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研究论文资料 > 内容正文

寻找和平轨迹 镀亮时代精神-----《永恒的向往与追求--芷江和平文化十五年纪念》序言
来源:谭伟平    2018-10-30 17:06:26

  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迷一样的历史问题,譬如和平与战争的关系,如影相随,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无论社会形态的原始与先进,也无论人的智商的聪明与愚蠢,都回避不了这一对矛盾关系。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将人类的发展历史概括为战争与和平相生相克的发展历史。

  回顾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始终在战争与和平的跷跷板上此起彼落,所以,战争与和平就成了伴随人类永恒存在的两极。而这一现象在不同阶段不同的表现形式,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以芷江和平文化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的初衷。

  1945年的芷江,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具有意蕴深远的象征意义:它既是一个地理城市的标记,又是一个中国抗战结束的符号;它既是一场伟大战役的发生地,又是一次历史事件的终止地;它既是苦难民众抗争的真实记录,又是辉煌胜利激情的集中表达;它既结束了战争的表现形式,又开启了和平的研究路径。15年来,围绕着芷江和平文化这一主题而展开的探讨与研究,基本上集中在这一本研究资料上了,它给大家提供了芷江和平文化研究最原始最基本的探讨概貌,希望能得到方家的批评与指导。

  我认为,这本资料汇编所体现的研究成果,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起了探路的作用:

  一、在民众中扬起民族的自信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雪峰会战是这些故事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芷江受降是最让人激动不已的历史事件。有雪峰会战的胜利,才有芷江受降的出现;有纪念中国抗战胜利的芷江受降坊,才有芷江和平文化的落地,也才有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会的诞生,才催生了芷江和平文化的研究;也才让人们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奋起抗争的勇气和决心。一部芷江的抗战故事,就是《国歌》内容生动鲜活的写照。任何时候任何人读了这些史料,都会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由衷地敬意!这是这本资料汇编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十五年中,在芷江召开了五届国际和平论坛,不断延伸着这一研究的深度、高度与向度,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在硝烟中培育和平的萌芽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与和平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相生相克,既对立又统—。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的先驱者,就是从芷江受降这一历史事件中得到了启发,获得了灵感,从而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和党政管理人员,开始了和平文化的研究探索。这本资料汇编也让人们看到,研究者是如何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挖掘整理和平文化的春芽,悉心打理其枝叶树干,建造起和平文化研究的砖瓦门窗、基石栋梁……十五年的辛勤耕耘,奠定了筚路蓝缕之功,并在研究的方向上实现了一些突破,比如将芷江的战争历史提升转化成和平文化,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除此之外,研究者们还开拓探索了从现实中,从历史中,从民族中再去寻找和平文化研究的新路径。同时,还对和平文化的本源进行了探讨,对和平文化、和平理念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思考;并将和平文化的内容转化为校本教材,相继在小学中学、大学开设了和平文化相关课程,实现了和平文化研究成果课程化,让青少年一代永远铭记历史,砥砺前行。这些,成为芷江和平文化研究最有成效的工作,也是未来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三、在应用中探索文化的作用

  将芷江和平文化的研究成果应用在实践中,自始至终紧密结合芷江的实际开展研究工作,是正在进行中的芷江和平文化研究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在这方面,既有理论成果,也有实践成果,而且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一体,如围绕建设芷江国际和平城的探讨与论证,打造富有特色的县域经济文化品牌,就是很好的例证。通过这样的实证研究,给地方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新的实现途径,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可以直接引爆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升华和发展,这也是芷江和平文化研究所产生的作用。我认为:文化的作用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有直接与间接之别,和平文化研究对于芷江而言,文化的显性和直接作用已经体现,隐性与间接作用还会不断增长与扩大。

  四、在实践中寻找理论的突破

  和平文化研究是一个多学科、多维度、多途径的研究,因此,要求研究者首先在思维观念上必须有突破,因为和平文化研究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既有宽泛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证性。如何在思维观念打破学科专业的樊篱,结合时代发展,在规律中和发展变化中,寻找新的理论支点和时代精神闪光点,就成了和平文化研究的关键点和创新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但对和平的理解有不同的认识,实现和平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何从历史上和现实中去总结归纳和平文化的精髓与实质,探讨和平文化的最大公约数,是和平文化研究者们最大的责任。应该说,芷江和平文化的研究为此提供了一个范例。

  当然,相对于历史时间而言,十五年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间。但值得慰籍的是芷江和平文化研究已经迈出了报春的第一步,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期待芷江和平文化研究在未来开出灿烂之花,结下鲜艳之果。

  (作者系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会会长)

  注:《永恒的向往与追求--芷江和平文化十五年纪念》2019年元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