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把增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编者按:
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宣传阐释和主题教育活动,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十年来,中国学术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不少进展。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深化抗战研究讲话1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值此重要节点,本刊特邀相关学者,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希望以此进一步推动抗日战争史研究。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十年前的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长期以来,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研究,党史部门、军史部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同时,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抗战史学界奋发作为,不仅整理出版了一批抗日战争史料,而且在诸多方面都产出了颇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来,抗战史研究又有了诸多新动向。从宏观层面来看,有的学者探讨了根据地的演变问题;有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关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复兴等问题;有的学者从不同视角重新审视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以及抗战的领导权等问题。从中观层面来看,有的学者从区域视角入手考察了抗战史研究的进路;有的学者从不同领域出发探讨了抗战史研究的阐释维度。从微观层面来看,有的学者聚焦抗战动员,从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展开论述;有的学者立足文学视域,对抗战中国与区域进行了书写。毋庸置疑,在研究层面上,抗战史学界的学术研究早已硕果累累,以上虽然主要是以举例方式对《抗日战争研究》和笔者所供职的《河北学刊》中所刊论文做的点滴审视,但从中已可窥见学界同人有关抗战史研究的一些趋向和努力。
其实,就抗日战争史而言,党史部门、军史部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固然是研究的主力军,但推动学术研究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部门的贡献,同样不应被忽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5年也有过特别指示,那就是“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国家社科基金、出版基金要把抗战研究纳入重点资助范围,加大支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为如何在新时代统筹做好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如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研究又走过了一个十年,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期许,从批准立项的、与抗日战争史相关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发,总结近十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主要进展,无疑是一个别开生面的新颖视角。以下,笔者即着眼于此做一梳理,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 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项目”布局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与党史部门、军史部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以及全国历史学界一道,围绕如何开展好抗日战争研究做了积极探索。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库来看,2015—2024年,共计立项抗日战争史研究相关项目370余项。综合分析近十年来各门类、各学科抗日战争史研究方面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录,其议题布局主要呈现出如下表征:
其一 ,在区域分布方面,涉及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既有中国共产党开辟领导的或大或小的根据地,也有按照中国地理方位划分的大区,还有按照中国省市划分的相关区域抗战议题,亦有按照国别和地区划分的与抗战相关的议题。具体而言,从根据地来看,主要关注陕甘宁边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华北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太行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胶东抗日根据地、华中抗日根据地、大别山敌后根据地、浙东革命根据地等。从大区来看,主要关注了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等。从省市来看,主要关注了河北、天津、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南京、重庆、上海、黑龙江、吉林、湖南、广西、云南、贵州、新疆、西藏、台湾等。从国别和地区来看,主要有日本、韩国、朝鲜、越南、英国、美国、苏联、法国、南洋、东亚等。
其二,在社会群体方面,涉及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既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党、政、军、民、学等群体组织,如八路军、新四军、党员干部、抗日英烈、战地记者、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等;也有国民党统治下的华北地方实力派、历史语言研究所学人、史家群体、作家群体以及都市女性、少数民族女性等女性群体;还有身处海外却热心帮助中国抗战的海外群体,如南洋华侨、东南亚华侨华人、美国飞虎队等;亦有中国抗战的对象——日军或与日军有关的群体,如日本在华宪兵、侵华日军第五一三部队、日军战俘、日本战犯、慰安妇等;而在具体人物方面,有毛泽东、顾维钧、邹韬奋、刘文辉等。
其三,在相关机构方面,涉及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既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军事、教育机构,如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也有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政治、军事、教育机构,如国民参政会、中国国民党国防最高委员会、军令部、兵工署、教育部等;还有与中国对立的日方机构,如侵华日军特务机关;亦有关心中国抗战的同盟国机构,如美国远东司、美国驻华武官处等。
