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战时期各个地方推行的军人治政并未促进地方的军、政关系,反而因为军队派系化问题激发出较为严重的军、政对立。第五战区久驻湖北,逐渐体现出桂系化的特征,并发展为一个军事利益集团。严重代理湖北省主席时尚能与第五战区保持微妙的平衡,然而出身中央军嫡系的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兼理湖北省政后,军、政双方迅速走向对立。围绕着鄂东的人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2-10-30 10:10
摘要携行干粮概指经过压缩、脱水制成的食物成品或半成品。作为现代战争的补给方式,其生产供给效能是考察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重要参考标尺之一。抗战时期,为解决军队携行干粮补给问题,国民政府军政部成立粮秣实验场专事生产,后为促进产量提升,实验场调整为第一、第二粮秣实验厂,并筹设战区分场以图就近补给。但因原料供应不足、隶属关系迭变、
来源:《民国档案杂志》公众号
2022-10-30 09:10
内容提要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内部围绕八路军的作战原则问题曾有一定讨论。平津沦陷至1937年9月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主张以游击战为主,但朱德等前线将领倾向于以运动战为主,并在平型关战役中组织实施了一场典型的运动战,取得平型关大捷。此后,随着毛泽东对运动战转趋积极,朱德等将领遂指挥八路军主力在忻口和娘子关战场广泛开展了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30 09:10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结果,其中国民党及其军队主要负责正面战场作战,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主要负责敌后战场作战。绝大多数学者能够客观、理性、准确地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但也有人片面强调正面战场的抗战功绩,贬低甚至否认敌后战场的作用。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在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5 10:10
内容提要全面抗战时期,浙南永嘉县发生一起下岸村村民池凤廷与官岭山下村村民吕龙海之间的水利诉讼案件。永嘉县政府起初支持下岸村在前江浦修筑陡门,以便防咸蓄淡、减少涝灾。在吕龙海提出反对意见后,县政府又认为下岸村没有必要修筑陡门。这一事件惊动了浙江省政府和重庆的国民政府经济部。后经浙江省政府、经济部裁定,令池凤廷拆除陡门。不过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4 16:10
内容提要良民证虽是战时日伪政权推行的一种身份控制手段,但相关概念在战前乃至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即已有之,国民党亦在剿匪区颁发过良民证。其区别除形式之外,主要是历史语境和概念指称的不同。战时沦陷区的良民证不是唯一的格式化制证,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形式。日伪政权推行的良民证制度,带给民众的无疑是难以挥去的梦魇。饱受凌辱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2 15:10
内容提要军管理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沦陷区内逼迫华资企业与之合作,进而劫夺企业产权或控制权的重要工具,是沦陷区内华资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1938年3月至1939年3月期间,大生纺织公司在沦陷状态下以抵押经营的方式复工并维持生产,顽强抵抗了日方以军管理威迫合作来合法劫夺大生产权的图谋,是当时日占区内华资企业中较为罕见的特例。大生之所以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2 15:10
二战结束后的70多年间,中日两国的战争记忆、战争认识存在不少分歧。一般来讲,日本民众的战争记忆往往与东京轰炸、冲绳战役、原子弹爆炸等受害经历有关,美英同罪史观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等认识长期存在。[1]中国民众的战争记忆和战争认识,基本围绕侵略—反抗—胜利的逻辑链条展开。遭受侵略是该链条的起点,否认或美化侵略都是难以接受的挑战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2 15:10
前言总力战(total war)是20世纪战争的特点。一般来说,为支援这种规模巨大且历时较长的战争,社会各方面物资及人力资源都会被国家进行总动员。为保证战争的实施,整个社会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中国具有这种性质的战争,始于1937年7月爆发的中日战争,此后国共内战(1946—1949年)和朝鲜战争(1950—1953年)也都属于总力战范畴。本稿的目的在于考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2 15:10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发生后,国民政府为应对敌方实力数倍于己的不利局面开始全民动员,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构成即为精神层域的宣传与发动。在抗战初期的数年间,国民政府于自己控制的区域内开展了规模较为可观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该运动对民众认识形势、团结御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词抗战;国民精神;动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0 15:10
