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昶(肖鹏举提供)
“翠滴田畴,绿漫溪渡,桃源今在寻常处。”林邑古郡,湘楚福城。滔滔郴江水,浪花淘不尽忠肝义胆;巍巍东塔岭,丰碑道不完志士仁人。如果说中国革命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鸿篇巨著,那么中共郴州籍党员肖昶跌宕起伏的革命历程,就是郴州人民追随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国家富强文明而不懈努力的缩影和写照。
湘南暴动展锋芒,故土难离路漫漫
1913年12月28日,一个婴儿在郴县栏杆塘王家祠堂呱呱坠地。他,就是肖昶,辈名良培,字晃甫,号志远。其父肖明煦是中学教员,学识渊博;其母胡氏,和睦乡里。肖家生育子女八个,肖昶排行第四。
肖昶七岁入学启蒙,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郴县商民高级小学。由于肖昶酷爱读书,文采斐然,被校方誉为“品学兼优生”。在该校就读期间,他结识了邓华(开国上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等校友学长。在邓华等革命挚友的引导下,肖昶被推选为郴县学生联合会委员兼儿童团第五分团长。
1928年3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残部,联络中共湘南特委,策划组织了震惊全国的湘南工农暴动。在进步教师的鼓励下,肖昶光荣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任第三中队分队长,旗帜鲜明地投入革命宣传活动。同年4月,国民党当局对席卷湘南的工农革命运动进行残酷镇压,妄图将这团熊熊烈焰扑灭,肖昶亦被列为缉捕对象。
在“乌云压城城欲摧”的险恶情势下,15岁的肖昶跟随工农革命军第七师第三团向井冈山转移。六月,战至资兴,郴县籍的部分战士乡土观念浓厚,强烈要求回郴。于是,肖昶决定与老乡肖培之(邓华表弟)等人跟随副团长陈鹏部回郴县开展游击战争。这支以湘南农军为基础编组的部队,在郴县大奎上一带和敌军兜圈子、泡蘑菇,肖昶作战表现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天大地大,似无容身之处。许多士兵因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离队回乡。在与郴县“还乡团”的激战中,陈鹏、肖培之等人牺牲,肖昶也被冲散,没能跟上队伍......
投笔从戎赴国难,浴血奋战靖倭患
挫折和苦难,会让有些人自卑颓废,但也会锤炼一些人自强坚韧的秉性,历史证明肖昶属于后者。为了免遭敌人捕杀,他改名肖志远,辗转流落长沙大兴码头,出卖苦力帮人推车艰难糊口。
没过多久,牵肠挂肚的家人成功联系上他,资助他进省城中学念书。肖昶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闻鸡起舞,刻苦攻读,顺利考入湖南大学。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灭中国之际,
学有所成、一时找不到中共党团组织、胸怀报国救民之志的肖昶,报名参加了准备抗战的国民革命军。因为文化素质高,他很快当上了排长。1937年8月13日,肖昶随军奔赴上海参加了淞沪大战。他曾在战地日记中写道:“上海“八一三'之役,我的腿、臀部也负过荣誉的伤,几乎送了我青春的宝贵生命。”
1938年3月,伤愈后的肖昶考入张治中将军主办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军官班。军训结业后,他先后派任广西中央陆军学校第六分校中校教官、贵州第一师管区第一团三营营长。1943年4月,肖昶所在的第六军在军长黄杰的率领下,进驻滇西。1944年4月,国民政府倡导“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肖昶所部编入中国远征军战斗序列,他任上校参谋,参加了滇西反攻战役。11月初,中国远征军攻占龙陵,中旬攻占芒市,12月初克复遮放,翌年1月中旬攻克腕町,消灭了侵入滇西的日军;随后越过国境,攻入缅甸,继续追击日军,并于1945年1月27日与中国驻印军及盟军美军在芒友胜利会师,之后奉调回国。
抗日战争期间,肖昶奋笔疾书,写了不少慷慨激昂的诗词文章,例如七言诗:“长亭击马饯君行,壮士参加细柳营。待到深仇昭雪日,重来此地话离情。”“积极筹征百万军,奔车跃马请长缨。希如宅远中宵起,扫尽狼烟庆太平。”
尘世纵有风雪狂,赤心未改志如磐
“抗日打国仗,在哪都一样。不为名利不为钱,革命理想如云天。”秉持泉水般清澈而炽热的想法,在战乱时局找不到中共党组织的肖昶,只好供职国民革命军,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驰骋疆场。他性情耿直,嫉恶如仇,不愿逢迎捧场、趋炎附势,因而虽戎马生涯十余载,却遭到排斥打压。1945年5月,肖昶所在的营被国府编遣,更使他积怨心头,愤然脱离军籍。
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将军的推荐下,他来到贵阳市担任了《大华晚报》副社长。他看到国统区地方政府“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丑陋嘴脸,便以报刊为阵地,以笔墨为武器,连篇累牍地辛辣批判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本质。例如他写的两首打油诗:“千万钞票绿绿花,不发洋财是傻瓜。抗外趁机抓一把,国家民族管他妈。”“民主国家尚自由,贪官污吏滥权谋。脂膏刮尽良心昧,报应临头空变牛。”
