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会市的中山公园内的一角,留存着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民国29年(1940年)为纪念1939年四会马房守军抗日阵亡将士而建。碑高6米,其中碑座1.86米,屹立在方形碑台上。台高0.64米,边长7.7米。四边正中有阶级上落。四角设有0.5米高围栏各至阶级口处,口阔1.3米。碑坐北向南,正面刻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字样。碑座镶嵌一块花岗岩石,上面刻有立碑人名字及立碑时间。碑顶四面原有国民党徽石雕饰,碑座四面上方原有雄鹰图案,“文化大革命”中均被毁,题名碑中的名字也被敲去,其他保存较好。
1986年四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保碑记载,纪念碑系为纪念 “七七卢沟桥事变”及1939年底四会县马房战斗的全体阵亡将士而立,原碑匾高六米,碑正面向南阴刻竖立隶书“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名,顶塑国民党徽,座塑雄鹰图案。今日,党徽与雄鹰图案早已无存,凹凸不平碑面与斑驳残缺的字迹,暗示着纪念碑多舛的命运。
镶嵌在碑座的碑石,国民党四会县党部书记、暂编第八师师长与四会县县长的姓名并立,党部书记与县长的名字已经模糊,只有暂编第八师师长张君嵩的名字尚依稀可见。
张君嵩,广东合浦人。他是黄埔军校一期出身,曾在十九路军任一五六旅第六团团长,一二八抗战时率部抵抗日军,打响淞沪抗战的第一枪,后来加入“蓝衣社”,被委以广东省税警总团团长。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张君嵩率广东税警总团掩护党政机关及物资转移,据守马房与日军隔江对峙达一年。当时坚守马房的,还有四会县国民兵团自卫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队长中共党员黄显声。马房守军与日军发生大小战斗数百次,使日军无法渡过北江。
四会作为西江防线的桥头堡,与粤北防线互成犄角。1939年春,广东省税警总团奉命改编为暂编第八师,张君嵩任师长,归第四战区指挥。1939年底,暂八师归入暂编第二军建制,参加第一次粤北战役,转战芦苞、清远。
抗战时期,为“七·七”立碑是一项社会运动,全国多个县市均响应国民政府号召,树碑纪念“七·七”事变或本籍阵亡将士。四会作为抗战前线,“七·七”纪念碑兼具纪念具体战事的特定内涵,这是一座典型而又特殊的“七·七”纪念碑。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