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烽火岁月,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战,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敌的防线。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店前镇的程雄烈士,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以短暂而炽热的生命,践行“愿献头颅保中华”的誓言,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永不磨灭的印记。
巍巍大别山腹地的岳西,是一片浸染着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里有3.8万余人英勇捐躯,几乎占当时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1919年9月,程雄出生于岳西县店前镇的贫苦农家。尽管父亲程海波目不识丁,却坚持送他进入店前高等小学读书。少年程雄勤奋刻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陷,这让他心中燃起了强烈的爱国怒火,投军报国的志向就此生根发芽。
1937年夏,从店前高等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法继续升学,程雄毅然踏上寻找红军的道路。途中,他虽被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号召抗日的布告所激励,但因路途艰险未能成行,不过这份抗日决心从未动摇。1938年夏,第五战区安徽省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直属二十六工作团来到店前镇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程雄立刻投身其中,并在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随政治大队辗转太湖、潜山等多地开展抗日活动。即便在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的艰难时刻,程雄依然坚守信仰,于1939年11月奔赴无为,加入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继续为抗日事业而奋斗。
1940年,程雄先后在青年大队学习,并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二营三连副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在即将离开大别山、开赴抗日前线之际,他饱含深情地给父母写下一封家书:“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这封家书,将对亲人的眷恋与保家卫国的壮志融为一体,尽显革命者的崇高境界。
1943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程雄所在的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及地方武装,在罗占云副司令员的指挥下,前往江苏六合、仪征一带保卫秋收,并伺机打击进犯之敌。8月16日,日军小田大队勾结伪军窜至东北乡抢粮。程雄所在的二营接到抢占丁家山头的命令后,他迅速集结全连战士补充弹药,坚定地动员道:“两军相逢勇者胜。我们一定要拿下丁家山头,为国争光,保我中华!”随后,他带领全连官兵高唱《大刀进行曲》,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面对敌人密集的枪炮,程雄与战友们浴血奋战,经过反复冲杀,终于成功抢占丁家山。然而,程雄却在激烈的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4岁。他曾写下“天不怕,地不怕,愿献头颅保中华”的豪迈诗句,此刻用生命兑现了这一誓言。
程雄烈士的英勇事迹,正是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生动写照。80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抵御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正是千千万万个像程雄这样舍生忘死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最终的胜利。他们的精神,不仅凝聚成伟大的抗战精神,也深深融入了大别山精神之中。
如今,硝烟虽已散尽,但程雄烈士的精神永存。那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时刻激励着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更应铭记历史,以先烈为榜样,汲取奋进力量,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告慰所有为抗战胜利、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作者:汪俊杰
作者单位:中共岳西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