内容提要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的政治功能在全面抗战时期得以强化,尤其以重庆城市广场表现最为明显。战时重庆城市广场以都邮街精神堡垒广场最为著名,它不仅重构了重庆城市空间布局,而且演变成为重庆重要的政治空间。这个政治空间大致由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两部分构成,物质要素包括精神堡垒纪念碑、旗杆、国旗、标语、政要照片等,精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0 15:10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反侵略战争。由于战争的残酷性,国民政府军队几乎在每次重大战役中都有大量的兵员损耗,为了满足战时兵员补充的需要,国民政府采用了征募并行的兵役制度,既尽力招募志愿兵,也大量征集义务兵。特别是在抗战中后期,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大力推行以征额配赋为特征的义务兵役制度,使义务兵成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0 14:10
内容提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行征兵制。福建省军政当局既严格奉行了中央的兵役政策,又因时因地采取措施,通过建立兵役行政机构,制定地方兵役法规,开展兵役宣传,优待征人征属,完善征集程序等方式,广泛地动员壮丁出征抗敌,使福建人民融入全民族的抗战大潮中,为保障抗战胜利所需的兵员做出了重大贡献。关键词抗日战争;福建省;兵役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0 14:10
内容提要国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战动员,既是国家政策的贯彻过程,也是国民党政权向基层渗透的过程。作为多民族共居的省份,贵州又是抗战大后方的组成部分,具有拱卫陪都重庆的作用,国民政府高度重视该地区的社会动员。动员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主要由国民政府、国民党以及半官方的社会团体组织发起,通过抗战宣传、教育强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0 11:10
内容提要陕甘宁边区是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在敌后根据地中最早实行救国公粮制度。在整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救国公粮先轻后重,最后又有所减轻。早期过于仰赖外援,当外援突然断绝之后,救国公粮不得不临危受命,以解财政危机。在中共的意识形态里,救国公粮是按累进征收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基本上依靠政治动员来完成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0 10:10
内容提要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和西康省政府在宁属彝区展开全面的战略竞争,均致力于使政权力量下沉至这一边陲地区,将部分边地和非汉人群纳入了民族国家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之中。部分出身于彝区的新式军政人物在这一政治过程之中扮演了关键的链接性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性功能。他们既是国家政权的代理人,也基于地方社会和本民族的主体性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0 10:10
内容提要1940年代前期的华北,面对空前的蝗灾,晋冀鲁豫、晋察冀边区实行广泛的社会动员,破除视飞蝗为神虫的愚昧思想,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灭蝗救灾斗争,实现了灭蝗救灾与思想启蒙、民族解放与社会进步同时并举。在华北沦陷区,日伪政权也曾制订防除蝗虫计划,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还编印书籍,专门研究蝗虫习性,并且设计了种种治蝗方案。但是,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0 09:10
内容提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有大约40%的地方未经历过土地革命,这些地区不仅地权较集中,且租佃关系较发达,因此成为中共推行减租的重点地区。减租过程中,发生了中央政策与地方惯性及实际情形的冲突后,中共及时调整政策,对地方惯性和实际情形表示认可,推动了减租政策的落实。佃权是减租中的核心问题,中共通过两种方式对农民的佃权进行保护,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0 09:10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新四军老战士、一代经济学大师薛暮桥(1904—2005),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党内较早探讨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民问题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家。1932年,他参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陈翰笙主持的农村经济调查活动,以家乡无锡礼社镇农村社会调查为主要内容,撰写了《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缩影》、《浙江省的二五减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10-20 09:10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党报群众性的增强充分凝聚了蕴藏于民众之中的战争伟力,为争取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其启示新时代军事新闻传播要着眼基层,让基层官兵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聚焦一线,饱含深情讴歌广大官兵的时代精神;简洁朴实,保持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的劲头。关键词:抗日战争;新闻报道;群众性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金旺生 卢旭东
2022-10-20 09:10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