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馆长吴先斌
2006年,吴先斌自掏腰包建起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几年过去了,他已经砸进去了3000多万元。
这个喜欢戴红星鸭舌帽的男人,说话语速极快,“我觉得我运气还挺好的,创业的时候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机,能够在40岁以前完成资金积累,让我可以在40岁以后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自打成立了这个博物馆后,我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感来源。” 年8月,吴先斌将带着其馆藏的28幅反映侵华日军暴行的照片,前往日本参加《为了和平揭露战争的展览》,全程自费,他说,这是中国民间相关团体第一次参加这个主题活动。 现代快报记者 毛丽萍 胡玉梅
14分钟,让吴先斌感觉窒息。
“后来,我知道了这位老师的名字叫高兴祖,一个令所有研究近代史的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吴先斌说,这段无声短片一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一本旧画册,间接促成了“民间抗战博物馆”
一晃10几年过去了,吴先斌迷上了逛朝天宫古玩市场,“也谈不上什么古董,就是喜欢买一些老南京的玩意儿。生活在这个城市这么多年,我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城市的过去。”
2004年的12月,他又去了,可是具体几号,他记不清了。
印象中,那天他转了几圈都没发现什么。
就在一无所获时,一阵“南腔”与“北调”的对话,吸引了他的注意。“北调”说:“这是你们南京的东西,你还嫌贵了?”“南腔”答:“就是南京的东西也不值一万二啊?”
闻言,吴先斌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循声望去,在一个东北人的地摊上有一位南京人举着一本泛黄、残缺不堪的画册,双方正在讨价还价。出于对高额叫价的好奇,他凑了过去。
由于价格谈不拢,那位南京人无奈地离开了。
捡起那本没被买走的旧画册,吴先斌看到了一张既熟悉又陌生的照片,熟悉的是照片主位置上的中央大学大礼堂,陌生的是校园中没有一个学子,有的是持枪荷弹、充满杀气的日本兵。吴先斌说,当时他感觉到了阵阵寒气。
但“热血总是能战胜寒冷”的,最终吴先斌花一万元买下了这本画册。
当天晚上,他彻夜未眠,“我对那段痛苦的历史了解也仅限于教科书,概念清楚细节模糊,我得找个专家问问。”
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连红,当时,张教授说,“我们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还是很落后,且落后于日本。”
“我们长期以来研究的都是宏观史,微观史无人问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国家一直都是以公职人员为主导的研究队伍,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而研究微观史恰恰是要社会各种人员的参与……”听着张连红的话,吴先斌非常吃惊,从此,他开始专门搜集抗战方面的史料。
2006年,为了心中那个“知道”,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知道”,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通过审批,在安德门附近“问世”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