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凤珠,交城县庞泉沟镇双家寨村人,1914年生,1938年参加武装抗日自卫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四区自卫队大队长兼游击小组组长、四区武委会副主任、武装区长,县武委会副主任、县军火合作社主任、晋绥边区八分区军火合作社(后改为炸弹厂)主任、厂长及八分区解放太原支前指挥部南留涧粮站站长等职。1944年,他出席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会,被授予“特等民兵战斗英雄”称号。
1、成长经历
韩凤珠出生于一个很贫穷的农民家庭,父母生了六男一女,他为老三。全家11口人多少年仅依靠十几亩瘠薄的靠天吃饭的山坡耕地和租种财主家的土地艰难生活。地主的盘剥、官府的苛捐杂税,迫使其父借高利贷度日。韩凤珠10岁那年,因还不起债,其姐被迫以140块银元的身价“填房”(原配妻亡再续之妻称填房)给一个商人。出嫁那天,姐的眼睛哭肿了,凤珠的嗓子也哭哑了。自此,可恶的旧社会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无比仇恨的种子。苦难艰辛的生活也历练了他。十三四岁始,他就摆弄火枪打野鸡、野兔,给“瓜菜半年粮”的家里填点吃食。到16岁做了放牛长工后,已是火枪不离手了。有一年冬天,不到半个月就打死两只金钱豹。不过,在打第二只金钱豹时出了点意外,那只豹子将死时瞬间转身咬住了他的腿,这处腿伤月余后才痊愈,到后来路跑的远了就疼痛酸麻不舒服。19岁那年是个丰收年,他打了50多个狍子、8只狐子、11只香子、8头山猪,还有几百只野鸡,卖了200多白洋,把早年抵给了人家的土地、牛等都赎了回来。到20岁时已练就了一手好枪法,飞禽走兽一旦让他看见,只要想打,很少有飞掉跑脱的。
1935年,为防红军东渡,阎锡山搞“防共保卫团”,他被骗去编入阎军。几天时间他就意识到阎军欺骗性很强,力图污蔑红军,根本不为贫困人们着想。队伍开到太原城的第三天,他就伺机逃跑,不料未成被抓,30军棍打得他皮开肉绽鲜血淋淋动弹不得。待半月后身体复原了些,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再次逃跑,一口气跑回了交城山。为防意外,他不敢回家,只能东躲西藏,流落他乡,忍饥挨饿达半年之久。
1936年3月下旬红军东征来到交城,部队开进了交城山。在东社镇,韩凤珠耳闻目睹了渡黄河东征的红军战士给劳苦百姓担水、扫院,刷写标语、作演讲,特别是吃了百姓的粮菜都要付钱,甚至还打开粮仓放粮给苦难的人们,所有这些跟阎军污蔑的红军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共产党、红军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2、储备长短枪的“猛张飞”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阎军队伍潮水般溃退下来。没几天日军占领了晋中平川。其时,双家寨一带的沟沟岔岔躲满了逃难的人们,还有阎军溃兵。这一天上午,韩凤珠正在山坡上砍柴,听见不远处山沟里有年轻女人的尖叫声。他小心翼翼循声过去,原来是两个溃兵持枪轮奸两位逃难的姑娘。目睹溃兵兽行,他怒火中烧忍无可忍:“跟日本人打战败退得很快,欺负良民百姓倒有大本事了。”遂疾步跑回家拿上火枪隐蔽在沟旁山路边的灌木丛中。“砰”的一声,一个倒地,另一个正想持枪逃跑,接着一声枪响,栽倒于地一动不动了。他让两位姑娘赶快逃跑的同时,把两支长枪悄悄地藏了起来。“要想不让人欺负,不受害,就得拿起武器来。”他如此想。
