲元身边的参谋周思静(已受日军收买)的密报,遂抢先在南苑至北平之间的天罗庄(推测为今大红门一带)的公路两侧进行埋伏。当天中午,赵登禹乘轿车指挥部队向大红门方向撤退途中,遭遇埋伏在此的日军袭击。赵登禹当场阵亡,得年39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