在寒冷里寻找温暖,在黑夜里寻找光明。肖昶痛贬时弊,自然而然引起国民党地方官员的仇视,也引起了军统特务的关注,但同时也得到中共地下党的赞赏和支持。友人张继德(湘西古丈人,地下党员)对肖昶的为人和历史进行了调查了解,并以贵州省红十字会主办成员的合法身份,掩护肖昶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45年6月,张继德找肖昶促膝谈心,肖昶当即向党组织表白自己坚决革命的诚意。经地下党负责人苏志明介绍,肖昶如愿以偿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肖昶入党后,中共地下党组织给予经费一万三千余元,分派他从事兵运工作,他毅然肩负其责。1945年秋,趁当时驻贵阳炮兵独立十二团在共产党影响下谋划起义,肖昶迅速通过关系将旧部韩玉铭、李培等打入该团掌握士兵,计划在该团北上调防时举行暴动。但因李培不慎,过早事发,不仅暴动落空,而且还暴露了目标,国民党军紧急搜捕事变策划者,肖昶等人被捕。国民党将肖昶押解至贵州省保安司令部军法处,多次审讯,肖昶守口如瓶,只字未透露。贵州省党部将肖昶转至贵州高等法院,法院以“预谋以非法方法变更政府”罪,判其有期徒刑二年,剥夺公权二年。
肖昶在牢中喜遇难友李文华(即朱善猷)、肖昌璜(江西人,大学教授)、贺紫遥(解放后郴州区立中学校长)等共产党员。他们彼此心心相印,相见如故,在牢中紧密团结和反动当局斗争。他们采取牢中绝食抗议国民党当局迫害暴行,唱着贺紫遥作的《破晓》歌词相互勉励坚守信仰,秘密成立临时党小组,开展牢狱斗争。经有关人士周旋,肖昌璜、朱善猷获释,肖贺两人仍困囚牢。
1947年2月1日,在舆论谴责压迫下,反动当局提前释放了肖昶。出狱时,他周身浮肿,面色憔悴,衣食无着落。为免遭不幸,他从贵州辗转来到长沙,经友人封凯推荐,到达德中学任教。此时,正值全国解放战争大好形势,该校CC派成员训导主任易介祉,为维护蒋家王朝统治效力,打击进步教师,干预学生运动,瓦解校董事会。肖昶便团结全体进步师生和易斗争,直到将其赶出校门。
文韬武略战郴资,淡泊功名无悔怨
肖昶内心怀有英雄主义情结,革命征途虽是绝顶险峰,他也要当成平常路走。1948年9月,具有作战指挥经验的肖昶,认为回郴为党开展武装斗争,更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于是辞去明德中学职务,回到郴县,设法与郴县地下党负责人李楚(郴县城区工委书记)、黄崇湘、朱汉樵等人取得联系。经谷子元(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军湘南游击司令部司令员、政委,1977年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何大群批准,肖昶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1月,湘南工委任命肖昶为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军湘南游击司令部南区指挥所指挥员。2月,肖昶奉工委指示,前往桂东争取国民党普洛乡乡队方捷三率部武装起义。通过沙田中心小学校长郭俊文协助,他成功说服方捷三率领45名士兵起义。3月下旬,肖昶等前往桂东、资兴等地动员90余名青年学生参军,在郴县发展60余名知识青年参军,使队伍迅速扩展到200余人。7月,肖昶率领队伍解放资兴县城。9月底至10月初,谷子元、肖昶等人遵照湘南工委指示,进行解放湘南重镇郴县的准备。10月7日,他们组成三支突击队向郴县进发;10月8日,解放郴县。国民党郴县县长周處星、警察局长曾昭彩等人,潜逃至苦竹山区一带,妄图负隅顽抗。肖昶偕同廖中瑞、谢伯华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前往苦竹宣传党的政策,周廣星和曾昭彩等人在政策感召下交枪投诚。
1949年7月资兴解放,肖昶任军管会主任,湘南工委委员,同年10月11日担任郴县人民办事处副主任。1950年2月,郴县人民政府成立,肖昶就任县政府秘书。5月,他服从党的安排,调任临武县建设科长等职,为社会主义建设竭尽其才,而后又到长沙新生机床厂工作一段时间。1962年4月,在党和国家经济建设处于极端困难时期,这位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的老战士,主动申请下放回乡,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努力增加粮食产量。1965年,肖昶积劳成疾,与世长辞。
参考文献
1、中共郴县委员会、郴县人民政府编:《郴县英烈传(第二卷)》,1987年版。
2、中共郴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编:《郴县人民革命斗争史》,1989年版。
3、郴县组织史资料编辑组编:《中国共产党湖南省郴县组织史资料》,1993年版。
4、中共苏仙区委党史联络组、苏仙区史志办公室征编:《苏仙区(郴县)党史人物探究第一辑》,2017年版。
5、《档案时空》杂志社2017年第5期:李万忠著《肖昶的奋斗人生》。
(采编:曹新明、肖鹏举)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