没过几天,住到村里的一伙溃兵逼他杀猪炖肉。没法,只能不情愿地给做,但他有一个想法:“不能做赔本买卖。”深夜时分,趁溃兵吃饱喝足鼾声起时,他机警地偷出一支长枪、一支短枪藏到了山沟里。
不久,日军也开进了交城山。
枪是有了几支,可是当看到日军还有一伙伙溃兵糟害百姓时,他感到身单力薄,无可奈何。他很迷惘,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段时间,阎军骑二师宿住于双家寨。韩凤珠以给他们打野味为名,拿到了一支步枪和一袋子子弹。骑二师将离开时,他躲到山林里没回村里,最终也没归还他们。
牺盟会、决死纵队等抗日武装相继开进交城山,一边宣传抗日,一边开辟抗日工作,帮助双家寨村成立抗日自卫队时,韩凤珠首先报名参加并担任了队长,同时把自己积攒的七支长枪和一支短枪都拿了出来。时任四区区长李广谦和区“抗联”主任高平很高兴,称他是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猛张飞”。
时决死纵队三十五团八连连长阎云达经常教他识字并跟他谈心,使他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共产党是穷人的大救星,八路军就是原来的红军,是咱穷苦人们的队伍,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拿起枪杆子抗击日本人,才能保住家园,得到解放。”他慢慢懂得了这些,也常常跟民兵们讲这些。
转眼到了1940年春。各级领导教育帮助和自己学习琢磨,韩凤珠逐渐又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壮大民兵队伍,同样可以打鬼子。因而在多次伏击战中,他总是身先士卒,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暮春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立下誓言:一定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保护贫苦百姓上。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3、机智侦察
1940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时任交城县四区自卫队大队长兼游击组组长的韩凤珠,赴晋西北游击行政公署、分区司令部临时驻地贺家塔接受了一项侦察任务——摸清驻扎于下长斜村日军先头部队的情况。领命后,他跟司令部的两名侦察员一起出发了。
正是后半夜时分,中西川群山峙立。夜幕中,隐隐约约见双家寨附近的寨上沟有个人影闪出,时而机警地向四周凝神静听,时而沿川东疾行,这人便是韩凤珠。摸清敌人情况后,他想闹点动静。于是又插入隔河而住的另一伙日军驻地,先向此处驻地扔了两颗手榴弹,隔了一会儿又向下长斜方向扔了一颗手榴弹。这下可热闹了,两伙日军都弄不清对方虚实,一味地开枪打炮,一时间枪声大作炮声隆隆,久久未停息下来。韩凤珠趁机回到了贺家塔汇报情况。八专署专员康世恩要他继续摸敌人的动向。他胡乱地吃了口饭,提了两颗手榴弹又出发了。
