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我团从桂林到了柳州,特约在第四战区长官司令部到桂南前线巡回慰问前方将士演出。在我团准备出发前,有一天,司令部来了通知,说下午到司令部大操场参加开联欢会。那天下午,天气晴朗,还吹着五月的热风,我团按照通知的时间到达会场,只见操场上,人声鼎沸,很是热闹。我团遇上了很多熟识的朋友,有演剧七队、演剧四队、演剧九队的同志来参加,还有基督教青年会乐队。今天来联欢的都是文艺工作者,联欢会的主持人是左洪涛同志。长官部来的有司令长官张发奎、参谋长陈宝苍、顾问张文、副司令吴奇伟、高参高若愚,还有何家槐、孙慎、沈振黄等。开始时齐唱了几首救亡歌曲,《救国军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后胜利是我们的》。张长官讲完话后,便是文艺表演了,九队表演了小活报剧,七队演唱了《朱大嫂送鸡蛋》。当时,儿童剧团表演的节目是舞蹈,《抗敌舞》《海军舞》,节目一宣布,场上便响起了鼓掌声。乔飞拿了一把口琴便跟着跳舞的走出场去准备伴奏,这时被张长官发现了,问乔飞你们跳舞的乐队呢?乔飞用手举着口琴说,我们没有乐队,是用口琴来伴奏的。张长官兴致地说,不要用口琴,用我的乐队来伴奏。接着,张长官用手指着乔飞说,你去指挥他们吹奏。在乔飞指挥下乐队吹奏出悦耳的乐曲,剧团的小朋友随着乐曲的节奏起舞,舞姿活泼而有力,表演得很出色,舞蹈的效果很好。儿童剧团用乐队来伴舞,这是剧团成立以来第一次,也只有这一次。
自从这次公开表演舞蹈后,我团发现舞蹈的表演收效不错,是新鲜事物,能吸引观众,很有发展前途,于是我团应形势需要成立了舞蹈小组,作为专门担任演出节目的一部分。当时舞蹈组的成员有谭明、叶里、杨红、冯萍、彭斌、胡纪红,组长谭明,副组长叶里。组长的任务是负责召集排练和研讨,集思广益,把每个舞蹈的动作务求实际和形象化。
在前线慰问演出期间,我团利用舞蹈来发挥它应有的宣传作用。舞蹈在当时来说很是新鲜,很吸引观众和儿童,给他们新的感受,既受小朋友的欢迎,亦得到成年观众的欣赏。
广州儿童剧团,主要是宣传演出,但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开展儿童运动的组织工作,把儿童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爱国热忱,为抗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儿童剧团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很重要的是与当地学校联系,对当地的儿童进行组织辅导工作,教儿童们唱抗战歌曲,教儿童跳舞,指导儿童们排剧,通过这些实际工作,帮助当地成立儿童抗日组织、剧团、服务团、歌咏团等,以达到留下革命种子的目的。
1942年抗战形势处于最艰苦的时刻,部分群众好像是看不到抗战必胜的前途,这时,广州儿童剧团舞蹈组针对这种悲观情绪,提出排练《抗日升平舞》,得到团务会议通过和支持。舞蹈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把舞蹈排练好,并搬上舞台演出,把消灭日寇,人民得到和平的欢乐景象表现出来,鼓动了他们胜利的喜悦心情,此舞深受观众的欢迎。
我们虽然日跳夜跳,但总觉得我们的动作跳不好,水平无法提高,其原因是,我们本身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对舞蹈也没有多大的了解和认识,所以,就无法提高舞蹈的水平。1943年7月,演剧七队到了肇庆,我们有机会向他们学习舞蹈的技巧。那时,在我们的要求下,演剧七队派了范来同志到儿童剧团来讲课和指导培训我们一段短时间。他认真地与我们研究和探讨,纠正每个舞蹈的每个动作,要求我们把每个舞跳给他看,看后对每一个动作与我们作出分析,讲解每个动作,表现的意义是什么。例如《工人舞》,这个舞完全是力的表现,体现出工人有力量,其中有个动作是由上往下拉,范来同志说,这个动作是拉铁链,一定要用力,不然是无法把工人劳动精神表现出来。我们在他的指导下,开始对舞蹈有所认识和懂得它的意义。舞蹈对我们来说确实是新鲜事物。
在教我们跳《生产三部曲》时,他跳的示范动作确实使我们赞叹不已,很是灵活优美。范来同志来广州儿童剧团指导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却使我们学会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我们这群小学生,实在感激他。
本来舞蹈很重要的是音乐配奏,有一个好的乐队配合却是最好不过了,当时,我们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条件限制,能有一把口琴伴奏已是不简单,虽然单调了些,总比没音响好。后来有了一些改进,除了口琴伴奏外,还配上小鼓和小铜锣,奏起来节拍明快热闹多了。后来我团来了一位拉二胡的人才李锦荣同志,因此,以后跳《生产三部曲》时,伴奏的效果更有乡土气息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