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午,日本兵从南横山边的路上来了。当时南横很少有人家,还不是村。日本兵打着膏药旗很远都看得清清楚楚,到走近了南横坳路口,那排长喊了一声:“打!”几十人一阵排枪,又用机枪扫射,日兵当场倒下了一大片。战斗打响后,日军几次冲锋,都付出了伤亡代价,也没有冲上来。直到日将落时,才爬上鹿颈山,但再也不敢冲了,枪声才由疏落到沉寂。我方守兵所处的地形很不利,且死伤很严重,只剩下不多的几个人。直至翌日黎明前,大角山炮兵在南横坳这地方,打死打伤几十个日本侵略者。那位排长和炮台兵为抗日救国几乎全部牺牲了。后来知道只有一个躲到村里,群众掩护起来才得以生还。
日军第二天又从南北台那边调来了援兵,对鹿颈村、蒲洲、大角进行搜查。村里人都不敢说南横坳一战是炮台兵打的,都说炮台兵早跑了,是国民党退下来的散兵打的。日本兵又迫村民带路到蒲洲和大角炮台,果然,一个炮兵也没看到。日军无可奈何,便把群众当成“出气筒”,只要认为有当兵嫌疑的,便拉到蒲洲山和大角山中间一块平地(现在拆船厂门口前南边的地方),有些用刺刀捅,有些用日本军刀砍,杀死后把尸体抛到海里。所以,村民把这块地方叫“杀人场”。
日军占领大角山炮台后,以“安定台”作指挥部,把“火药库”作哨所,并强拉民伕修筑盘山公路,以便汽车开上山。又在蒲洲山前修建码头,停靠军舰。1939年竟将台上大炮拆卸,装船运走。南横坳是交通路口,有日本兵岗哨,人们路过时都要鞠躬敬礼,不然就挨打。这种地狱生活直到抗战胜利,日本鬼子投降时为止。
本文是根据采访、座谈记录整理出来的。参加采访的有蔡德铨、孔惠鉴、苏卓尧、方桂才。时间在1982年5月,1985年4月,1988年3月、4月。对象有鹿颈村民周朋等,九王庙村民黎区、黄有根等,前上横档炮台上等通信兵蒋德天等,以及前虎门要塞司令李洁之先生,共数十人。成文时对原广州话用词有些改动,但不失原意,望多指正。
注:
前虎门要塞司令郭思演,当时逃去香港。国民党政府曾通缉其归案,后不详。
上横档炮台台长胡春生,在解放后“镇反”时被镇压。其弟胡和是下横档炮台士兵,现仍住东莞滨沙村。
下横档炮台台长周宪民,抗战时期在九王庙村开了一间小杂货铺,解放后迁南北台石场。“镇反”时被处以群众监督,1976年病故。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