天已蒙蒙亮,这里已恢复了平静,他停下来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前面日军的情况,继而在长满秸秆的莜麦地里前行。突然,从右侧土塄则处传来了杂乱的喝斥声:“站住!”“干什么的!”“过来!”他立刻意识到遇上敌人了,且距离不远。怎么办?想跑脱是不可能了。情急之中,他把手榴弹悄悄地溜在了莜麦地里,故作很恐惧的样子,战战兢兢地走了过去。刹那间,十几个日军士兵和三四个警备队员把他围住了。一个汉奸翻译陪军官模样的日军来到他面前。看着十几把刺刀寒光闪闪,韩凤珠心里“咯噔”了一下,但没表现出来,况且朦朦胧胧的天色,敌人也根本没看出来。他想,手榴弹已不在身,敌人也不认识自己,抓不住把柄,怕他什么呢?他反而镇静多了。两个警备队员上来搜身未果,汉奸翻译过来揪住他的衣领诈唬说:“老实说,八路派你来干什么?不老实就毙了你!”韩凤珠面对面把汉奸走狗的嘴脸看得一清二楚,心里一阵好笑:“唉!看你这副嘴脸,还张牙舞爪的,比你更厉害的金钱豹老子也不是打死三五只,还怕你?”但转而一想:“不行,眼下不能硬拼,自己有任务在身,得从长计议,不能坏了大事。”随即他装着很害怕的样子,哆哆嗦嗦地说:“老——老总,家——家里——的——牛——牛丢了,总——总得找哇——”翻译见状信以为真,拿出一张地图,用手电筒照着问他:“市庄有多远,横尖有多远?”“市庄30里,横尖60多里。”翻译连连点头的同时,目光看向军官吱哩哇啦了两句。军官对韩凤珠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手一指前方,“开路开路的。”翻译让韩凤珠带路先到了双家寨村。
进村后,日军不喝村里的井水,让韩凤珠去担村南的泉水。为防他逃跑,硬让他脱了鞋担水,还派了一个警备队员前前后后监视着他。这个警备队员发牢骚:“妈的,今天还要翻官地山,还不把老子给累死啊。”跟了两回就不跟了,躲到背墙处歇息去了。韩凤珠得到翻官地山的信儿恨不得立刻跑到贺家塔报告康专员。他边担水边注意敌人动向。担了六七回终于弄清敌人要沿川向横尖方向去时,借口用树枝修水桶到了村南树林边,趁敌不注意撒腿就跑,一口气跑了30多里翻了三座山,直到向康专员和任悟僧县长汇报完情况后,才觉得浑身像散架了一样,双脚疼痛难忍,曾经的腿伤处酸麻得厉害,连站也站不住,一下子瘫倒在地……
4、麻雀战 • 神枪手
康专员、任县长看他血淋淋的双脚,心疼地把他扶到炕上。康专员说:“凤珠啊,本该让你好好休息一下,可敌人来势汹汹,咱老百姓又要受害遭殃了。你还是带领四区民兵灵活地开展麻雀战,去袭扰他们一下吧。”任县长也叮嘱:“民兵们还没有和日军正面交过手,肯定胆怯,你要发挥自己枪法准的特长,给大家打出个样子来。”临了任县长亲自给他穿了一双新鞋。韩凤珠心里一热,忽地站起来:“好!一定让敌人尝尝咱麻雀战的滋味儿。”
麻雀战是抗日游击战的一种作战形式,仿照麻雀觅食的方法,通过灵活的战术来打击敌人。这种战术由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是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
韩凤珠顾不得双脚疼痛,随即带领刘成贵、武学仁等六七个民兵,埋伏于代家庄附近易守难攻的婆婆山。果然不多久日军从川道里窜了过来,韩凤珠让大家隐蔽待敌。一个民兵说,日军也不是三头六臂,怕甚哩,打吧。韩凤珠就先让一个民兵朝敌人开了一枪,可能是胆怯或心慌吧。子弹打到离敌人很远的一块大石头上。敌人开始一惊,接着继续前进。韩凤珠又让另两个民兵开枪,打伤了一个日军。敌人可能弄清了方位和虚实,派三个士兵向这边婆婆崖搜索上来。一个民兵低声说:“来啦,来啦,是三个鬼子。”韩凤珠安抚大家:“不要怕,要沉着。你们不要怕,我一个人收拾他们。”当敌人爬到距他们只有五六十米的小石梁时,韩凤珠的枪“叭”地一声响,走在前面的那个家伙摇晃了一下栽倒了。