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见到访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两国发表联合声明称,双方强调维护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反对以武力或胁迫单方面改变台海局势,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国际组织;《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反对中国在南海非法海洋主张、岛礁军事化及威胁挑衅活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2-14 08:02
新华社杭州1月13日电(记者冯源)抗战期间,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而他们的魔爪还曾伸向东南亚地区。战争与疫病:抗战医疗社会史研究工作坊10日至12日在杭州举行,与会学者介绍了日军向东南亚地区派遣细菌战部队的一些史料,为揭露这一鲜为人知的侵略行径提供了线索。工作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
来源:新华网
2025-02-06 14:02
宋金和在研究物证与史料宋爷爷,您讲得太好啦。这是我的听讲笔记,我想请您在本子上给我签个名,可以吗?刚刚结束一上午的宣讲,宋金和没来得及喝口水,就被几名少先队员团团围住。这里是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78岁的宋金和,是这座陈列馆的创办人。18年前,宋金和从佳木斯市公安局退休,便全身心投入收集日军侵华物证的
来源:人民日报
2025-02-06 11:02
2025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影像收藏家、资深媒体人徐宗懋5日在台北表示,将整理自己收集的相关历史老照片、出版画册,举办图片展等活动,提醒台湾民众正视历史,不忘中华民族精神。曾是一名记者的徐宗懋,从事老照片收藏及编纂出版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并创办了徐宗懋图文馆。2025台北国际书展期间,他租下大型展位,进行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5-02-06 10:02
▲2022年11月,埃文·凯尔将记录侵华日军罪行的相册无偿捐赠给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受访者供图▲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南站,铁轨边一个满身是血的幼儿嚎啕大哭。王小亭摄(影像中国)▲埃文·凯尔捐赠的相册封面。受访者供图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17个丛葬地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步举行
来源:人民日报
2025-01-16 10:01
我追寻飞虎队足迹来到昆明,希望未来能通过组织夏令营、旅行团等方式,让当地青少年到美国了解飞虎队事迹。27日,美国飞虎队友好协会会长、中美友好使者陈香梅之甥许绍理,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12月27日,美国飞虎队友好协会会长许绍理(左)参观昆明飞虎队纪念馆。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1941年,为帮助中国在空中打击日本侵略者,美国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5-01-16 10:01
大别山精神是大别山地区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把握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来源:光明日报
2025-01-16 09:01
新华社南京1月1日电(记者邱冰清)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1月1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该展通过500余件文献实物和60余幅图片,集中展示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南京大屠杀史料收集、研究和国际传播的主要成果。展览汇集了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收集的珍贵资料,包括档案、日记
来源:新华网
2025-01-16 09:01
在贵州省仁怀市鲁班街道红军烈士陵园,半个多世纪以来,长眠于此的146名红军烈士被两代守陵人守护着。刘福昌是第一代守陵人,他曾英勇抗日,后来又加入解放军参加渡江战役、淮海战役。1968年,政府为当地的红军烈士陵园修筑围墙,刘福昌负责监工,看到陵园没人看护,里面长满荒草,他决定留下来守护陵园,这一留就是一生。刘福昌老人的事迹感
来源:新华网
2025-01-16 09:01
1月8日上午,一场细菌战历史资料捐赠活动在浙江义乌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义乌)陈列馆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和新加坡学者捐赠大量珍贵刊物史料,为揭露日军细菌战罪行、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些捐赠涵盖了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在不同时期出版的多语种图书、杂志、图册等刊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珍贵史料,不仅丰富了细菌战研究的资料库,
来源:央视新闻
2025-01-16 09:01
视频采访内容:这是一座国内私人创办建立抗日纪念馆,目前由李曌国、孙俊国经营,馆中收藏各类文物3000余件,国家一二级文物20余件。并向国家各博物馆捐赠藏品200余件。视频中首次展出讲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实物罪证两件。包括南京侵占期间进行杀人比赛报道原版报纸,以及侵华日军使用被残害的南京汇文女子学校学生笔记本制作成的相册。
来源:李曌国、孙俊国
2025-01-03 14:01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近日,日本多个民间团体举办集会活动,通过公映南京大屠杀相关纪录片、举办演讲会、发表抗议声明等方式,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抗议日本政府审定通过淡化甚至歪曲日本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呼吁日本社会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日军侵华的加害历史铁证如山12月7日,日本民间团体南京大屠杀60年大阪实行委员
来源:人民日报
2024-12-27 09:12
国际友人约翰·拉贝曾外孙克里斯托夫·赖因哈特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不忘过去对于推动人道事业真正取得进步意义重大。当前,西方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反面例证,人们往往过于关注进步,而忽视了历史的教训。他强调,要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受雇于西
来源:新华社
2024-12-14 10:12
新华社照片,南京,2024年12月12日第一排从左至右依次为:程福保,2024年1月30日去世(1933年5月3日出生);陈桂香,2024年3月5日去世(1925年1月11日出生);刘素珍,2024年4月21日去世(1931年11月13日出生)。第二排从左至右依次为:高如琴,2024年5月23日去世(1934年1月22日出生);石秀英,2024年7月12日去世(1926年10月26日出生);周智林,2024年7月20
来源:新华社
2024-12-14 10:12
▲这是2024年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吴安,是杨筱艳儿童历史小说三部曲第二部中的一名12岁男童的名字,他在日军的屠刀下侥幸逃生。‘安’是因为我希望他平安,而‘吴’是我外婆的姓。杨筱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1937年11月,她的外公外婆从南京逃到重庆。不久,南京沦
来源:新华网
2024-12-14 10:12
12月13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重建的殉难者名单墙向公众开放,旨在纪念惨遭731部队人体实验与细菌战的殉难者,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12月13日,参观者在殉难者名单墙前参观。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在731部队本部旧址中心走廊一楼,3000块长方形黑色石碑整齐陈列于墙体两侧,形成一条庄严肃穆的长廊。往来工作人员、参观者、
来源:新华社
2024-12-14 09:12
自甲午战争至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从中国掳走的金银、文物数量巨大。多年来,中日两国学者、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日本政府将这件珍贵文物归还中国。12月7日,日本历史学者等人士在东京举行座谈会,再次敦促日方将掠夺来的文物尽快归还中国。部分日本有识之士认为,只有正视并深刻反省侵略历史,日本才不会再次走上错误的道路。日本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10 09:12
近日,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卢彦名从日本有关渠道征集获得了一本拍摄于1938年南京沦陷时期的相册。这本相册中有73张历史照片,其中有关侵华日军第二碇泊场(即南京碇泊场)的照片是首次曝光,印证了南京大屠杀后侵华日军毁尸灭迹的史实,成为这段历史的又一铁证。卢彦名表示,关于南京碇泊场的史料很少,这处位于南京下
来源:扬子晚报
2024-12-09 11:12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雕塑广场,有这样一组雕像:婴儿趴在遇难母亲的身上吸吮最后一滴奶水,一个男孩在旁边无助地哭泣。这组雕像刻画的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惨案时常志强一家的遭遇。哭泣的小男孩,是当年9岁的常志强。2022年12月29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过世,享年94岁。202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其女儿常小梅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4-12-09 10:12
11月29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4年新征文物史料发布会,该馆新征集到一批文物史料,包括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士兵西条荣策的战时日记、日本警视厅建筑课课长石井桂的调查报告《关于上海、南京的防空设施》及调查的原始文件、反映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照片等重要文物史料。发布会现场侵华日军西条荣策的战时日记我们进入南京城参观,
来源:新华网
2024-12-03 09:12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