其四,在当时报刊方面,涉及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既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类报刊,其中有按类别划分(如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红色报刊、红色画报等)开展研究者,有聚焦某一报刊(如《解放日报》等)开展研究者;也有关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各类报刊的,其中有按地区划分(如康藏期刊等)开展研究者,有聚焦某一报刊(如《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申报》《大公报》《正气日报》《国讯》以及《群众》周刊等)开展研究者;还有探究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主办的报刊者,如《伦敦新闻画报》以及北美华文报刊、东北日资报刊等。
此外,涉及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还有关注宗教、山脉、河流等方面的研究,如在宗教方面,涉及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在山脉河流方面,涉及太行山、吕梁山、长江、黄河、桑干河等。
二、 抗日战争史研究的着力点与发力点
关于如何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抗日战争史研究如何着力与发力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路径。
其一,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
加强规划,主要体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如何深入开展抗日战争研究的重要讲话精神而设立的各门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十年来,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涵盖了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以及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等所有门类。其中,作为现阶段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资助力度最大的纵向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始终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为研究对象,在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同时,着力推出具有重大学术创新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治国理政服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因而具有伟大意义和重大作用。正是基于这一事实,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关注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得以启动与实施。
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意在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加强抗日战争史研究,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该专项工程包括总体研究、专题研究、资料文献收集整理、数据库建设、中外合作研究等,旨在通过有组织的研究,着力推出有分量、有深度、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代表国家水准的成果,推动抗日战争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重大突破。
力量整合,主要体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如何深入开展抗日战争研究的重要讲话精神而设立的各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十年来,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涉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党史党建、马列科社、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法学、社会学、艺术学、教育学、体育学、理论经济学、国际问题研究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8个学科门类。可以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基本整合了与抗日战争各领域相关的所有学科力量。
当然,在这些学科门类中,历史学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尤其是前述的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的设立,更凸显了力量整合的重要作用。据悉,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共计立项35项,整合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浙江、湖北、河北、山西、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地的主要研究力量。从项目承担单位来看,既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军事科学院、国家图书馆等国字号研究机构,也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985院校;既有退役军人事务部、地方志指导小组、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等国家实务部门和一级学会的研究力量,也有吉林省档案馆、伪满皇宫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单位的支援;既有西南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地方院校的助力,也有诸如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等地方研究机构的担当。可以说,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的立项基本整合了从事抗日战争研究的一流学者。
其二,加强史料收集、整理和数据库建设。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石,承载着历史信息,是史学研究工作者解读历史的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实际上就包含着史料收集和整理的深意。在这方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予以了特别关注,并在近十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中有着鲜明呈现。
从综合性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来看,主要包括中共抗战文献选编、中共抗战口述史料收集与整理、山西抗日战争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河北省中共抗日战争根据地史料收集整理、山东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西北抗战大后方文献资料整理、华南抗战历史文献整理、浙东革命根据地文献搜集整理以及日本侵华档案整理、满铁资料整理等。
