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爱心人士丁建新老师告诉我,在征村乡梅口村的梅岭主峰,有一处抗战将士坟墓,墓碑完好碑文清晰……
梅口村是与我老家相邻的村子,该村地处偏僻,山高路远。历史上当地村民靠山吃山,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政府移民扶贫和封山育林政策实施后,村民们相继离开了大山。丁建新老师世居梅坑,对该地的人文地理非常熟悉,自获知梅岭有军人坟墓的信息后,便有了登山探寻的愿望,然而要登上梅山绝非易事,徒步几十公里山路的艰难,密林中蚊盯虫咬的恐惧,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心里障碍。
在胡德群老师的鼓励之下,8月10日我们邀约丁建新老师,一行三人清晨5点从县城出发开始了梅岭主峰寻坟探险……
从梅口村部弃车徒步,进入梅坑古道丁建新老师对沿途的风景名胜了如指掌:梅岭(梅岭埂),海拔高度641米,位于修水县征村乡,梅口村,梅岭曾是修水西大门的天然屏障,梅岭古道则是当年抗战的大通道,翻越梅岭即进入本县东津、东港、渣津地界。往西直通湖南湖北,梅坑古道全长约60华里。蜿蜒于高山峡谷之间,沿途有古木乔林遮蔽,是天然的运兵和商贸之路,沿途曾商贾云集,军队,商队,行人络绎不绝……
梅坑古道平地20余里,山道30余里。古道曾经的通行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国道。沿途有七家歇铺(小旅店)五家屠铺(卖猪肉)四处榨油坊,及多家杂货店。古道上的苏家桥还在,相传抗战时期部队急行军时,两匹驮迫击炮弹的战马,因长途奔袭累死于苏家桥下。兵站遗址的残墙断壁依稀可见。"试茶亭”旧址上石臼等旧物裸露野外,试茶亭是免费为过往军队,行人,商队提供茶水和休息的场所。相传是抗战时期当地乡绅和百姓捐资兴建……
古道
70多年的风雲变幻,找不到了梅山古道繁忙的踪迹,只有路上残存的碎片,向来人召示其曾经的辉煌。昔日的官道人迹窂至,山上30里官道,多处路段早已颓废,路面被巴茅、荆棘、树木占领,我们沿着古道披荆斩棘艰难前行……
经过近3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梅岭主峰。大家的体力严重透支,饮用水早已喝光,浑身上下被汗水湿透,几乎瘫坐在地动弹不得,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高山密林,并不见军人坟墓的踪影……
因多年未上梅山,军人墓的准确位置在丁老师的记忆中有些模糊了,我们在大概的500米范围的荆棘丛中搜寻了一个多小时,最终还是通过联系其他知情人,才找到密林间的坟墓。坟墓整体完好,墓碑上清晰记录着:
探访途中
陆军上尉排长刘桂雲之墓 陆军担架兵十一团一营二连 湘乡人氏 生于民国五年十月二十日 葬于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六日卯时。即:军人刘桂雲牺牲于1943年11月6日,时年27岁。
时近中午,高温难忍,我们实在是没有了力气继续考证周边疑似军坟的土堆,说实话,发现荒野军坟后,我并没有丝毫的欣喜,站在高高的梅岭上,我的内心的有种强烈的,莫名的伤感,和无法言说的沉重!花一样的年华,瞬间戛然而止。死在匆匆的行军路上,葬在荒草凄凄古道旁边。长眠荒野数十年,只为恪守“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庄严承诺!先烈们用生命御外侮,换来华厦数十载平安祥和,我不知道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上山气喘喘,下山脚发软。体力透支后下山的路显得更加艰难。一路上除了互相提醒注意安全外,大家都很少说话,但我感觉到了彼此的心情是沉重的,思维是复杂的,迎面的树木似与我擦肩而过的军人,寂静中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急促的脚步声,看到了他们衣衫不整艰难前行的身影……
行至梅岭半山腰,走在前面的德群君不心一脚踩空,摔下山崖,恰好山崖下几米处有两棵树将他托住,所幸除了皮肤多处擦伤其他并无大碍。德群君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不会有事的,这是埋葬在梅岭的先烈们,在以这种方式再次提醒我们,别再忘了为救国难从容赴死的军人们……
墓碑原图
征村乡、梅口村梅岭主峰示意图。
陆军单架十一团一营二连战时行动轨迹,和隶属部队概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