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历史学界关于南京大屠杀一度争论不休,日本社会层面并未形成统一的正确认知。村上春树在小说《刺杀骑士团长》中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其中出现的图像作为记忆媒介,唤醒了存储于其中的暴力记忆,同时也作为回忆的特殊形态实现了对南京大屠杀记忆的想象、修复与重构。作者希望被尘封的记忆得以重载与传承,呼唤日本民众正视、思考曾经犯下
来源: 近现代史研究动态
2020-08-10 09:08
摘要:1933年3月12日,在长城抗战喜峰口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29军500名大刀队员夜袭敌营获得成功,鼓舞了民族士气,凝聚了国人构建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政治诉求与情感需求,以及对民族危亡的焦虑,夹杂着对传统刀文化渴求,对男性气概的性别想象。大刀神威的形成离不开鼓舞士气的政治需要和媒体塑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现代知识体系
来源: 近现代史研究动态
2020-08-10 08:08
许金生(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摘要] 始于1923年的东方文化事业,被视为近代日本对华文化外交的标志之一。九一八事变后,开发华北经济,获取重要国防资源,在日本对华政策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并且成为对华政策的核心纲要之一。与此相对应,东方文化事业在事变后开始脱离文化之本位。经过前期策划,1936年起日本政府打着有经济价值的
来源: 民国档案杂志 文/ 许金生
2020-08-03 10:08
苏智良,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图源丨社会科学战线战争是血与火的碰撞、枪与炮的厮杀。善良的人们常言,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是日本侵略军来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数十万女人
来源:上师大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
2020-07-28 15:07
摘要:口述史研究是什么,是一个可以不断拷问的话题。它是强调人为本位的历史研究,有别于组织本位的历史研究。据此观察,口述史是活人历史研究,有别于死人历史研究;是直接历史研究,有别于间接研究;是双向的研究,有别于传统的单向研究;是声像形态的历史,有别于文献形态的历史;是活人有感的历史,有别于死人无感的历史。关键词:公众史学; 口述历史; 活人
来源: 近现代史研究动态
2020-07-24 16:07
王晴佳,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讲座教授、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1944年2月的一天,一些日本军人来了,命令所有17岁以上的女孩列队,让他们检查,然后他们留下了其中16位。她们呼喊、哭泣,但还是被带走了,送入了一家妓院。第二天,日本人命令这些女孩做慰安妇。3月1日,(慰安所)开门,日本军官上门了。这些女孩躲在餐厅的桌子底下,但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2020-07-24 16:07
摘要:抗战语境下,《新中华报》充分发挥中共中央的喉舌作用,以夯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己任,以争取全民族的团结抗战为方针,通过刊发多篇社论文章,创办多个专题栏目,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全面揭露汪精卫等人投敌叛国的阴谋行径、说服指引各党各派各团体开展正确的讨汪斗争、展示斗争效果并进一步推动其向纵深发展,在争取全国民众持久团结抗战、打击
来源: 近现代史研究动态
2020-07-24 10:07
提起支那一词,很容易使国人想起近代那段同日本不愉快的历史。这是一个曾令中华民族感到过耻辱和痛苦的名词。但是,这一名词在戊戌至辛亥时期的中国却曾作为时髦的新名词一度流行。不少进步青年和爱国志士,都曾乐于以此词来称呼自己的祖国。了解支那一词的由来及其在近代中国的使用与消亡 对于今天的国人认识那个从屈辱到奋起的时代,或许不无微益
来源: 近现代史研究动态
2020-07-24 09:07
内容提要战后日本关于农村战争动员的研究从天皇制法西斯论出发,重视法西斯主义与传统村落社会秩序的内在关系,不但从农村运动和村落传统的角度分析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也从村落共同体及其机能组织方面揭示农村战争动员的广度和深度。但是,经历了战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由于对战争批判的减少和战争责任意识的淡化,加上
来源: 抗日战争研究
2020-06-27 15:06
内容提要:纳粹德国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完整日记直至近年才为历史学家所利用。以往有关中日战争前后德国政治的重要论著,都未能利用这份极具潜在价值的史料。本文尝试初步探讨戈培尔日记新材料的问世将在何种程度上修正过去有关德国卷入远东危机的观点。文章尤其关注1937年希特勒在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具体例举相关证据,证明这位德国独裁者
来源: 抗日战争研究
2020-06-11 16:06
内容提要:在《帝国的慰安妇》一书中,朴裕河打造出新的朝鲜慰安妇群像:她们既是被害者,又与日军士兵保持着同志关系,是帝国统治体系中具有爱国志向的对日协力者。此外,朴裕河挑战慰安妇历史叙事之中被视为不容置疑的公共记忆,全力解构朝鲜慰安妇=纯洁少女的叙事框架,进而批判韩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思潮。朴裕河试图超越帝国和冷战的负面遗产,摸索
来源: 抗日战争研究
2020-06-11 15:06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在人类战争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不仅在于它推动了机械化军事革命走向高潮,而且在于它促成了游击战的大发展。与历史上的游击战相比,二战期间的游击战具有许多新特点。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是游击战发展创新的集大成者,其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达到了游击战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日
来源:抗战研究
2020-05-21 11:05
一段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尤其是政治思潮在一些领域沉渣泛起,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要害是什么?具体有哪些表现和危害?如何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记者就有关问题专访了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记者:请您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一下,我们党是怎样提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个重大课题的?曲青山:历史是一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31 15:03
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那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深深镌刻在我们民族记忆中的,既有家国破碎、同胞死难的伤痛,也有中华儿女英勇抗敌、浴血奋战的壮烈,更有气壮山河、光辉永在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31 15:0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伟大胜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史册!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31 15:03
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萧海川、吴振东)中国军民伤亡逾3500万,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毙伤俘日军150余万;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制造一次性伤亡800人以上的惨案至少173起……近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工程陆续出版第二批调研成果。详实的档案资料,详尽的证人证言,记录下血染的抗战历史,更有力驳斥了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的荒谬言论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31 15:0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特殊的时刻,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对于我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31 15:03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在人类战争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不仅在于它推动了机械化军事革命走向高潮,而且在于它促成了游击战的大发展。与历史上的游击战相比,二战期间的游击战具有许多新特点。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是游击战发展创新的集大成者,其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达到了游击战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日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31 15:03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由于西方的绥靖纵容,法西斯犹如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侵略的战火从亚洲燃烧到欧洲、非洲,人类文明面临空前浩劫。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最先举起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旗帜,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中国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毛泽东所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31 15:03
只有正确地对待历史,科学地评价历史,才能深刻地尊重历史和审视历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只有更加公正客观地评价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才能有力地展现我们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决心,宣示
来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2020-03-30 09:03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