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报道 > 投稿专栏 > 内容正文

《颍川日报》始末
来源:柴大官人文字屋 通讯员王广建推荐稿   2022-05-27 10:02:29

《颍川日报》始末

田彻

  《颍川日报》是抗日时期界首的一家官办小报,也是界首地区唯一的一家报社。它虽隶属于爱国将领何柱国(骑二军军长)的总部,但却不同于一般的军政报纸,而是面向当时的界首二十多万人口及偌大一个繁华的商业市场及附近广大农村,因而办得小巧精悍,有声有色,并颇具鲜明的地方色彩。在社会效果上,较好地起到了打击日寇、鼓舞人心、扶持正义、启迪进步思想的积极作用。

  该报为八开二版,当天拂晓见报。大体上是第一版为国家电讯消息和该报社论。第二版为地方新闻、短评、行情,间或也有抗战随笔、战地文艺、广告、启事。因其重要消息报道及时,评论公正,行情较全、较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触及较广,故颇受社会欢迎。当时除城乡机关、团体、学校、商户订阅外,社会零售亦相当可观,每日发售总量约达五千多份。

  一九四二年秋,著名诗人臧克家等一些进步作家在豫东皖北做抗日活动时曾致力于该报,臧克家同志并亲自来报社小住。该报从此扩大“战地诗歌”和“抗战随笔”栏目,这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影响相当深广,涌现了一批撰稿的青年学生。

  著名豫剧演员阎立品女士也为之改编了一些传统剧目,寓爱国、正义思想于其中。她与胡静斋先生改编的一个新剧目《冷雪雁》,在上演时,曾轰动城乡,爱国将领何柱国看后,备加赞赏,并奖给编剧五百斤小麦。

  该报抨击时弊最露锋芒,最得人心的要数短评《醒众舞台鬼叫》之一、之二两篇,它像一支犀利的投枪直刺官府的心脏,使其招架不住,终于在正义面前投降,既雪私怨又解民愤。

  事情是这样的:界首当时有大小场十多家,醒众舞台为其中之一,上演京剧。因演出水平较高,观众也多,且多为社会中上层群众,一九四三年秋某日,剧场演出传统优秀剧目“四进士”,《颖川日报》制版车间十多名工人前往看戏,因座位纠纷与“弹压军警”发生冲突,先是撕拉,后是军方打骂,工人们也不示弱,及时进行还击。

  因工人们大多穿报社发给的破旧军装,故军方骂其“哪来的杂牌军队”、“要武力解决”。于是二十多个军警刀出鞘、枪上膛,如临大敌,剧场大乱。工人们先被押到督察处,工人们被压不服,后竟一言不发(未说明身份)又被押送到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经军法处一个姓张的军官改换口气,好声相询,工人们才说明真相,并一口咬住剧场弹压军警(属督察处)骂他们“杂牌军”“武力解决”两句话不放,十分有利(何柱国的骑二军是前东北军,非蒋嫡系)。

卢兆麟,字云阁

  对方闻后再三道歉,连称“误会”,工人坚持不走,司令部与报社通了电话,直至报社经理卢云阁(骑二军原军需处长)先生深夜前往说服,才把他们接回。

  回到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蔡衡溪怒不可遏,劈头就冲着制版车间主任王开祥:“谁叫你们回来的!他敢抓你们,我们都去!欺人太甚!”又说:“这些东西抗日不行,倒是会在抗日的人头上撒尿!”经王开祥说明原委,蔡才勉强息怒。但这一夜总编室和车间都是灯火通明,总编、编辑、工人都整整熬了个通宵,次日拂晓照常见报,但报纸上却出现了一篇不寻常的短评,粗大醒目的标题是《醒众舞台鬼叫》之一,笔法虽曲折但很明朗,一看就知道针对昨夜的剧场冲突而发,内容是指某些人在国难当头高喊醒众而不自醒,在梦中仍未忘记张牙舞爪,鱼肉百姓,横行霸道,滥施淫威等等,《颍川日报》这天的销量激增,几乎抢购一空,第二天又登出了“鬼叫”之二,和一些人的亲闻、亲历、纪实、我见等短文,其势似成轩然大波,于是警备司令部急急忙忙派出大员前往报社再三道歉,慰问工人,惩办肇事人员,在剧场为工人恢复名誉,一场真刀真枪的斗争才告平息。这场斗争既打击了反动气焰,也为群众解了积愤,直到今天,一些当时关心时局的“老界首”们,一提起这件事,还喜形于色,津津乐道。

  《颍川日报》从筹办到结束,虽短短数年,但所经历程并非平坦,据该报现健在的几个老工人回忆,始末大体如下:一九三九年秋,何柱国总部即开始筹办报社,以作为界首地区的抗日宣传阵地,但物资奇缺,苦无印刷机器,后经多方探索,得知阜阳一家规模较大的“云华斋印刷所”要更新设备,于是派人携巨款将云华斋换下来的旧机器买了下来,又通过《淮上新报》(阜阳)主编刘般若(第五战区司令部派员)动员了云华斋一批青年技工王开祥、郭景龙、杨亚杰、邢志成、杨福来、任葆贞等来界首,刘般若夫妇也同来,行至阜阳西大田集,突遭驻阜阳的九十二军一个连兵力的尾随,刘夫妇被逮捕,十多个技工被押回阜阳。不久,王开祥取保获释,经阜阳中医某人写密信托王带到沈丘何柱国总部。经何批示要王另想办法再组织一批技工来界,争取尽快开印。总部向王说明了计划,并给王拿了优厚的路费。王回阜后,四处奔波,历尽艰难,终于又组织了第二批青年技工十多人来界。一九四○年夏,在界首河南岸租赁陈青山房子安装机器开印。当时,报社人员有经理卢云阁,社长董天华,总编蔡衡溪,副刊编辑钟去兵,记者刘传仁、吴振声,译电员张树清等三人,发行员廖世芳,还有校对、文书、收发等专职人员,职工总数为三十多人(后有改组、增、调)。初办时,每天发行约三千份,后逐渐增加,最后达五千余份,该报社当时约占军队一个连的给养,一般工人每月发给小麦二百斤,烧柴二百斤,津贴费二千元,有时还发给旧军装。何柱国对报社十分关心,曾数次到社内召开职工大会进行慰问和鼓励,并下各车间参观。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战败投降,何柱国为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移防山东、苏北,旋即又患目疾往美国治疗,该报社也即解体。至于界首商会接买机器并仍沿用《颍川日报》出报,直至界首解放前夕,那是另一码事了。

  资料来源:《小上海岁月》,1997年11月黄山书社出版,安徽省界首市政协编。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