从专题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来看,主要包括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资料整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标语口号资料搜集整理、抗日英烈墓资料收集与整理、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抗战碑刻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文献整理、华北根据地村财政资料整理、华北抗战戏剧史料发掘、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史料搜集整理、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的文献整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群众工作史料整理、山西革命根据地契约文书搜集与整理、太行山文书所见抗战时期文献整理、太行山及吕梁山八路军抗战资料收集整理、新发现山西沦陷区抗战日记整理、绥西抗战文献整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密级档案文献整理、顾维钧抗战外交档案整理、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资料整理、抗战时期桂越国际交通线文献资料整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抗战史料整理、滇缅抗战文献收集整理、抗战时期日伪在华推行“毒化”政策的资料整理、侵华日军第五一三部队与日本细菌战档案资料和证言的调查整理等。
从对海外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来看,主要包括海外有关中国抗战珍稀史料文献、李顿调查团档案、美国国家档案馆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源、美国馆藏西方记者笔下的中共敌后抗战观察文献、美国使领馆报告、“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日史料、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费吴生档案、海外(美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藏战后日本赔偿问题档案史料、英国藏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档案、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法国藏中国抗战档案史料、苏联驻华大使馆俄文档案文献、日本馆藏中共抗战宣传动员史料、日本文献中中共抗战群众动员文献资料、日本侵华作战相关文献、日军细菌战海内外史料、日本藏南洋华侨抗日救国运动资料、日本老兵口述史料抢救整理、日军对中国气象观测资料的搜集整理、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资料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含中国抗战)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等。
建设数据库是对史料收集和整理的进一步延展,能够使所收集到的重要史料惠及更多的抗战史研究者,进而推动抗战史研究向纵深发展。在数据库的建设方面,最值得称道的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及国家档案局牵头创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承办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于2017年10月上线试运行,截至2025年初,已上线文献总量逾6000万页,囊括图书、报纸、档案、期刊、音频、图片、视频七大类资源,还汇聚了红色文献及数十种特色专题库,以内容丰富、公益开放、技术领先、服务社会而著称,极大地方便了数字化时代学术研究的急需,受到学界广泛好评。除此之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还资助了一大批数据库建设项目,比如抗战文献专题目录及同名书目数据库建设、抗日英烈名录数据库建设、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史料整理及专题数据库建设、日本战犯审判文献征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南京大屠杀档案文献与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据库建设、台湾民众抗日资料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等。
其三,加强重大问题与重点专题研究。
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理论阐释的方式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抗战的声音。其主要体现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上。从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于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设立了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为清晰了解海外关于中国抗战的认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组织了系列“国外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史料整理与研究”项目,还设立了“西方话语中的中国抗战及其世界意义研究”等项目。对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国家社科基金同样给予了高度关注,既从宏观层面立项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研究”,又着眼于宣传战的视角立项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对日宣传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研究”,还从敌后抗战的视角分别对河北、山西、山东等中共根据地核心区的抗战予以立项。
加强重点专题研究,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特别关注,并主要体现为四个注重:(一)注重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与发展、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干部养成研究。比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分别立项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研究”“华北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农村支部研究”“全国抗战时期中共农村支部工作实践与当代价值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实践路径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及历史经验研究”“中国共产党太行抗日根据地基层干部群体养成机制研究”等。(二)注重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的学习、宣传和动员研究。比如分别立项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干部的文件学习与落实机制研究”“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机制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国际视野及现实启示研究”“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话语建构及经验研究”等。