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口述和回忆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美国大兵眼中的“彩色抗战”
来源:时代周报   2015-09-23 11:21:02

  导语:1943年,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艾伦·拉森应征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被分配到空军照相侦察中队,很快他随所在部队辗转万里来到中国云南,被幸运地分到了陈纳德将军的麾下,担任部队航拍地图绘制员,参与制作地图和海图的工作。其间艾伦和他的战友们拍摄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彩色照片。

  

  威廉·迪柏坐在机场工地的碾子上,正望着起降的飞机。(艾伦·拉森摄)

  

  昆明空军基地附近稻田里,队员仿制了一套美军军装送给一个小女孩,为她拍下了这张拿着棒棒糖的照片。(艾伦·拉森摄)

  1943年,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艾伦·拉森应征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被分配到空军照相侦察中队,很快他随所在部队辗转万里来到中国云南,被幸运地分到了陈纳德将军的麾下,担任部队航拍地图绘制员,参与制作地图和海图的工作。其间艾伦和他的战友们拍摄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彩色照片。

  1941年12月20日,9时30分。

  日军82中队十架九九式轰炸机排成V字形,经由越南进入中国领空。此时,昆明基地的AVG部队第一大队、第二大队全体飞行员背着降落伞匆匆奔向各自的战斗机。第二大队的8架寇蒂斯P-40C战斗机率先做好了准备,只有飞行员爱德华·莱克塔在爬上主翼时不小心碰掉了引擎罩,他赶忙招呼地勤人员前来修理。

  一颗黄色信号弹后,第二大队8架寇蒂斯P-40C战斗机陆续起飞,消失在东南方向,正面迎接敌机来袭。因碰掉引擎罩而憋了一肚子火的莱克塔发现敌机后,第一个冲到日军轰炸机编队的左边。他将飞机拉到高空,然后瞄准下面一架轰炸机冲下去,瞄准镜里的敌机越来越大,他狠狠扣动了扳机。

  下面的九九式轰炸机突然急剧地烧起来,机尾拖出一道长长的黑烟,整架飞机摇摇晃晃几秒后一头栽了下去—就这样,中国云南大地上迎来了第一架被击落的日军飞机。

  爱德华·莱克塔是美国志愿队的飞行员,一支在陈纳德指挥下以“飞虎队”著称的空军小分队,1941年下半年在缅甸投入战斗。珍珠港事件后,陈纳德重被征调进美国军队,而他的“飞虎队”改编为中国航空特遣队(后来的第14航空队)。

  60多年前的飞虎队赫赫战功如今早已定格在老者的记忆中,老式黑白电影里。当86岁的前飞虎队员艾伦·拉森的《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在国内出版时,飞虎队以及抗日战争的历史被耳目一新地再现。艾伦·拉森以及他今年5月刚刚去世的战友威廉·迪柏镜头下的中国,竟然大部分是普通百姓彩色的日常生活。

  抗战大后方的彩色生活

  孩提时代的艾伦·拉森深信,只要在地上挖一个很深很深的洞,就可以去到中国—因为中国在世界的另一端。如果没有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艾伦·拉森或许并不会意识到地球那边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中—那几乎是当头一棒,让这位生活安逸的美国青年产生了与日战斗的渴望。

  1943年,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艾伦·拉森应征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经过在美国本土数月的军训后,他被分配到空军照相侦察中队,随后他所在的部队辗转万里来到中国云南。彼时,陈纳德的“飞虎队”已改编为美军第14航空队。艾伦被幸运地分到了陈纳德麾下,担任部队航拍地图绘制员,参与制作地图和海图供中美两国空军打击日本陆军和海军。

  1944年9月1日,抵达昆明空军基地的艾伦兴奋异常,他和一位战友第一时间来到飞机跑道上,站在鼻翼上画着鲨鱼图案的P40战斗机旁相互拍照—这一幕是艾伦中国视角的起点,也是《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的第一张照片。

  “那时艾伦酷爱摄影,有空就利用他的两部柯达相机(Kodak Bantam 828和35mm相机)和他父母从美国寄来的柯达彩色胶片拍照。”《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一书的策划、翻译严湛是艾伦的老朋友,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艾伦对于中国老百姓有着难忘而美好的印象。

  作为一个生长在美国的青年,即使面对战争的严酷,生活依然美好。这种态度直接决定了艾伦照片的视角—镜头里的看不见苦难,人们笑脸相迎美国大兵—中国餐饮店和小贩经营诱人的美食;昆明市内百姓观看众多美人画像以及“突兀”的蒋介石画像;田间劳作的农民面对镜头时嘴角那一抹害羞的微笑;穿国民党军服的儿童天真地对着镜头笑,他的胸前佩戴着“中国童子军”的徽章;他们甚至送了一套美军军装给一位中国少女,照片里的女孩穿着军服,手拿美国棒糖笑得阳光灿烂……

  “艾伦从杭州到上海的一路上见到了日本战俘。当时日本刚投降,在中国的日军都呆在兵营里,中国军队还没来得及接管他们。所以日军兵营里还有武器,仍然出操训练,但因为已经投降,当时的日军已丧失了战斗力。”严湛告诉记者,艾伦在《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一书中也呈现了这一见闻,“他们都是根据日军上级的指示在拆除军事设施,个个都比较低调,没了往日的嚣张气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