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研究论文资料 > 内容正文

张海鹏、李理:应深入研究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对后世的影响
来源:《东北史地》2015年第5期 作者:张海鹏 李理   2016-07-26 16:31:56

2015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又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两个整十年纪念的日子碰到一起,很值得把120年的中日关系史联系起来,加以回味。

120年来的中日关系,只有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的历史是较为正常的,1972年以前的中日邦交史都是不正常的,其中,1945年以前的历史都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1972年以来的中日关系史虽较为正常,但近年来有点反常,主要是日本当政者不承认侵略,不愿意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约束(最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竟说没有读过《波茨坦公告》),不归还中国领土钓鱼岛,日本众议院近日通过《新安保法》,要改变战后“和平宪法”等。这就引起了中国人民的警惕,可能影响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回顾历史,要不要反思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究竟给后世留下了什么影响?

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历史上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20年来,《马关条约》遗留下来的祸害至今仍存。

《马关条约》彻底打破了中国在远东、亚洲地区长期实行的宗藩体系,清政府被迫承认“朝鲜独立”。“朝鲜独立”只是条约上的文字,事实上朝鲜不能独立。朝鲜对中国是独立了,但是对日本独立不了。日本随之占领朝鲜。1910年日本宣布吞并朝鲜,朝鲜被迫沦落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彻底破坏了《马关条约》关于朝鲜独立的规定。朝鲜半岛的局势演变到今天的样子,与日本破坏《马关条约》直接相关。

《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于日本,给中国造成的伤害至今未能完全消除。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辽东半岛最终未被割让,日本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辽南条约》,只是文字转换之间,中国白白损失3000万两白银。台湾、澎湖列岛虽在1945年10月回归中国,可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所造成的后遗症,何时才能完全消除!

钓鱼岛是中国人发现、命名并为台湾附属之应深入研究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对后世的影响无人岛,与琉球或者冲绳没有任何关系,它在历史上是作为中琉航线上的航标而存在。日本于1879年单方面吞并琉球后,又确定了一系列“外岛屿占领计划”,钓鱼岛就是其中之一。1885年时,日本第一次想在钓鱼岛上建立“国标”,将钓鱼岛纳到领土之内,慑于清政府的威力,未敢实施。1890年第二次提出建立“国标”案,也不了了之。1893年底,第三次提出建立“国标”。此时正值日本准备发动甲午战争之际,日本政府积极回应,趁着甲午战争胜利之际,于1895年1月14日以内阁决议的方式,将中国钓鱼岛窃取,却不敢将这一决定公布于世。按照《开罗宣言》有关日本窃取于中国的土地应当归还的精神,钓鱼岛应当随着台湾一起归还中国。二战后,钓鱼岛却被裹挟在“琉球”领土中,成为美军冲绳基地的打靶场。美国为笼络日本,争取核武器过境或停靠日本美军基地,暗通款曲,竟将中国的钓鱼岛,于“琉球返还”之时,作为琉球的一部分,送给了日本。此后在全世界保钓运动及中国的反对下,美国又说只给日本钓鱼岛的行政权。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美国为遏制中国,将钓鱼岛作为筹码,怂恿日本“买卖”钓鱼岛,使中日关系跌落到战后的最低谷,美国却坐收渔翁之利。

琉球复国问题成为悬案,也是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带来的后果。琉球在历史上本为一个独立国家。从明朝初年开始接受中国的册封,成为明朝的藩属国。由于地缘上接近日本,1609年时遭到日本的侵略。明治维新后,日本将琉球王国确定为第一块领土目标,为切断中琉关系取得吞并琉球的借口,于1874年出兵侵略中国台湾。此过程美国驻日公使德朗积极参与,并介绍美国驻厦门及台湾领事李仙得就任日本“二等出仕”官,帮助日本出谋划策,借口琉球渔民遭风暴漂到台湾被害的普通“船难事件”,强说台湾“番地”为无主之地,于1874年出兵侵略中国台湾。清政府总理衙门颟顸无识,承认这是“保民义举”,日本却以此为借口,于1879年出兵吞并了琉球。清政府不承认并且谴责日本对琉球的吞并。中日之间曾就琉球问题进行长期交涉,中国始终没有认同日本吞并琉球的正当性。直到1888年,日本外务省主动停止这一交涉。原来日本正准备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便不再为琉球地位费口舌。《马关条约》文字虽不涉及琉球,但在日本胜利的高压下,清政府再也无力交涉琉球独立问题。实际上,琉球地位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个悬案。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建议蒋介石,琉球由中国管起来,蒋介石回答可以中美共管。此事在开罗未能成议。二次大战后,美、日无视琉球人独立建国的意愿,私相授受,使“琉球”成为日本的“冲绳县”,冲绳成为美军在亚洲最大的军事基地,琉球人民无法实现复国愿望。 

