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一直是中国人心头的痛:20万东北军灰溜溜地撤逃至关内,把一片大好河山、3000万骨肉同胞、当时中国唯一的重工业中心和最大的兵工厂拱手送给垂涎已久的日本人,至今仍为国人所耻。
有不抵抗的国民政府,但这并不代表日军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兵不血刃地坐享东北。事实上,在东北大地上反抗侵略者的武装战斗从未停息过。
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率部打响江桥抗战,这是自“九一八”之后首次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主动抗战,揭开了中华民族武装抵抗日本侵略的序幕。江桥抗战极大地激发、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击侵略的士气与决心。无数支自发武装起来的义勇军在东北蓬勃兴起,无数中华好儿女为了不甘做亡国奴而抛头颅、洒热血,使日本侵略者在东北付出了血的代价。
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从“九一八”事变之夜开始,到1932年夏季高潮时,队伍达50余万人。受挫的日军对义勇军进行了疯狂的报复。1933年初,日伪军调遣大批人马对抗日义勇军进行大“扫荡”,不幸被俘的义勇军将士几乎都惨遭杀害。在这次“扫荡”中,抗日义勇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日伪军大“扫荡”后,东北抗日义勇军人数锐减,但并没有瓦解和失败。东北义勇军鼎盛时期的55万人在前期斗争中损失了近24万人,之后随马占山、苏炳文等部转入苏联境内的约有4万人,从东北转赴热河参加抗日斗争的有10万人,而在东北继续抗日的仍有17万人。也就是说,约一半的义勇军仍然在进行抗日斗争。其中辽宁省6.5万余人,吉林省7万余人,黑龙江省2万余人,热河省1.5万余人。从领导上看,日军“扫荡”后,据不完全统计,义勇军中旅、路军和支队以上领导坚持抗日者至少百人以上。从组织系统上,日军“扫荡”后,大规模的义勇军分化成许多支较小的队伍,以小型、分散的游击战,广泛出击频繁战斗。1933年春夏,日伪军暂停“扫荡”后,潜伏的义勇军又重新聚集起来,恢复战斗。根据日本方面的统计,1933年抗日武装出动13072次;1934年出动13395次,总计900204人次;1935年出动39159次,总计1783855人次。
义勇军抗战主力从迅速兴起,到形成高潮,再到1933年末被各个击破形成散点,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敌强我弱,双方在武装力量上极度不对等。加之派系之间不团结,得不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援,缺乏统一有力的组织和给养的匮乏,以及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和缺少交通通信条件和设备等,也是义勇军不能坚持长期抗战的重要原因。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