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报道 > 投稿专栏 > 内容正文

溯源长征最后出发地 益民党员初心再启航
来源:蔡建勋 作者:高朝飞 夏旭娟 学雷   2025-04-17 14:38:07

  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4月12日至13日,中共湖南省安化县益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支部组织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党员志愿者们与特邀嘉宾——湖南红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技大学原工程兵学院大校蔡建勋,县民政局二级主任科员、社会行业党委书记伍哲辉,湖南省红十字志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张松等领导一同前往湘西自治州龙山县湘鄂川黔纪念馆参观学习。清晨7点,大家踏上行程,历经4小时抵达纪念馆广场,受到龙山县人大办公室主任张治国等领导的热情接待。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江南岸最大的红社区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并于1935年5月6日,将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迁至龙山茨叶塘,开启了长达233天时长的革命战斗。

  午后1点半,众人齐聚纪念馆广场。在讲解员小曾的等候下,一场庄严的宣誓仪式拉开帷幕。支部书记高朝飞领读,党员干部们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铿锵,回荡在广场上空。

  随后,踏入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硝烟弥漫的年代。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映入眼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十三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很多人都知道红军长征,但并不知道这里才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1935年4月12日,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迁至龙山兴隆街。5月6日,再迁茨岩塘。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主力从桑植刘家坪、瑞塔铺出发开始长征,红18师奉命留守根据地,掩护主力撤离。12月3日,红18师接到军团总指挥撤离的命令。12月8日,红18师从茨岩塘突围,开始长征。由此,红18师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最后出发长征的队伍。龙山茨岩塘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

  跟随讲解员,步入第一个展厅。这里陈列着革命先烈的遗物:破旧的军装、磨损的枪支、泛黄的照片……每一件都诉说着动人故事。想象着红军战士坚守信仰、浴血奋战,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第二个展厅中,一幅战斗场景图同样引人注目。红军战士冲锋陷阵,与敌人殊死搏斗。听着讲解员讲述战斗的激烈残酷,仿佛能听到枪炮声、呐喊声交织,真切感受到战场的紧张氛围,令人为之动容。

  走过一个个展厅如同穿越历史长河,亲身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对革命理想的坚定执着,深深触动着每个人。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光明之路。在纪念馆最后一站,讲解员小曾带领大家来到原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任弼时、贺龙等革命前辈的办公室完好保留,仿佛能看到当年他们在此运筹帷幄的身影。

  离开纪念馆时,回头望去,巍峨的纪念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灯塔,照亮前行道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为理想英勇斗争的先烈。此次参观,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与坚定信仰。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珍惜当下和平,为美好未来砥砺前行贡献力量。同时,也感谢龙山县人大领导的陪同,以及小曾讲解员1个半小时的精彩介绍,让我们真切体会到那段艰苦岁月。

  13日上午,一行人前往花垣县边城古镇,参观湖南、贵州、重庆三省市交界。来到重庆秀山县洪安镇,这里有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边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旧址。1949年11月6日,刘邓大军先头部队106团一举攻克洪安敌军阵地,打开西进大门。旧址的留存,得以让我们有机会瞻仰光辉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豪情壮志与爱国情怀。

  “通过这次红色教育学习,深刻感受到人民军队艰苦奋斗、共产党员坚定不移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敬佩。”党支部书记高朝飞如是说。其他党员志愿者也纷纷表示,重走红色之路,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作为时代新人,我们应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