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8日,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瞻仰活动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举行。新华社记者吕帅摄来源:9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许雪毅、邓倩倩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到这个日子,林少川的脑海都会浮现1945年抗战胜利场景:南侨机工们欢呼、流泪,拿出脸盆、饭碗,敲打庆祝到天亮。华侨大学教授、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记者许雪毅、邓倩倩
2022-09-04 15:09
▲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团长叶锋在惠州水东街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在以广东惠州为中心的东江地区,南洋华侨众多,在国破家散、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南洋东江籍华侨全力驰援东江军民抗战,谱写了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共赴国难的光辉篇章。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无疑是东江地区众多华侨团体中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个。香港、南洋侨胞共赴国难全面
来源:团结报
2022-09-01 09:09
华侨女青年李月美女扮男装回国参加机工队。华侨女青年李月美女扮男装回国参加机工队,直到翻车受伤后人们才发现她是女儿身。后来,她留在车队改当护士。美国归侨方良基保存的4枚抗战献金纪念章。加拿大华侨吴基永保存的航空救国券。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14年的漫长岁月里,具有爱国爱乡传统的海外侨胞与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
来源:新京报
2022-07-27 14:07
中国14年的抗战历史中,有一支力量不可忽视,这就是南洋华侨。他们不仅为祖国抗战捐钱捐物,回国出力,还在当地组建武装队伍,共同抗击日军,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毛泽东称赞其对抗日有所尽力。当时的国民政府也屡次称赞侨胞自抗战以来,输财出力,贡献特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正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岁月失语,惟物能言。让我们将目光聚
来源:中国侨网/2022年NO.2 海外纵横 作者:段瑞龙
2022-07-27 14:07
来源人民网 原名:《抗战到底,一定胜利(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38))》1938年,应新加坡《星洲日报》邀请,郁达夫前往新加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并以其出色的文学功底和文笔感染了众多华侨。他的中国决不会亡,抗战到底,一定胜利最后胜利,当然是我们的,必成必胜的信念,我们决不会动摇等言论引发了强烈反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中共党员、《
来源:人民网
2022-06-15 15:06
来源人民网 原名:《三度回国抗战的华侨烈士(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48))》沈尔七,原名沈庆炬,1914年出生于福建晋江。1930年,沈尔七前往菲律宾谋生。他白天工作,晚上参加菲律宾华侨总工会属下的青工俱乐部活动,积极接受进步思想,在工运中表现出宣传、组织的才能。九一八事变后,沈尔七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洪流,和马尼拉华侨学生一起创
来源:人民网
2022-06-15 15:06
来源人民网 原名:《家国情怀 大爱无疆(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58))》颜子俊,生于1887年,祖籍福建永春,是著名旅越爱国侨领。1902年,颜子俊经同乡引荐,赴越南西贡谋生,因忠厚能干很快被提拔为商店经理。他极为节俭,有所积蓄后,便与人合资经商。凭借诚信经营,历经10年奋斗,颜子俊在西贡华商界崭露头角。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颜子俊的商
来源:人民网
2022-06-15 15:06
在江苏海门,有一个林英村。这是全国唯一以华侨烈士名字命名的村子。华侨烈士林英,原名邱搏云。1906年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29年,林英离开家乡前往泰国曼谷任教。在旅泰共产党员马大宁的引导下,他参加当地共产党外围组织苏联之友社,学习苏联教育,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3年,林英来到上海大夏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来源:人民网
2022-06-15 15:06
谭岚,原名谭琼瑶,1923年3月生于广东开平,自幼跟随家人漂泊至泰国。虽然身在异国他乡,父母却总是告诉她: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的家乡在广东。谭岚自幼就在心底埋下爱国、爱乡的种子。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京卢沟桥发动 七七事变,海外华侨义愤填膺,各国华侨掀起支援祖国抗日的浪潮。当时谭岚在泰国中华中学读书,她积极参加支援祖国抗
来源:人民网
2022-06-15 14:06