走在中间的一个一愣,还没弄清怎么回事,随着枪响也是栽倒在地。剩下的那个见状,情知不妙,掉头就往下跑,但已来不及了,第三声枪响过后,一个标准的嘴啃地,一动不动了。民兵们高兴极了,就要往下冲,韩凤珠阻止,怕情况有异,大家受害。他带了一个胆大心细的队员冲下去,确信三个鬼子都被打死,才拿了敌人的枪支弹药往崖顶跑。等大队敌人扑上来且机枪“哒哒哒”响开时,他们已撤到崖后边了。待十几个日军追到崖顶时,他们早已隐没在隔沟相望的山头树林里了。狡猾的敌人无计可施,胡乱放了一阵枪后,抬着三具尸体灰溜溜地撤走了。
1942年正月的一天,日军突袭中西川,韩凤珠带领他的民兵队伍配合部队伏击敌人。日军机枪封住了部队的去路,部队首长叫来韩凤珠说:“给你三颗子弹,打死敌机枪射手,引开目标。”韩风珠很快爬到距离敌人机枪不到300米的地方,选好地形,瞄准射击。只一枪,敌人的机枪就哑然无声了。第二个机枪手还未来得及开枪,就死在了韩凤珠的枪口下。敌人循声发现目标后,见只韩凤珠一个人,便有七八鬼子一边打枪一边嚎叫着向他扑来。韩凤珠冷静沉着,待敌人走近离他100多米时,他的第三枪响了,领头的敌人应声倒地,其余敌人掉头就逃。这样,他三颗子弹就为部队扫清了前进道路。不过,他的衣服上留下了两个枪洞。
不久后的一天,敌人从四道川抓了民兵春福则返到中西川。得到消息的韩凤珠早早埋伏于翟家庄对面山上,单等敌人到来。过来了,敌人队伍前面是两个骑马的,只有50米远了,韩凤珠两枪就把一个骑马的打下来,同时马也受伤奔逃。另一个跳下马吓得躲到土塄则处藏了起来。顿时,十几个日军士兵端着枪追了过来,韩凤珠打一枪倒一个。倒了四个后,剩余的掉头就逃。春福则早趁乱逃走了。事后春福则说:“打死骑马的,我就想,一定是遇上韩凤珠了,这下有救了。”
在夏季反“扫荡”中的一个夜晚,韩凤珠带领两个民兵埋伏于中西川去四道川的山林中。他们得到消息,敌人要去四道川“扫荡”。天明时分敌人来了,翻中西川一个山头时,不知什么原因,最后有个士兵拉着骡子步行。韩凤珠抬枪两响,士兵、骡子同时倒地。前面的一群敌人返过来一边跑一边嚎叫:“土八路的,抓活的——”一个鬼子摸过来了,韩凤珠撂倒一个,又跑过来一个,又被撂倒。鬼子乱阵了,趁乱之际,他们顺着山坳爬上了山头,看见鬼子抬着几具尸体很晦气地走了。
他们一次次干净利落的麻雀战,大大鼓舞了中西川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民兵武装也迅速扩大。1940年春到1941年夏一年多的时间,仅韩凤珠直接领导的寨则行政村(含十几个村庄)就发展到90多支枪、120多人的民兵队伍。渐渐地他们战斗经验多了,随手拈来的麻雀战能打到敌人的眼皮底下,其战术更机动灵活。
1942年秋,日军在岔口村扎下据点,每天早晨在村东一片空地上耀武扬威地出操,还真把这儿当成了他们肆意妄为随意作乐的“王道乐土”了。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韩凤珠决定用“抬枪”教训他们一下。
抬枪属民间火器,用铁铸成,长四尺许,有暖水瓶粗,重达百多斤,能装三斤火药,四斤碎铁,也很具有杀伤力。这天凌晨,韩凤珠带领六七十个民兵抬着抬枪悄悄摸到隔河能俯瞰到岔口村的灯丝舌崖上,并亲自在崖顶上安置好抬枪,把引火线拉了两丈多长。天刚放亮,日军出操了。韩凤珠对准正在出操的敌群,调整好抬枪位置,先让民兵们撤下去,他自己点燃导火线后也迅速撤下崖顶。“轰”的一声巨响,数百块碎铁伴随着滚滚浓烟呼啸着飞向敌群,敌人死伤十几个。一时,操场上尸横一片,鬼哭狼嚎,乱作一团。日军中队长叫山田,气急败坏地问伪军队长:“土八路什么的武器?炮弹的不见,弹片大大的有!”