(三)注重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和传播研究。比如分别立项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及当代价值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及其新时代启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图像传播研究”“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教科书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研究”等。(四)注重中华民族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族意识、中国意识以及中华民族认同等研究。比如分别立项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念的确立与传播研究”“新疆抗战宣传动员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研究”“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社会动员与民众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研究”“抗战时期的边疆书写与国族意识构建研究”“滇西抗战中边地各民族的中国意识成长及其影响研究”“山西抗战歌谣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等。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总体研究要深、专题研究要细”的原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总体研究立项方面,既有聚焦抗日战争整体的综合性研究,比如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中国抗日战争志;也有聚焦抗日战争某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比如中国抗战文学史(多卷本)、中国抗战艺术史(多卷本)、中国抗战美术史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体育史研究、抗日战争的影像记忆史研究、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史研究等。在专题研究立项方面,除了前述的四个注重之外,更体现出“多点开花”之势。比如,按照区域来看,除了陕甘宁边区、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等研究的热点区域外,大后方、沦陷区成为抗日战争研究的拓展区域;从群体和机构来看,抗战时期国民党、国民政府与国统区研究越发深入;从抗日战争的认识来看,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国际援助以及中国抗战的域外认知受到重点关注。
三、 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前沿及趋势
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情况来看,如前所述,十年来的抗日战争史研究业已取得重大进展,诸多抗日战争史研究论著的出版、学术论文的发表,也佐证了这一事实。然而,如果立足既往项目立项实际,展望未来的抗战史研究趋势和走向,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第一,与抗战时期相关的各类记忆史研究不断升温。比如,抗战时期民族英雄记忆、民族创伤记忆、抗战胜利记忆以及抗战公路的文本书写与记忆建构等均已成为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未来的抗战记忆史研究,无论是集体记忆,还是个体记忆,均可在跨学科、跨国界、多维度等方面不断深化。其中,作为集体记忆,抗战叙事在民族认同和国家建构中的作用将继续成为研究重点。作为个体记忆,不同个体尤其是普通民众、士兵、难民等具有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抗战的记忆或多或少都会存有差异,这种差异既体现了记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也使得抗战记忆更加立体和丰富。
第二,抗战时期的国家治理、社会治理、边疆治理研究受到关注。其中,有的研究从邮政的角度探讨国家治理问题;有的从社会秩序重构、谣言治理、伪造货币的治理等角度探讨中国共产党及根据地社会的治理;有的从税制变革的角度探讨滇黔桂地区的边疆治理;有的考察西部边疆的治理构想及实践;有的以抗战为视域分析刘文辉的康藏治理。总体来看,无论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还是边疆治理研究,都契合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需要,反映了从抗战历史中汲取治理智慧的学术求索。当然,此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大有可为。
第三,抗战时期的生活史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在抗战生活史研究相关立项中,有的对华北八路军士兵的日常生活作出探讨;有的着眼于中国电影业对都市女性日常生活的影响;有的立足于解析沦陷区民众的生活;有的从文学书写角度论述抗战大后方的经济生活。其实,对于抗战时期的日常生活史,李金铮早在2017年就发表过颇具影响力的见解。他指出:“抗战时期不同政权、不同人群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日常生活与政治、经济、军事的关系如何?国民党、共产党、日军和伪军士兵的日常生活,尤其值得关注。士兵并不总是处于打仗状态,也有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婚姻、疾病、衣食住行、闲暇娱乐等。”可以说,前述立项的项目中有的即与李金铮所说是吻合的。当然,这一领域得到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还不够多,这也显示出目前研究的薄弱。
第四,抗战时期的环境史研究开始引发关注。比如,中国共产党华北根据地环境史、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省会城市环境卫生治理、抗战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论题业已获准立项,以李金铮《中共抗战的生态环境解释》(《抗日战争研究》2023年第3期)为代表的前沿成果更是在此领域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当然,这一领域的研究同样处于起步阶段。一如李金铮在多年前所呼吁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政权、策略等是一种怎样的互动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自然生态环境对不同政权、不同区域的策略、手段和行为有何制约?反过来,不同政权、不同区域的策略、手段和行为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又产生了哪些影响?”诸如此类论题,都还需要研究者继续作深入探讨。
第五,抗战时期的报刊史研究开辟了新路径。这里所说的新路径,是相对传统报刊史所探讨对象而言的,主要表现为紧跟时代步伐,体现了鲜明的与时俱进特色。比如,无论是按类别立项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红色报刊、红色画报,还是按区域立项的甘宁青报刊、康藏报刊、北美华文报刊,乃至聚焦某个报刊立项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伦敦新闻画报》等,从所探讨内容来看,大多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观念、中华民族形象、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生产与认同建构以及抗战宣传与舆论动员等论题展开叙述。当然,当前的报刊史研究还有一个重要趋向,那就是日益走向深入阅读。在这方面,李金铮同样起到了引领作用,比如他在《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4期发表的《读者与报纸、党政军的联动:〈晋察冀日报〉的阅读史》即引发热烈反响,并影响了相当一批年轻人。
