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一词由来已久,义勇者,见义勇为也。东北抗日义勇军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发动侵略战争,而中国政府又下令不准抵抗的背景下兴起的。
“九一八”之夜,虽有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但仍有部分东北军爱国将士奋起抵抗。时任东北军陆军独立第7旅620团团长的王铁汉,便拒绝执行不抵抗命令,打响个人抗日第一枪;当夜,辽宁省警务处处长黄显声也率领部分警察部队抗击日军;而张学良卫队旅五连连长张占元在与日军作战时为国英勇捐躯,成为东北军抵抗日本侵略牺牲的第一人。
沈阳沦陷后,黄显声率领的警察及公安武装部队撤到锦州,他随即下令整编所属公安部队,调集全省各县干警补充兵力,重新编成了三个公安骑兵总队。黄显声励精图治,大力组织和扩充地方武装。而这期间,张学良由于年轻和患病,此时处于刘伯承所说的“五行不定”的状态。他一方面调动了一部分部队到锦州前线,似有抵抗之意,一方面又支持将锦州一带设为隔离区的方案,随时准备撤离。在军事上张学良极度消极,在日军进攻马占山、南满日军守备极其虚弱的时候,张坐拥重兵却毫无策应,反而是日军进攻锦州时,极端困难的马占山反攻齐市,试图调动日军北上。对于黄显声招募的部队和反正伪军,张学良也拒绝给予正规番号,他一方面希望借助这些部队抵抗日军,一方面又怕因此形成中国正规军与日军交战的口实。
在这种掩耳盗铃的思维支配下,张学良后来甚至下令给马占山和丁超等吉黑将领不得使用原来东北军的正规部队番号,只能以“自卫军”、“救国军”等名义自称。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使日军的进攻更加“理直气壮”,既然对手不是正规军,就只能是“土匪”、“马胡子”了。没有正规番号,就等于不被自己的国家承认,各路抗战部队也因此而气馁。在这种情况下,黄显声急中生智,将新编部队改称为“辽宁抗日义勇军”,编张海天部为第1路,项青山部为第2路,自己担任总司令。此后随着抗日形势高涨,到1931年末,黄显声组织的义勇军已有20多路军,遍及辽宁各地,人数已达四五万人。这就是“抗日义勇军”的最初来历。
同一时期,在东北三省的其他各地,抗战热情同样高涨。东北各阶层民众、没有撤退的东北军和地方警察部队的爱国官兵等,纷纷组成抗日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誓与侵华日军作战。当时,由于“义勇军”这个名字响亮而且贴切,逐渐成为东北各地抗日军民最为常用的叫法。1935年,田汉、聂耳合作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了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脍炙人口的战歌,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去细究“义勇军”最初指的是哪一支部队了,因为它代表的是全体中国人不屈的精神。据不完全统计,至1932年春夏之季,东北义勇军人数最多时曾达到四五十万。这些得不到政府支持的东北爱国将士和普通老百姓自发利用手中的轻武器,甚至是原始的大刀长矛,以打游击的方式,同日本侵略军展开殊死的战斗,成为日军恐惧的对象,成为白山黑水间的战神。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