当敌人反应过来以掷弹筒“咣咣咣”向灯丝舌崖顶轰击时,韩凤珠带领民兵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5、顺安沟伏击战
1943年大年初二早上,八分区六支队郭庆祥队长把韩凤珠叫到石沙庄开会,对他说:“咱们变一变打法,搞它个伏击战。引蛇出洞诱敌上钩的任务就交给你们民兵来完成……”考虑到汉奸特务肯定会通风报信,当天下午,原在石沙庄一带活动的六支队六连、九连都撤走了,到后半夜又悄悄返回,埋伏到村西南顺安沟东侧一个簸箕形山掌周围。而韩凤珠领命后组织了三十多个民兵在村附近活动,制造成正规部队撤走只有民兵的假象,同时还向岔口据点传送了“六支队调走,石沙庄只有不多土八路”的情报。
初三这天,天刚蒙蒙亮,四五十个日军和五十多个警备队员偷偷摸摸到了石沙庄村外。埋伏于村边的韩凤珠民兵们确信是岔口据点的敌人后,打了一阵子枪就撤出石沙庄,装作逃跑的样子,向顺安沟方向退去。敌人见只有二三十个民兵,狂叫着:“不要让土八路跑了。”紧随其后紧追不舍。退到小山梁上的韩凤珠们又打了一阵子枪,终于把敌人引进了我军的伏击圈。其时,埋伏于簸箕形山掌周围的六支队战士居高临下,猛烈开火。刹那间,枪声发作,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鬼哭狼嚎,响彻山谷。日军情知上当,想撤已不可能,立刻组织反扑,但未成功。警备队员见势不妙,有溜走的,有缴械投降的。日军发现警备队已不见了,恼羞成怒,反扑更凶更猖狂了,但几次都未果。敌人惧怕全军覆没,遂丢下不少尸体拼命地窜出包围圈,钻入顺安沟的一片松树林里。日军在松树林中占有有利地形向我搜索进攻的六支队战士疯狂扫射,不少战士倒下了。韩凤珠见状,敌人在暗我在明,要吃大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时而疾跑,时而猛停,拐弯调角,机敏地躲过敌人的子弹。只见他敏捷地跑向一人多高的茅草窝,刹那间茅草窝已火势熊熊燃着了灌木。燃着的几处茅草窝已经把松树林团团围住了,火焰疾速地吞噬着松林,风助火势,火壮风威,冲天的大火烧得敌人无处安身,葬身火海的就不用说了,有命的跑出来四处乱窜,我战士和民兵们抓住战机一齐开火,尸体一大片,还有命的又被打了回去。
此时,天已大亮。韩凤珠看见顺安沟东南方向上有五个日军没命地狂奔,其中一个还扛着掷弹筒。“狗日的,还想跑?!”把枪一举,响声过后,扛掷弹筒的家伙应声倒地不动了。随着几声枪响,剩余的几个日军赶忙回东洋老家向他们的天皇陛下邀功请赏去了……
6、除奸
在对敌斗争中,韩凤珠深深感到,日本鬼子固然可恶该死,但那些认贼作父为虎作伥的汉奸同样可恶该死,因为他们为主子提供情报出谋划策,给敌占区和我游击区军民造成极大的危害。
自从1942年秋日军在岔口村扎下据点后,据点里的便衣队长郭毛驴和十几个便衣队员狗仗人势,为非作歹,不止要附近各村民工修工事、摊派粮款,还以洗衣服为名强迫大姑娘小媳妇到据点里为日军提供服务,让其发泄兽欲,群众稍有反抗就遭残杀,在柏叶沟窑儿上村一次就杀死了三个群众。他们甚至和日军沆瀣一气,一起悬赏捉拿我民兵英雄韩凤珠、段兴玉和崔三娃,扬言不管抓住哪一个,都是“一两肉一两金,一两骨头一两银”。为打击其嚣张气焰,这年冬天我县政府展开了反特除奸斗争。便衣冀春科在逯家岩村残害群众时,被民兵段兴玉处死。县政府除奸科又陆续逮捕了三名民愤极大的便衣队员。严厉的打击,使便衣队长郭毛驴心有余悸,暗中派人与我方联系。经县政府除奸科批准,韩凤珠和决死二纵队六团郭参谋、四区组织干事薛明杰等人,于1943年元宵节前夕在高家坪村与郭毛驴会面。历数他的罪状后,我方明确指出:今后若不戴罪立功,绝不留情。这家伙点头好似鸡吃米,答应为我方提供情报和物资。但过了两个月待据点的工事和山头碉堡完工后,自以为安全有了保障,又掉头了,作恶如初,还强迫群众扩大“维持”。韩凤珠和郭参谋几次约他出来面谈,这家伙都置之不理,置若罔闻,看来就是想一条道走到黑,真是老鼠吃秤砣,铁了心了。
