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八十周年,也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奋起救国的八十周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一页。在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东北抗日义勇军用血肉之躯抵御日寇的硝烟弹雨,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本文首先论述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兴起,然后论其发展及抗日活动,最后歌颂其爱国主义精神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即时代价值。
关键词:东北抗日义勇军 爱国主义精神 时代价值
一、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兴起
东北抗日义勇军诞生于内外夹击的缝隙之中,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1868年,日本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即“明治维新”运动,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日本走上了殖民扩张之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早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在东北地区制造惨案,挑起事端如1920年的珲春惨案、1931年的万宝山事件等,侵蚀中国领土,蹂躏东北人民。1931年9月18日,经过精心策划日本发动了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不到百日,东北大部分地区被日军所占领”。
然而,面对日寇的侵略,蒋介石政府却下达“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其实早在事变前,蒋介石就致电张学良:“无论日军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怂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其更加肆无忌惮的攫取利益。
事变爆发后,广大东北人民不屈服于日寇侵略,纷纷举起反帝爱国大旗,与日寇进行殊死斗争。以东北各族人民、一部分东北爱国官兵、山林队等为基础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力量,统称为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义勇军具有自发性和广泛性,最盛时有30万之众,包括社会各阶层和行业,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他们自发地形成抗日队伍,提出“宁为抗日死,不做亡国奴”的政治口号,积极献粮、献枪、变卖自己的家产,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发展
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是东北抗日义勇军酝酿和兴起的时期。在辽宁,抗日义勇军首当其冲。仅辽西地区就与日寇作战百余次,规模比较大的有消灭胡匪和伪军之战、锦州退兵之战等。在警务长黄显生的带领下,辽南地区展开沙岭镇之战,使“日军惶惶不可终日”。在黑龙江,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将军率领爱国官兵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揭开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大规模抗日的序幕。总之,这一时期的抗日义勇军如雨后春笋、势如破竹。
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傀儡政权的出笼激起东北人民和东北抗日义勇军极大地愤慨。东三省的民间秘密组织、绿林、学生等纷纷加入义勇军队伍,到1932年夏季抗日义勇军达到高潮,人数发展到30余万。吉、黑两省的义勇军在马占山将军的组织下向哈尔滨发起反攻。辽宁的义勇军多次袭击沈阳的飞机场、车站、兵工厂,捣毁日伪据点。在长春,“满洲国当局日陷不宁,目下满洲境内,日本人没有一条绝对安全的道路。”这一时期,东北抗日义勇军发展迅速、战斗频繁,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使日军付出惨重的代价。
然而从1932年10月到1933年末义勇军很快低沉并走向解体。根本原因是敌强我弱造成的。日寇对中国的侵略动员了全国人力和物力,而东北抗日义勇军则是孤军奋战,蒋介石政府不仅不提供任何实质帮助,而且下达不抵抗命令,对义勇军的爱国举动大肆镇压。值得歌颂的是,义勇军在这段时间并不是“全无抵抗”的逃跑,辽沈大地的殊死决战、齐齐哈尔之战有力地牵制了日军的进攻,延缓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东北的进程。
三、东北抗日义勇军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中国人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精辟概括。不管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深刻地体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样,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以血肉之躯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和民族尊严,这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真实写照。东北抗日义勇军所彰显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当今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有重要价值。
首先,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自发地组织起来团结奋战,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领土的完整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当时驻北平的日本特务机关长松宝孝良在给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说:“彼时中国农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之在满势力,行将陷于重围……则皇军势必苦于应付矣。”东北抗日义勇军对日寇恨之入骨,他们本着“匹夫有责”的精神,同日本帝国主义展开血战。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同样,中华民族也是大一统的民族。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基本的要求。爱好和平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品格。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体中国人民必须团结一致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国际国内各种挑战,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国家富强、推进社会进步做积极贡献。
其次,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奋战,表现出不怕牺牲、不怕流血、高度乐观的革命精神。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短暂的战斗史上,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抗日英雄,如李杜、王德林、马占山、苏炳文等。马占山将军在指挥江桥抗战中“每日仅眠三小时,一日之间,每往来省垣前线两次”。李杜“宁作乱离阶下囚,不为名利客中人”,断然拒绝了国民党的委任。另外,广大官兵战士在强敌面前“骁勇呼杀”,“手持枪与敌人展开肉搏,枪上没有刺刀,只好用枪柄击打”。面对敌我力量之悬殊,东北三千万爱国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心中始终坚信“有力量将入侵之敌击退”。正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才有力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本侵华的进程。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求我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是一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和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崇高追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风险和考验,这就要求我们秉承东北抗日义勇军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乐观状态,不畏艰难险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和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复兴。
最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孤军奋战中虽然解体,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爱国之心者”很快形成抗日联军,投身到全国抗战中来,唤起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从1933年初东北抗日义勇军主力相继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毅然挑起领导东北人民抗日的大旗,吸纳了东北境内义勇军余部,以新的面貌继续同日寇作战。1936年,在吸纳各路义勇军的基础上抗日联军成立。中国共产党采用灵活的战略战术,引导东北抗日义勇军迎接全国抗战的到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义勇军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连在一起,继续奋勇拼搏,唤起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新觉醒,实现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担负着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必须把坚持爱国主义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悲壮历史中,我们能得出结论: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历史已成为过去,但是东北抗日义勇军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永葆青春。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今天,认真研究东北抗日义勇军崇高的爱国情怀,不仅重温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大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更主要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是当今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2]温永录.东北抗日义勇军史(上、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3]潘喜廷,卞直甫.东北抗日义勇军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4]朴宣冷(韩).东北抗日义勇军[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
[5]李惠.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简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6]谭译.东北抗日义勇军人物志(上、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7]王希亮.试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活动及其历史地位[J].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
[8]胡玉海.东北义勇军抗战的历史地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9]卞直甫.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爱国精神述略[J].锦州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
[10]卞直甫.东北军与东北抗日义勇军[J].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
作者简介:
张宏茹,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甄 帅,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