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年群社支部以青年群社为合法阵地,宣传了党的抗日方针,团结了大批爱国青年,推动了广州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于是,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满。1938年夏秋之间,青年群社的刊物《青年战线》转载了一篇《新华日报》发表的文章,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的顽固分子即指责青年群社被共产党所利用,迫使当时负责刊物编辑的谭丕桓离社。接着,又以改组理事会,健全社的领导机构为借口,拉拢了十多个亲信入社,然后宣布召开社员大会进行改选,企图控制青年群社理事会,进而控制整个青年群社的活动。针对这些情况,中共青年群社支部发动了100多名进步社员参加了社员大会,占了绝对的优势。选举的结果,中共青年群社支部的党员在理事会中仍然占了压倒多数;还推举李琼英接替谭丕桓的编辑工作。
撤出广州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20日,增城陷落,广州危在旦夕。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共青年群社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把在广州的社员组织起来,取得国民党动员委员会战时工作队103队的名义,以李琼英为队长,梁静山任副队长,撤出广州,继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20日下午7时,青年群社社员怀着悲愤的心情告别了广州。当时考虑到敌人攻占广州后,必然打通粤汉铁路,因而决定到北江去,集中全力为保卫北江作出贡献。在开赴北江的征途中,中共青年群社支部发挥了坚强的核心作用,全体党员在支部书记李琼英的带领下,团结一致,使因战乱而仅剩下的24名青年群社社员坚持不散。他们走南海,过番禺,到清远,上翁源,经过18天的长途行进,终于抵达韶关。沿途的一些村庄已无人烟,队伍粮食十分困难,只临时找到一些番薯、杂粮充饥,但只要遇到有居民的地方,他们就进行演剧宣传,没有剧本,就以《流亡三步曲》编成歌剧演唱,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到底。到达韶关后,中共青年群社支部与中共广东省委取得了联系,省委派金阳前来接替李琼英担任支部书记(李琼英因工作关系调离青年群社)。在中共青年群社支部的领导下,青年群社社员们以戏剧、墙报、漫画、街头宣传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工作。金阳、梁静山还带领李端生、吕燕华、李忠生、骆丽贤、张伯强、戴全民等社员深入龙归、马坝等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在那里,他们演出抗日戏剧,开办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时事讲座等,激发农民的抗日救国热情,号召青年农民组织起来参加抗战。
1939年3月,国民党中央委员伍智梅由重庆到广东,传达了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反共方针,制造了一系列打击进步力量,查封抗日团体,逮捕共产党员的事件。1939年秋,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派人到青年群社,要全体社员填表参加国民党。中共青年群社支部团结广大社员以“我们都是青年学生,抱着爱国热情进行抗日救国,决不参加任何党派”为理由拒绝了,国民党省党部便下令把青年群社解散。中共青年群社支部的中共党员在中共广东省委的安排下,秘密转移到新的战斗岗位,继续从事抗日斗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