初夏的一天,郭毛驴突然到距岔口据点十里远的禅寺塔找到韩凤珠和郭参谋,奸笑着说他在孔家庄备了一桌好饭菜,请两位赏个脸。韩凤珠和郭参谋简单交换了一下意见,决定带七八人跟他一起去,看看他要耍什么花招。
孔家庄在禅寺塔与岔口村之间,距禅寺塔、岔口村均为五里路。他们一行刚走到半路,突然发现前面有几十个日军和几个便衣急匆匆地正往这边赶。见势不妙,韩凤珠和郭参谋急忙夹持着郭毛驴藏到一个小山沟里。看看到了安全地段,韩凤珠和郭参谋一审问,好险啊!原来这家伙是要骗他们到孔家庄向日军邀功请赏,刚才急匆匆赶路的日军与便衣就是埋伏于孔家庄的,大概是等不及郭毛驴把他们骗过来,扑向禅寺塔去了。郭参谋怒不可谒,忍无可忍,拔出手枪对准其脑袋就是一枪,让这个卖国求荣死心塌地为侵略者服务的狗奴才向其主子邀功请赏去了。
郭毛驴被处决后,又上任了一个死心塌地为日军服务的走狗——原来修工事和碉堡姓任的工头。这块料原来就毒打民工、敲诈勒索而臭名在外,当了便衣队长后,更变本加厉残害百姓,活像只狼狗,这里闻闻那里嗅嗅,时时处处刺探我方情报,并夸下海口:“一定要完成郭队长的‘遗愿’,抓不住他们仨就不姓任,两个月内见分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猖狂至极。
这天,岔口据点里“内线”和高家坪村情报班长魏猴小都送过情报来,说明天上午任队长要去高家坪布置工作。得到情报后,韩凤珠带领十几个民兵一大早就在高家坪村附近埋伏了下来。将近中午时,任队长带着两个便衣来了,魏猴小忙把他们迎到村公所,好酒好饭待之。这家伙正喝得晕头涨脑时,韩凤珠带领几个民兵破门而入。这块料起初一愣,继而又故作镇静,眯缝着小眼睛皮笑肉不笑地说:“来来来,炕上坐,都是自家兄弟——”说着手已伸向炕头的手枪。“不许动!”韩凤珠大喝一声,吓得他一哆嗦,两个民兵上去迅速缴了他的枪,另两个便衣也乖乖当了俘虏。韩凤珠用盒子枪点着他的脑门说:“你不是要抓我嘛,我就是韩凤珠!”“不,不敢,不敢!小的,怎敢……”说话已结结巴巴,身体哆嗦似筛糠。韩凤珠让民兵把他捆起来,一字一板郑重地宣布道:“任xx死心塌地充当日军走狗,恶贯满盈。我代表抗日民主政府,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话音刚落,那两个便衣吓得跪地求饶,磕头如捣蒜。随后,韩凤珠和几位民兵把早已吓瘫了的任xx拖到村边的沟旁,亲手处决了。
处决了两个死心塌地恶贯满盈罪大恶极的走狗后,很长一段时间没人再敢继任便衣队长。
7、挤敌人
1943年初夏,岔口据点的日军,经我军多次打击,又处决汉奸,逐渐成了陷入我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一叶孤舟,进而从据点搬到了对面猴儿山上孤立的碉堡里。正赶上我八分区军民相应毛主席“把敌人挤出去”的号召,广泛活动群众积极开展“挤”敌斗争。猴儿山上碉堡里的敌人已是日落西山、日暮途穷了。
韩凤珠带领民兵首先组织岔口据点附近十里以内十几个村庄的群众迁移走,断绝了敌人的补给,然后对敌人进行断绝水源的战斗。
