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陕西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内容正文

81岁老人寻访黄埔七分校“想看父亲当年学习的地方”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华商报   2017-10-31 14:32:33

  前言: 2015年5月9日—9月4日,118天,100余个整版,华山论剑西凤酒携手华商报,为您全方位展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报道。

  今天,华山论剑西凤酒带您探寻黄埔第七分校旧址和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旧址。

华商报A版整版报道

  追寻父辈的抗战遗迹

  “父亲1911年生人,从黄埔第七分校毕业后曾参加陕军抗日,离家后没回来。”1994年从西安一单位退休的邓特虎老人今年81岁,昨日他跟随华商报“陕西抗战遗迹寻访团”来到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办,一进街办院落,邓特虎老人眼噙泪花,声音微微颤抖着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独自出门,只想看看父亲当年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

  1938年春,黄埔第七分校正式成立,校址位于王曲,分校主任是胡宗南。昨日,陕西抗战遗迹寻访团来到长安区王曲街办黄埔第七分校旧址和杜曲街办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旧址。寻访发现,第七分校所在的王曲大城隍庙1965年全部被毁坏,现在仅保留了当时军官们居住过的旧屋房柱子。

  遗迹记忆

  ■胡宗南征用大城隍庙办军校 1965年“破四旧”中全被毁

  终南山下,有一座背倚神禾塬,面眺滈河的小镇,那就是王曲。抗战期间著名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遗址便坐落于此。在当地土生土长的赵康生老人长期收集资料并从事有关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的研究,他说:“最早,张学良领兵来到西安,军队便是驻扎在此,并建立了七分校的前身——长安军官训练团。抗战爆发后,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正式成立,分校主任是国民党的著名将领胡宗南。

  “胡宗南对军校学生、教官管理非常严格,除了军事素养外,还教导军官们该如何做人。”赵康生老人说,在和当时的大城隍庙住持刘长乐道长协商后,胡宗南征用了大城隍庙作校舍,还对庙进行了修缮,在外面搭建了一个和庙同样大小的卷棚,用作集合、开会等,还会在正月初二宴请周边的乡村干部。

  寻访团成员实地走访发现,由于1965年开始破四旧,原先可容纳千人的学校所在地大城隍庙现在只剩下几面砖墙,一间曾作为单身军官宿舍的土房,所留下的痕迹已是寥寥。

  ■“七分校”培养学员37317名 三分之一牺牲在前线

  “在当时黄埔军校全国的9个分校中,西安的七分校培养人才最多,贡献最卓著。”张华腾教授查阅史实发现,在1938年~1945年,黄埔七分校为抗日战争培养了37317名学员,它是抗战时期培养军官最多的黄埔分校。赵康生老人说:“这些军人为了保护三秦土地,奋勇出陕作战,他们中的三分之一牺牲在前线。”

  “从1938年到1947年撤校,这里一共培养了五期半学员。”赵康生说,“和别的分校不同的是,第七分校学员在国共合作的大环境下学习居多,他们深知国共合作、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所以对共产党没有太多的对抗情绪,而且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对抗也比较消极。”北堡村村民杨乃志说:“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过,黄埔七分校的十六、十七、十八期学员中,后来大部分都成了共产党员。”

  赵康生说:“胡宗南年过五十才第一次结婚。胡宗南结婚后亲自到南北堡寨中去给教官和乡亲们派送喜糖,父亲曾讲,我小的时候就曾吃过胡宗南的喜糖,但那时我太小,什么都不记得。”

  ■蒋介石曾五次来七分校—学员毕业获赠证书和中正剑

  “胡宗南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也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所以西安的黄埔七分校很受蒋介石的重视,在办学期间他曾五次来七分校检阅、询问办学和招生情况,认为这里训练坚实。”赵康生说:“当时的学员毕业时,都要获得毕业证书和获赠蒋介石的中正剑。”

  张华腾教授说:“当时在二战中,中国是一个重要战场,黄埔七分校为全国抗战培养大量军事人才,也受到友国高层的关注。如当时美国副总统威尔基,英国议会访华团,魏德曼将军都曾到这里访问参观。”

  在张华腾教授查询到的一份黄埔七分校学生的日记显示:“民国30年元旦,早上五点起床,六点集合,到王曲校本部参加庆祝大会,约40分钟到达王曲,会场台上书写:中央军校七分校庆祝中华民国成立纪念大会。约半小时后大会开始,胡主任报告了民国成立经过,散会后本队伙夫将饭抬到王曲吃……”

  史海寻遗

  176名韩侨和家属在杜曲居住—八九十名韩侨曾在七分校培训

  1940年9月,在中国国民政府的帮助下,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在重庆成立,主要从事抗日宣传、情报搜集等活动。为了适应抗战形势发展,1942年9月,光复军第二支队奉命迁至西安长安杜曲寺坡村关帝庙周围驻扎,进行军事训练及前线喊话等任务。2014年5月,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旧址标识石在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落成。昨日,寻访团也对其进行了寻访。

  今年70岁的赵生林就是当年韩国军队离开时被杜曲村民抱养的,他现在负责看护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旧标识所在的小公园,据他回忆,“养父母和周边的村民都说,当时是一对双胞胎,无力抚养就只带走了一个,我在出生第三天的时候来到了杜曲的家,但后来韩国媒体也帮我查阅过资料,一一核对后没有找到我的家人,而出生日期当年登记错误,所以也无法证实。

  张华腾教授介绍,当时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在西安历时五年,176名韩侨和家属在这里居住,主要集中在杜曲关帝庙和杜曲小学内,“在1946年解散,位于王曲的黄埔第七分校曾为八九十名韩侨作军事培训。”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