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1939-1945 年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区:重庆市江北区、沙坪规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綦江区
1、兵工署25兵工厂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镇双碑村,重庆嘉陵机器厂内。该厂前身为建设于1875 年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龙华分局,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兵工企业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 年内迁重庆沙坪坝双碑嘉陵江畔。抗战时期时期,该厂为兵工署二十五兵工厂,主要生产各类子弹与炮弹,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大量弹药补给,为抗战胜利作出杰出贡献。现厂内仍然保存有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各类子弹制造机器二十台,大部分机器仍在使用。现厂区内保存有修建于抗战时期的防御工事数十个,防御工事分布在长约400米,高50米的挂榜山脚,有防空工事40余个,是当年25兵工厂建的山洞厂房。防空工事分布密集,皆坐东朝西,规格相同,开凿于天然岩壁之中,工事由主洞及南北各两个耳洞共四个组成,通长31.7米,主洞宽4.5米,高6米;耳洞长7.1米,宽2米,高2.3米。工事入口处都设有稽查守护,两边耳洞放机器,中间为过道。 兵工署25兵工厂旧址保存较为完好,难能可贵的其完整保存了抗战时期生产子弹的一整套机器设备,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物价值。其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兵器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兵工署第二十四兵工厂旧址(重庆特殊钢厂)位于沙坪坝区石井坡至双碑地区,厂址面积约4平方千米。厂区内保存了1935年-1978年各个历史时期的厂房二十余栋,以及大量的工业机器与仪器。该厂筹建于1919年,1935年动工兴建,是西南地区最早建设的钢铁企业,1937年1月8日投产,炼出了西南地区第一批电炉钢。1938年2月参与发起创建重庆沙磁文化区,该厂负责人杨吉辉是文化自治委员会委员。1939年1月定名为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解放后先后更名为“西南工业部第一〇二厂”、“重庆第二钢铁厂”、“ 一〇二钢厂”等,1978年11月,改称为“重庆特殊钢厂”。在抗战时期,该厂曾生产飞机炸弹、手榴弹、掷弹筒及轻武器,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解放后主要生产特种钢材,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以及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厂区内保存有抗战时期厂房一处,抗战时期隧道一处,经济恢复时期(1950年-1952年)时期厂房三处,“一五”时期(1953年-1957年)厂房三处,“大跃进”时期(1958年-1960年)厂房八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1年-1965年)厂房二处,文革时期厂房二处。厂区内还保存有日本作为战败国赔付给中国的空气压缩机,苏联援华的冷拉机等各类大型机器。 重庆特殊钢厂作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建设时间较早的钢铁企业,在抗战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三线建设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优质钢材,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厂区内保存下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厂房建筑,及各类机械设备是近现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与文物价值。
3、第五十兵工厂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铜锣峡社区望江铜锣峡峡口,第五十兵工厂(解放后改名为望江机器厂)于1933年在广东清远县潖江建厂,1935年12月1日定名为广东第二兵器制造厂,1936年改名为广东第二兵工厂。1937年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在厂长江杓的带领下,跨越数千里,辎重2000吨,内迁至江北区郭家沱,1938年5月1日更名为军政兵工署第五十兵工厂。为避日机,第五十兵工厂的许多机器就藏在山洞里,生产车间设置在人工开凿的隧道中。山洞车间占地面积大约五千平方米,22个洞口,洞内隧道互通,地面上约两尺高的排水渠纵横交错,井然有序,洞壁为抗爆、防炸的钢筋水泥墙体,1939年开始修建,历时四年,1943年完工,是抗战期间国内修建的最大洞穴建筑。1947年由于雨水浸湿,垮塌、掩埋了部分洞口,其内部保存完好,解放后曾作为望江厂的弹药库房。该地下车间主要生产炮的核心部件、迫击炮、战防炮、野炮。这22个看似普通仓库的神秘山洞,在抗战时却是国民党最大的地下兵工厂。1939年-1945年每年生产各种炮和炮弹541门和37937发,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抗日战争中功不可没,为拯救民族危亡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五士兵工厂山洞车间的发现对研究我市抗战军事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4、第十兵工厂旧址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街道忠恕沱的瓦场嘴社区、前卫社区。该旧址建于民国时期, 1938年3月-1945年期间,国民政府兵工署为抗击日军轰炸将第十工厂迁入江北区境内,共征地1634.746亩,分别建成厂房、住宅、射击场、公路。1941年更名第十兵工厂,属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炮兵技术研究处。十兵工厂旧址现存10栋建筑,分别为校官楼、职员楼、职员住宅、百货公司、双环餐厅、保卫处、江陵1-114幢(粮店)、商贸区(肉店)、 图书馆俱乐部、山洞车间,保存状况一般,该旧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区抗战文化及抗战商贸设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5、钢迁会旧址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重钢集团公司型钢厂区内,旧址分布面积约30000平方米,1938年,随着抗战形势的恶化,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军政部兵工署联合组成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简称“钢迁会”),把武汉汉冶萍公司汉阳钢铁厂、大冶二厂、六河沟铁厂以及上海炼钢厂迁至重庆。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中,以大渡口钢铁厂为主的钢迁会努力扩大生产,发展成为大后方最大的钢铁基地,有力地支援着前线抗战。1949年3月1日,钢迁会改称国民党军政部兵工署第29兵工厂,建国后先后更名为西南工业部一○一厂、西南钢铁公司、重庆钢铁公司、重庆钢铁(集团)公司。钢迁会旧址是中国近代冶金发展历史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陪都的重要工业遗址。由于历史原因,原址上的建构筑物已经大都拆除,锻造车间厂房和大型轧钢跨厂房作为唯一可以见证这段历史的工业遗存显得更为珍贵。尤其是厂区内8000(HP)双缸卧式蒸汽机是1906年清朝“洋务运动”末期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购进,系中国轧钢工业第一台大型轧梁轧机原动机,先后安装在广州和汉阳。该厂见证了中国抗战期间的钢铁工业发展,还是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的诞生地,而厂区内其他的包括车间、铁轨、烟囱、高炉等建筑及生产设备仍在使用中。钢迁会旧址是重庆近代工业文化的重要符号,是百年重钢搬迁到长寿区后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能充分反映近代工业历史的工业文化遗产,富含珍贵的历史、人文信息,具有极高的建筑、美学、文化价值,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也是城市个性的最好注解,为研究重庆城市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研究重庆近现代经济结构的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6、晋林机械厂旧址位于重庆市万盛区丛林镇海孔坝社海孔洞内,海孔洞周围山势起伏蜿蜒,地势十分险要,抗战时期曾经是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所在地。洞口朝南面,垂直高度近200米,内部宽敞,洞深约250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将南昌飞机制造厂迁至南川县丛林乡的海孔洞,起名为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