起初,韩凤珠和民兵们往岔口村附近的水井里扔些剪碎的头发、烂衣破布,敌人以布过滤后仍可使用。后来,他们就把人粪尿、死猫烂狗死猪等都扔进了水井里。这样,敌人无法使用了,只好去河边担水。顺藤摸瓜,得知敌人动向后,韩凤珠和民兵们日夜守候在附近山头上,一旦发现日军或警备队员到河边担水,由打冷枪到埋伏于附近近距离袭击,往往敌人还未来到河边就人亡桶烂担水不成了。有段时间未见敌人出来担水了,经侦察发现,敌人是去猴儿山背后一个叫齐眉角的地方担泉泉水去了。一天夜里,韩凤珠和几个民兵带上地雷、搜寻到的死猫死狗向猴儿山出发了。他们神不知鬼不觉绕过碉堡,在去齐眉角必经之路上埋了几个地雷后,继续向齐眉角搜索前进,终于在一个低洼处找到了不大的水源地。敌人已用砖四周砌起来,中间挖得低,水有一尺多深。韩凤珠指示两个民兵警戒,两个民兵以刺刀把砌好的砖墙撬毁,两个民兵把死狗死猫割成碎块扔到池子里边。一切完成后,又神不知鬼不觉撤了回来。
第二天早晨,听得猴儿山上“轰隆”几声巨响,午饭时分从岔口传出消息来,死伤几个日军和警备队员,山背后的泉泉水也不能吃了,碉堡里的日军中队长山田打了一上午电话,要求增援日常生活必需品,当然包括生活用水。
实在没有办法了,敌人从40多里外的东社据点调来十几个大油桶存水用,每隔七八天调来40多个日军士兵守在河边用骡子往山头碉堡驮水。即便如此,韩凤珠们也还是多次袭扰敌人的驮水队。这样长期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况且还有不顺利的战事。经受了几个月我方坚壁清野、断绝水源的围困,日军实实无法再撑下去了,终于1943年7月21日“轰隆隆”惊雷般巨响把碉堡炸毁后,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到东社据点。
……
韩凤珠参加民兵以来,利用他的神枪,发挥了真正杀敌的本领和勇气,仅从1943年到1944年一年来,他参加大小战斗300余次、歼敌80多个,成为英勇杀敌的榜样,成为八分区民兵中的一面战斗旗帜。1944年《抗战日报》如是说。
1944年12月,韩凤珠光荣出席了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荣获“民兵特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受到行署和军区的嘉奖。当他上台领奖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后来,著名作家马烽、西戎根据群英会上民兵英雄们的事迹创作出了我国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抵御日本侵略者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主人公雷石柱身上有很多韩凤珠的影子,其中他头上毛巾的裹法酷似韩凤珠裹毛巾的手法。
1945年8月底日本侵略者投降后,韩凤珠带领他的民兵大队驰骋平川,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之中。他曾先后任区武委会副主任、县武委会副主任、县军火合作社主任、炸弹厂厂长、八分区解放太原支前指挥部南留涧粮站站长等职。
韩凤珠同志于1993年不幸病逝,终年79岁。
2024年9月
参考资料:
1、靳建鸣的《晋绥边区特等民兵战斗英雄韩凤珠》。
2、克锋的《百战百胜的韩凤珠》(《抗战日报》选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