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井冈山”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革命摇篮被大家所熟知,但与井冈山革命军事根据地齐名的九陇山革命军事根据地,却鲜有人知。
九陇山,位于湘赣边界的永新、宁冈、茶陵、莲花四县交界处,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两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其地理位置为井冈山根据地提供了天然屏障,九陇山也是跨四个县地方武装的立足点和最后据点,使得国民党军队难以轻易攻入,在反“会剿”斗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遭到破坏后,是九陇山保留住了革命的火种。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无数革命志士前仆后继,有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熠熠生辉,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其中,鄢辉就在在九陇山革命根据地的坚守与斗争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笔者为了寻访老红军战士鄢辉的足迹,在热衷于传承红色文化,永新县三湾红色文化培训中心总经理杨秋生(老赤卫队员的后代、退伍老兵)的陪同下,来到了九陇山。在九陇山革命军事根据地纪念碑前,老教师文干华向我们讲述了他母亲(妇救会员)支援赤卫队打游击英勇无畏的战斗故事。在九陇村村支部书记肖逢才的家中,他九旬老父亲向我们描述了,他的父亲肖国祥跟随赤卫总队红旗从门前小道走向九陇山山岭深处的场景。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历史,看到了九陇山上的那面殷红旗帜,远远近近地站着众多红军战士,而鄢辉,正手握旗帜,神色坚毅地向井冈山望去。
1928年底,前敌委员会和毛泽东做出了重要战略部署,鄢辉被派往永新县担任军事科长兼永新县赤卫大队大队长,并拨枪160支补充县赤卫大队。九陇山方圆35公里,这里冲坳回旋,沟壑交错,奇峰深壑,层峦叠嶂,海拔1050米,形势极为险要,上山仅有两条道路,进可攻,退可守,是绝佳的军事要地,与井冈山互为犄角之势,在井冈山军民反“会剿”斗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鄢辉深知九陇山根据地的重要性,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根据地的建设与防御工作中。茶陵、永新、宁冈、莲花四个县的赤卫军合编为赤卫总队后,鄢辉任总队长,刘作述任总队党代表。鄢辉积极组织训练赤卫军战士,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和战斗能力。根据鄢辉回忆录中所写,敌人在1928年腊月二十四日,出动了四个团的兵力围攻九陇山。那一天早上,天蒙蒙亮,鄢辉正在吃饭,传令员跑过来报告,说哨卡响起了枪声,鄢辉“噌”的一声站起来,马上和刘作述一起去山上查看敌情。因为视线受阻,只能模糊估计敌人的人数是我方人数数倍左右,力量悬殊。天亮之后,敌人的进攻越来越激烈了,鄢辉就和刘作述商讨按预定计划撤退,这时一颗炮弹打在了不远的山坡上,一时间尘土飞扬,一位战士问鄢辉:“大队长,这是什么炮?”鄢辉知道赤卫队的武器装备较落后,为了不打击士气,就把敌人的迫击炮说成了土炮。
鄢辉带领着队伍有序撤到了茶陵方向的一个山头上,就地隐蔽起来。这时候北风呼啸,霜寒刺骨,敌人大军仍在附近搜捕,连他们说话的声音都清晰可闻。鄢辉要求部队令行禁止,没有发出一点儿动静,过了半响,终于熬过了敌人的搜捕。下山回到村庄时,满目疮痍,鄢辉强忍怒火,一边帮助受祸害的老百姓,一边打听敌军去了哪里。在乡亲们的带领下,鄢辉找到了敌军的驻地,在一处山脚的村庄里。天还没亮,敌人刚起炊烟。鄢辉紧急布置战斗任务,把队伍分成五支,武器均分给每支队伍,并且都带有号兵,然后从四个方向包围住敌军,只等鄢辉下令就一齐攻击、吹号。敌人一吹号吃饭,鄢辉就把握时机朝天上打了一枪。一霎那,枪声大作,冲锋号从四面八方来,在整个山谷回响不断,真是铺天盖地,如海啸般冲垮了敌人的斗志。敌人根本不清楚红军的数量,只能落荒而逃,鄢辉便乘胜追击,打退了敌人,因为在山里跑了一天,鄢辉他们的腹中早已是空空如也,于是用敌军做的饭菜饱餐一顿。就这样,在多次反“会剿”战斗中,鄢辉带领赤卫军凭借九陇山的险要地势,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地进攻,成功保卫了根据地。他的指挥如臂使指,灵活多变,时而设伏奇袭,时而诱敌深入,让敌人捉摸不透,屡屡陷入困境。
1929年春,井冈山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九陇山根据地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湘东特委随后决定把赤卫总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罗宵山脉游击纵队,鄢辉任司令员,继续领导着革命队伍坚持斗争。尽管形势日益严峻,但鄢辉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之意。他带领着游击纵队在艰难的环境中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为保存革命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敌伪报纸甚至刊登:活捉毛泽东奖光洋五百元,活捉叶斐(鄢辉化名)奖光洋三百元的悬赏,这足以见得鄢辉在敌人眼中的威胁之大,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同年7月,在红五军攻打安福县的战斗中,鄢辉大腿胯部受伤。
1930年1月,罗宵山脉游击纵队改编为红六军(后改称红三军)第三纵队,鄢辉与刘作述率部参加了发展扩大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继续在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然而,长期的战斗让鄢辉身负重伤。1930年春,他担任永新县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时,腿伤未愈却依然坚持斗争。同年8月,他率部参加文家市歼灭战,取得大胜,但自己却再次身负重伤。即便如此,鄢辉的革命意志依旧坚定如磐。1931年春,他调任红十六军九师八团团长,数月后任师参谋长,同年攻打平江,继续被派往八团任指挥,战斗时,八团被敌军包围,鄢辉带领队伍冲出来后,从高山顶上摔落,当时有三个士兵将鄢辉背起,用一块板子将他抬走,三天后才找到队伍。这时鄢辉的旧伤复发,同时又患肠胃病难以工作。1932年春,经组织研究决定,鄢辉回到长沙进行医治。
在井冈山与九陇山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我们沿着老红军战士鄢辉的足迹一寻再寻,一访再访,蓦然回首,却发现鄢辉早已把自身融入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幸福的伟大斗争史中,这才知道,斯人已逝,于万家灯火处不必寻他,在默默坚守着共和国的璀璨星河中,必定有他!永不消逝!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