四、 抗日战争史研究所面临的难点
作为“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于艰难中彰显的伟大,无论如何言说都不为过。然而,在硝烟散去80年之后的今天,对于14年抗战那段苦难与辉煌,学界尽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客观而言,与党和国家的期许、与抗战史学界的自我期望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抛开具体的研究层面,仅从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角度来看,抗日战争研究依然面临着以下难点。
其一,档案数字化工作虽然有可喜进展,但档案开放程度大幅下降。
抗日战争的资料浩如烟海,尤其是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保存的数量众多的抗战档案,是研究抗日战争的珍贵史料。2016年,国家档案局启动并实施《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工程,组织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全面开展馆藏抗战档案的梳理、鉴定和汇编工作,分年度出版《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系列丛书,总规模不少于1000册。该丛书的收录范围涵盖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宣传、教育等多个领域,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及抗日根据地建设、民众抗日救亡运动、日本侵华罪行及日伪反动统治、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学校、工厂战时西迁、抗战宣传、兵役、后援、救护、抚恤、设施建设、审判战犯、惩治汉奸等方面。目前,从抗日根据地档案资料的整理发布来看,正式出版的已有山东省档案馆编《渤海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全4册,中华书局2019年版)、山东省档案馆编《胶东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全5册,中华书局2020年版)、河北省档案馆编《河北省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全6册,中华书局2020年版)、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1)(中华书局2020年版)、大同市档案馆编《大同市馆藏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1)(中华书局2021年版)、平定县档案馆编《平定(路北)、平(定)东、平(定)西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中华书局2021年版)、江苏省档案馆编《苏中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中华书局2021年版)、金湖县档案馆编《高宝湖西抗日根据地档案汇编》(中华书局2021年版)等。实际上,各级各类档案馆所藏抗日根据地档案总量巨大,用汗牛充栋也不为过。与此相对照,一方面,现已整理出版的抗日根据地档案资料实在是九牛一毛;另一方面,各地档案馆因要整理汇编抗日战争档案,从而使得研究者对于抗日战争档案的查阅越发不易,这显然是与良好初衷相违背的。此种状况也使得一些抗日战争研究著述在档案运用上有诸多不足之处,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抗日战争研究的深入开展。
其二,抗日战争研究的海外合作与国际合作始终步履维艰。
2016年,在谈到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时,王建朗曾指出:“国际交流应秉持更为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我们不仅要让国际学界了解中国学者的看法,也要努力去了解国际学界的看法。我们需要传播我们的声音,影响和改变他们的看法。……我们也需要倾听别人的声音,了解别人的观点,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外国学界全盘接受我们的看法,而是要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抗战的贡献和牺牲,肯定中国战场的贡献。”今天,回望抗战史研究所走过的路,在加强抗日战争研究的多方合作过程中,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的启动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立项了一大批海外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研究项目,比如前述海外有关中国抗战珍稀史料、美国使领馆报告有关史料、李顿调查团档案、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费吴生档案、日本《战史丛书》翻译工程、日军细菌战海内外史料、台湾民众抗日资料等。其重要表现之二,就是立项了一些难度极大的海内外合作研究项目,比如抗日战争史国际合作研究、两岸共同编写中国抗日战争史等。应该说,我们已经在抗日战争研究的海外合作与国际合作方面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但也必须看到,这种合作困难重重:一是研究双方缺乏足够的信任,这对彼此之间的合作是一种阻碍;二是研究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情感,从而使得海外研究者对于中国抗战的误解和偏见难以在短期内消除;三是海外藏研究资料具有很大的分散性,收集和整理十分耗时耗力。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开展抗日战争海内外合作研究无法回避的障碍。当然,虽然抗日战争研究的海外合作与国际合作仍然困难重重,但中国抗战史学界从不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更有在柳暗花明中寻求抗战史研究增长点的智慧和锐气。
以上所论仅是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发而提出的关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粗浅认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里呈现出来的关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大致图景,并非近十年来抗日战争研究进展的全部面相。仅从对抗日战争史的研究趋势的观察而言,就还有很多视角需要进一步关注,如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的融合,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普通民众、女性群体以及人性的被发现,等等。当然,新的研究趋势的出现,并不表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传统领域不再重要,这也正如一株伟岸的80年老树,无论是主干还是枝条,无论是旧叶还是新芽,都接受着抗日战争史研究之根所提供的滋养,同时也都汇聚着孕育抗日战争史研究勃勃生机的磅礴力量。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5年第3期,注释从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