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谱写《广州儿童剧团团歌》的经过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2018-03-27 14:13:12
陈柏 |
我的面前摆着一本《广州青运史资料与研究》,这是原广州儿童剧团的朋友们寄来的。这里,记载着他们光辉的战斗历程。当我翻到最后一页,看到广州儿童剧团团歌歌词和饱含着我的情感的曲谱时,思绪万千,它引起了我对一段往事的美好回忆。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我在广西梧州任小学教师,同时参加民众歌咏团和梧州救国话剧社,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秋广州沦陷后,我参加广西学生军。1940年秋,学生军整编,我负责学生军音乐研究会的工作。1940年冬,我随学生军的曙光报社进入南宁。在南宁学生军团音乐研究会与演剧一队、九队等组成南宁青年歌咏团。1941年春节晚会上,南宁青年歌咏团和广州儿童剧团曾同台演出,记得广州儿童剧团演出歌舞,他们穿着工作服(工人装)演出,只有一把口琴伴奏。小演员们的演出活泼、健康、有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和广州儿童剧团的第一次接触。因为广州儿童剧团在梧州工作期间吸收了几个梧州籍的成员,其中就有我的学生,所以我和广州儿童剧团的关系是比较亲近的,从我那几个学生的言谈中得知他们的团长叫谈星,在剧团内部,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谈大哥。因为当时大家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我和这位谈大哥一直没有见过面。1941年5月,我那时独自负责编辑、刻腊版、油印学生军的创作歌曲集《新生之歌》。这年6月的一天,谈星团长到曙光报社来找我,他自我介绍后,大家竟如同老相识一般,因为是同一战线的战友,谈得十分融洽。他说广州儿童剧团成立快四年了,我们希望有一首团歌,在四周年纪念时演唱,以表达我们的心声。谈星还说他从广西学生军同志得知我曾写过抗战歌曲以适应桂南抗日新形势斗争的需要,故特地找上门来,希望我能为剧团团歌谱曲,并出示他已写好的歌词给我。当时,我感到为难,我只写过一般的抗战歌曲,对团歌、校歌……等歌曲从未沾过边,而且我手头又正忙于编印歌集,本想推辞,但由于我一度和梧州孩子剧团的孩子们一起搞过救亡宣传工作,见到广州儿童剧团的同志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当仔细阅读了谈星同志写的歌词后,我认为这不仅是广州儿童剧团战友们的心声,也是全国儿童、全国人民和我自己的心声。至此,我无法推辞了,我激动地对谈星同志说:“哩杯,我饮!”他笑了,我也笑了。他紧紧地握我的手,握的是那样的有力,那样的深情。我在报社阳台眺望着谈星团长阔步离开古城口(曙光报社所在地)的背影。 |
我开始琢磨团歌的内容。团歌前半段叙述的正是我自己走过的路,我熟悉的战斗的历程,我将旋律写得平稳。中间一段“我们要掀起珠江的怒涛,淹没日本强盗,我们要高举胜利的旗帜,高插在白云山头”是人们迫切的期望,我也有同样的愿望,是歌词中的第一个高潮,旋律也跟着引入高音区。最后一段是全国人民抗敌斗争的前景。旋律由最低音起,逐步上升,进入第二高潮,结束在最高音,以加强“新的中国要自由解放”必然会实现的信心。
由于我熟悉并喜欢这个歌词,加上年青时一股热情,经过酝酿,我一个晚上就把曲调谱好了。第三天便向再次到来的谈大哥交卷,当时本想和他共同唱几遍,征求他的意见,大概他工作太忙,收下稿子,讲一声“谢谢!”就走了。我为完成任务感到快慰。
1941年6月下旬,广西学生军解散,我离开了南宁,不久奉令派去桂林工作,未能如愿参加了广州儿童剧团成立四周年的盛会,也从来没有听到过当年小战友们唱这首团歌。
我向谈星团长交的卷是原稿,没有来得及存底。相隔半个世纪,又重新看到这首团歌,真有如老友重逢。如今,歌词中所展现的最高境界,广州儿童剧团战友们为之奋斗的——新中国的自由解放早已实现,歌词作者谈星却已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这篇小文也寄托了我对他的深深的敬意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