钓鱼岛问题,琉球问题,都是今日东亚国际关系的未解问题,其根源都是甲午中日战争种下的。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背后都有美国人的身影。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给日本出谋划策,给日本提供侵略东亚的整个战略,被日本人称为日本外交的大恩人。甲午中日战争时,美国公开偏袒日本,在《马关条约》签订过程中,协助日本达到其利益的最大化。美国或在台前或在幕后,在日本对外侵略扩张中,起着巨大的助力作用。美国卵翼着日本,使其成为一个供美国驱使和利用的国家。日本侵略朝鲜、琉球和中国的领土台湾,美国莫不赞助,原因是他们企图假手于日本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另外,美国也尽可能挑拨中日之间的恶感,以达到其利用亚洲人来打亚洲人的分治政策。这种形势,于今依然。

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获胜,收益极为丰硕,对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有极大助力。日本成为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国家,都与日本在对外侵略中获胜关系极大。这种巨大的收益,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是它制定大陆政策甚至占领全世界的野心的依据。 

1937年7月7日,日本向中国发起全面战争绝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谋划的结果,是日本大陆政策实施的结果。1900年作为八国联军一员入侵中国,1914年侵入山东占领青岛,1915年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1932-1935年又不断蚕食我国长城沿线各地,直到非法把军队开到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1937-1945年,日军占领了半个中国,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30 万以上中国军民被杀害,华北无数个万人坑,对我国陪都重庆做了多次无差别轰炸。八年期间,导致3500万中国人民死伤,无数平民百姓转徙沟壑,导致中国社会经济大倒退。这八年期间,如果不是中国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果不是中国存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作战,中国当时的前景,不是不可能出现法国面对德国进攻而投降的局面。

回顾78年前的国际形势,世界上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一个是亚洲的日本,一个是欧洲的德国。这两个国家都有称霸亚洲、欧洲甚至全世界的野心。日本已经在1910年吞并了朝鲜,就想以朝鲜为跳板吞并中国,这就是日本的“大陆政策”。这个“大陆政策”,实际上从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时就形成了。与日本在亚洲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在中国长城沿线进行武装蚕食的侵略活动几乎同时,欧洲的法西斯国家意大利、德国先后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的战争。1936年11月,德国和日本以反共产主义相号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个协定表明,亚洲和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但是欧美大国都对亚洲的战争和欧洲的战争采取了绥靖政策,这一方面鼓励了亚洲和欧洲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侵略国家,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些大国对亚洲、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没有明确的认识。

正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两个战争策源地,便形成了发动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起点,或者战争爆发点,而不是以往多数学者所认定的只有一个起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从爆发到结束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只有一个战争起点的说法是难以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复杂过程的。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一个起点;1939年9月1日德国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是第二个起点。由此,就形成了两个主要战场。战争结局,有两个战争结束时间,换句话说,战胜国有两个胜利纪念日:德国在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5月9日是俄罗斯和欧洲各国的胜利纪念日;日本在1945年9月2日签订无条件投降书,9月3日成为中国、亚洲各国和美国的胜利纪念日。

根据同盟国战时召开的开罗会议等几个国际会议的决定,彻底打败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国家以后,要严厉惩罚德国和日本,铲除战争策源地。事实上,战后对德国的处分和对日本的处分并不完全一样。由于希特勒本人在苏军攻克柏林过程中自杀,纽伦堡审判最终有18个纳粹分子被判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其中11人被判处死刑。对德国来说,纽伦堡审判是同希特勒纳粹主义的过去划清界线的开始,德意志民族从此开始了对历史的反省。日本的情形与德国有所不同。美军为了减少损失,没有进军日本本土,没有最后摧毁日本军事力量。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终判处日本7名甲级战犯绞刑,16名甲级战犯无期徒刑。但是没有给犯有战争罪行的昭和天皇任何处分,还有甲级战犯嫌疑犯岸信介(安倍晋三外公)战后当了首相。美军占领日本,虽然对日本社会进行了一定改造,颁布了“和平宪法”,但没从根本上根除日本社会上的军国主义思想。所以,日本战后的政治家很少有人对日本的战争罪行进行深刻反省。《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对日本领土的处分决定也未最后落实。这就令亚洲各国人民担心日本可能复活军国主义。这就是战后对两个战争策源地不同处分的结果。欧洲战后国际关系较为和谐,亚洲则较为紧张,原因就在这里。德国和法国是欧洲两个世敌,两国对反法西斯战争形成了共同的认识,两国关系得以和解,德国和法国今天成为欧盟的核心成员,成为欧洲的稳定器。 