龚勋,生于1918年,新加坡归侨,祖籍海南琼海。龚勋幼年丧父,家境贫穷,以致无法在国内完成学业。1934年,年仅16岁的龚勋跟随姐姐和姐夫下南洋,到新加坡谋生。虽然工作艰辛,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业,经常挤出时间学习,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马来亚新加坡皇家机械学校的机械电工专业。因家庭经济困难,他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学业。1938年,他在新加坡
来源:人民网
2022-06-15 14:06
梁葆常(摄于广州华侨新村)一九四九年八月八日梁葆常写给妻子的信。但时至今日呵!天亮了!我们有了那群受尽人间所有的苦难的知识者群来领导建立人民主权,建立一个新的画(划)时代的自由独立的国家。这是江门市博物馆代为保管的爱国侨领梁葆常在1949年8月8日给妻子信中的内容,信中充满着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敬仰以及对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期待。这封
来源:人民网
2022-06-15 14:06
林鹏侠(右一)和她驾驶的飞机在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华侨青年志愿回国参军,支援祖国抗战,其中涌现了众多巾帼身影,林鹏侠便是其中之一。林鹏侠,原名林淑珠,福建莆田人,出身华侨富商家庭。她的父母不仅重视子女文化教育,并且注重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在这样富裕开明的家庭氛围下,林鹏侠从小便不同于一般的名门闺秀,她视秋瑾和花木兰为偶像
来源:人民网
2022-06-15 14:0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消息很快传到菲律宾,在华侨中引起震动,许多华侨爱国青年纷纷归国参加抗战。1937年,黄登保参加了菲律宾龙马疙地抗敌后援会,随后与7名华侨青年结伴回国。他们先到香港,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接洽后,持廖承志写的介绍信,辗转武汉、西安,历经艰辛,终于在1938年6月抵达延安。在延安陕北公学,黄登保和来自泰国、缅甸
来源:人民网
2022-06-15 14:06
李清泉,原名李全回,1888年出生于有着十户人家九户侨之称的侨乡福建晋江,祖上几辈人都过番到菲律宾谋生,他的父亲还创办了自己的木材公司。李清泉童年时在家乡生活学习,14岁跟随父亲到菲律宾经商。1907年,19岁的李清泉正式接管了父亲的木材公司。李清泉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抓住菲律宾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契机,大刀阔斧地扩展公司业务:购
来源:人民网
2022-06-15 14:06
潘学静(1916—2016年),其父潘自浚旅居日本9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律专科学习,与李大钊是同学,因有着共同志向而成为挚友。潘自浚回国后,在天津法律专科学校任教,为当时被当局逮捕的民主运动学生做辩护律师,营救过许多进步学生。后来,潘自浚和邓颖超成为挚友,经常在一起讨论支持进步学生的问题。潘学静所读的小学达仁女校,是一所中国共产
来源:人民网
2022-06-14 15:06
王宣化,生于1896年,又名王炎之、王克振,号英子,福建南安人。王宣化18岁前往菲律宾,边当店员边进夜校读书。1917年,他考入菲律宾大学商科,掌握了英、日和西班牙等多种语言,肄业后进入中国驻菲总领事馆任翻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王宣化积极参加当地侨界的爱国运动。他加入菲律宾华侨工党,继而担任华侨工党创办的华文报纸《平民日报》总
来源:人民网-百家号
2022-06-14 15:06
许立,又名许敬诚,1905年1月8日出生于福建晋江龙湖石龟村。许立12岁时前往香港,香港海员大罢工的胜利让他受到了破天荒的思想启发,立志要投身爱国进步事业,并立下了毕生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揭发落后和黑暗,颂扬进步和光明。1925年,许立辗转到菲律宾。1926年,他加入共青团并成为团的领导人之一。此后,他与林星秋等进步华侨青年发起成立了菲律
来源:人民网-百家号
2022-06-14 15:06
梁灵光,1916年出生于福建永春的一个儒商之家。他自幼接受良好家庭教育,少年时代希望去国外接受先进思想教育,准备赴日留学。九一八事变后,他果断放弃留学计划,赴上海求学。求学期间,梁灵光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抗日活动,因身份暴露被学校开除。1936年,梁灵光回到上海参加党的秘密组织——上海抗日青年团,再次引起国民党注意,党组织安排
来源:人民网-百家号
2022-06-14 15:06
钟若潮1911年出生于广东梅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他15岁前往暹罗(泰国)谋生,从事理发行业。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暹罗工人书报社,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从1934年开始,钟若潮在暹罗进步思想的影响下,阅读了《大众哲学》《社会学概论》以及不少左派作家的文学著作,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对共产主义有了初步认识。1935年,他参加暹共外围组织——暹罗反帝
来源:人民网-百家号
2022-06-14 15:06
1939年,国难当头,正当祖国民族处于最危急关头,三千多南侨机工响应陈嘉庚先生号召,毅然抛弃海外较为忧裕的生活,在南侨总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大规模回国参战,共同抵御外敌,这是抗战史上一段英勇悲壮的历史,也是华侨史上的一大壮举,惊天地,泣鬼神!南侨机工的历史功绩,主要突出表现在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的军事运输。此外,他们还在其他军
来源:中国侨联之声
2022-05-25 08:05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