战后日本社会不乏对战争、对侵略罪行进行反省的群体和个人,一些学者的反省很深刻。但总体而言,日本这个民族缺乏反省精神,我们至今没有看到日本整个民族对战争反省的真诚。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是一个富于对外侵略的民族,伴随着日本资本主义成长的是日本的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除了一些学者对日本军国主义、帝国主义行为有深刻批判外,一般日本民众,尤其是政治家不愿意接触这个话题。德国人民在反省战争行为时可以说我不爱德意志这个民族,德国总统可以说我不爱德国这个国家,这表明了德国人在反省战争历史时内心痛苦地煎熬。日本人不可能说这样的话,他们没有经历这种煎熬。

全世界都在纪念二战胜利。今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还在5月10日到莫斯科访问,到红场无名烈应深入研究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对后世的影响士墓祭奠。日本只纪念8月15日的“终战日”,不纪念9月3日胜利日(虽然日本在9月2日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以往还有日本政治家在8月15日到靖国神社祭奠其供奉的14名甲级罪犯。今天德国人如果歌颂希特勒、纳粹是犯法行为;而日本人如果歌颂昭和天皇完全是合法行为。日本政治家坚持对供奉在靖国神社的14名甲级战犯进行祭奠活动,就是怀念、肯定、歌颂策划亚洲战争策源地的战争战犯。日本政治家的这种行为,当然导致了日本社会不愿意承认侵略战争,日本右翼人士认为承认侵略是“自虐史观”,对军国主义时代依依不舍、与军国主义精神相依为命。 

德国人至今还在追诉纳粹分子,立法禁止歌颂纳粹行为。德国与法国联手编写历史教科书,教育子孙后代,不要忘记希特勒德国的战争罪行。德国人这样做是对历史负责,子孙后代都要对历史负责。能够反省自己历史的民族,能够揭自己疮疤的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当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纪念碑俯身下跪时,时人评论道,勃兰特跪下去,德意志站起来。这个评论是深刻的。

老一代的日本学者早就担心战后出生的这一代日本人,因为战后出生的日本人不愿意承担战争责任,安倍晋三等政治家正是战后出生的。如果这样的日本人出掌政柄,要他们承认侵略,要他们对被侵略国人民道歉,要他们改善与邻国关系,都是极为困难的。当然,他们要使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的愿望,也可能是难以达成的。

战后,日本社会出现了“受害者”和“加害者”的概念。许多日本人愿意说自己是“受害者”。安倍晋三首相也强调日本是“受害者”,闭口不提日本首先是“加害者”。这是一个撇开了“侵略”原罪,只记住了“受害”的很奇怪的逻辑。东京大轰炸、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固然使日本人民受到了损害,但这是对战争策源地的惩罚。如果说损失,首先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带来的,是日本战争策划者带给普通日本人的损失,账要算到日本统治者身上。这种“受害者”认识,在德国人身上是完全不存在的。

我们有理由提出疑问:不承认侵略,不向被侵略国道歉,却要到靖国神社祭奠发动侵略战争的罪犯,却要立法修改“和平条约”,要建立派兵到世界各地的“安保体系”,这是要向当年的战争策源地进行忏悔呢,还是想要保存或者恢复战争策源地?

客观面对历史,正确认识历史,犯了再大的错误也可以新生,可以有机会拥抱光明的未来。在基本的历史事实面前掩盖历史真相,否认侵略中国和亚洲各国的罪行,只能生活在未来的阴霾之中。历史事实是无情的,不尊重历史的人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比深刻的,很值得学者展开深入研究,深刻认识这些影响,这对于未来的历史走向大有关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